【摘 要】构成教学训练概括浓缩后的精华与目的其实就是掌握基础造型语言、技能,培养富于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及能力。“宽口径、厚基础、重思维、善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共识,未来的构成教学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断革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构成教学;高职院校;因材施教
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已经被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构成教学训练概括浓缩后的精华与目的其实就是掌握基础造型语言、技能,培养富于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及能力。
一、高职艺术类院校传统构成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1.过于注重绘制技法与画面效果、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构成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很多高职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中常出现一些重“语言”轻“思维”的情况。例如,教师往往很严格的要学生要将每一幅构成作业绘制精美、完整,不可以出现笔误和不完美的失误,学生们为了追求画面的极致与完美,只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具体笔触的描画与整体效果上,而构成教学训练本身要传达的创新理念、设计思路,反而被学生忽视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重“技术”轻“艺术”的现象。科学的构成设计教学应该包括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个方面的探索,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一个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是尤为重要的,影响一位设计师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他的设计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一味的只注重设计语言的讲授,而不注重设计思维的引导与开发。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不清楚自己掌握的一些设计语言究竟能干什么,当然也谈不上能为以后专业发展服务了。因为失去设计思维支撑的设计语言本身已经失去其意义了,同时也就使构成课的设置失去了作用。
2.过于延续传统手工绘制的训练,忽视了新材料新手段的尝试
在有些院校的构成课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强调让学生使用传统的工具与材料来绘制构成作业,例如墨、毛笔、颜料等,力求让学生描绘出类似于印刷品的完美效果,其实这种传统的手绘技能以前的确是每一位搞工艺设计的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可是在计算机软件、网络、数码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手工绘制到底有多大意义?真值得我们深思,我不否定手绘能力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但是机械式的运用手绘技能我不赞同,例如,平面构成训练中的诸多构成形式,重点是要使学生建立一种设计创新的思维习惯,准备每一次构成作业之前,构思与想法应该是花费学生大量精力与脑力的环节,当设计方案成熟后,具体的实施绘制其实完全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来完成,平构和色构都可以如此操作,这样,传统的构成作业就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了,不再只是纸质作业,可以更丰富。至于新材料,现在市场上开发的新型绘画工具,例如荧光笔、记号笔、高光笔、马克笔、各种材质的有色纸张等,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手绘学习,借助这些极易驾驭的新工具材料,不仅提高了手绘作业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因此,我认为现代的构成教学,一定要大胆尝试多种材料工具与手段媒介的结合,方能事半功倍。
3.过于注重授课内容的理论性知识,教学训练缺乏时代感和专业针对性
传统的构成教学,在授课内容的规划上,严格秉承着三大构成的基本划分形式,三种构成内容在课时上一般难分伯仲,对于设计类的各专业来讲,三大构成的教材内容、训练重点都几乎大同小异,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导入方法,按图索骥般的描画。这种过于统一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只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格式去填充、安排形与色。
二、如何在构成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针对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加强构成内容的训练重点,使构成训练不流于一种形式,而是与具体的设计领域和设计主题相联系。
(2)教学中以点击面、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根据一个简单的主题或单元形让学生延伸出一个系列的创意主题设计。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艺术创意思维的真谛。例如,作重复、近似、特异、渐变、发射等构成时,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统一主题系列的训练,激发学生有意识的联想、寻找彼此相关联的因素。
(3)鼓励学生虔诚地向大自然、传统、经典、大师们学习。通过模仿、参考、借鉴,提升自己的欣赏眼力与知识储备,为后期独立创作积蓄营养。当然相关的其他边缘学科、姊妹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也是提高艺术修养、激活创造性思维灵感的方法。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型模式转向创新型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重思维、善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共识,未来的构成教学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断革新。
参考文献:
[1]林张锡.造型基础平面构成[M].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刘军.平面构成[M].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规划教材.北京出版社集团公司.2010第一版
作者简介:
成燕(1976~),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民族艺术性)。
备注:本文系2013年1月——2014年12月内蒙古包头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软性课题系列研究成果(题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研究”,编号:2013S2007-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