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知道 导以成德

2015-01-13 09:35张双玲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导师笔者德育

张双玲

【摘 要】一套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生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而“人本化”的管理就是这块土壤上的阳光雨露,她滋养生命,润物无声。本文认为,德育导师的“导”主要集中体现在:“导”在爱字当先,宽严适度;“导”在勤字补缺,事半功倍;“导”在恒字为贵,滴水穿石。只要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对学生的教育定然会有理想效果。

【关键词】德育导师;导

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由于社会角色的规定,我们的师生关系体现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告诉我们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教师的期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会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教师对于期望高的学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发展中的危机,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体验和人格都有不良的影响。既然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否融洽这一问题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

那么,作为德育导师,我们该如何努力工作,使师生关系和谐呢?多年的工作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笔者对学生的“导”主要集中体现在:“导”在爱字当先,宽严适度;“导”在勤字补缺,事半功倍;“导”在恒字为贵,滴水穿石。

一、“导”在爱字当先,宽严适度

笔者一直感动于一个美丽的神话:古希腊的一个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位美少女,并为之倾注全部的爱与心血,他的款款深情最后感动了爱神,爱神赋予少女以生命,满足了国王的愿望,笔者的一位老师也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在登台之前,请先学会爱”。可见老师要做太阳,把温暖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不要只把关爱放在少数优秀生身上,因为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1.用耐心去爱学习困难的学生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三等。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德育导师,一定要关爱受导对象,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后进生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

就如笔者的结对辅导对象陆清同学,平时非常贪玩,经常完不成作业,回家还向爸妈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他上课坐不住,随便说话,注意力很不集中。笔者接手之后,没有先给他一个“下马威”,而是经常找他谈话,与他拉家常,谈理想,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并充分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对照他自己现在的行为加以比较,让他评判是非。到最后,他流泪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诚恳地表示以后会好好学习。从此之后,他作业完成得及时了,上课听讲认真了,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并且对老师也特别亲热,下课后,如果有什么不好拿的东西,他会主动地走上前去说:“老师,我帮您拿!”见了老师,老远就叫“老师好”。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用耐心去爱学习困难的学生,用行动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学困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只有如此才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才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给他们以鼓舞和希望。

2.用真心去爱个性特别的学生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努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德育导师,笔者对学生正当的爱好,都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在这一方面,笔者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尽可能让他上台作实验;对于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留给他们;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

用真心去爱个性特别的学生,就需要德育导师对于表现异常的孩子要从其心理、生活环境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教育,帮助学生端正态度,让他们迷途知返,找回自我。如有个叫的张晓燕结对辅导对象,她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很注重穿着打扮,每天穿着时尚、高档的衣服,经常和外校的一些学生在烟酒中消磨时光,在歌厅、舞厅中虚度光阴。为人更是玩世不恭,老师的话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次一次和她谈话,方知她原来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父亲忙着做生意,母亲顾不上管她,有时回家连饭也吃不上,久而久之,她连家也不愿意回了,经常穿着母亲的衣服找一些“朋友”在外面打发时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笔者一次次地和她母亲交流思想,让她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一趟趟地和她父亲交流看法,让他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对于晓燕同学,笔者更是呵护有加,一次次和她交心,把她叫到家里,用师长和母亲的关怀,温暖她破碎冰冷的心。扣子掉了替她缝好,衣服脏了帮她洗净,作业本用完了为她买好……一点点爱,一滴滴情,终于唤起晓燕耐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点燃了她求知的欲望。她开始变了,变得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变得能正确对待周围一切了。后来她在中考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显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真心去爱个性特别的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冰冻的心灵,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endprint

3.用信心去爱犯错误的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这就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作为德育导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相信他们,并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例如有个学生,一次抢着去换水,结果毛手毛脚,把桶也摔碎了,水流了一地。望着他那尴尬而又惊慌的表情,原本想发火的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先表扬他热心为班级做事。听到表扬,那个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于是笔者又顺势指出了他的错误之处,提醒他要吸取教训,他欣然接受了。现在他已成为班里的“专职”换水员,从未出过差错。

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智力、体力还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其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就会觉得生活暗淡无光。屠敏是一位女同学,平时寡言少语,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整天郁闷不乐,上课从不举手回答,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满脸通红。究其原因,原来,她是以倒数几名的成绩进入这个班的,本身就缺乏自信心,觉得矮人三分。更主要的是,她相貌平平,个矮,又胖,用她自己在作文《我》中的活说“我觉得自己丑死了,没有一处长得顺眼……”,所以总怕别人瞧不起她,整天被自卑包围着。看到郁闷寡欢的她,笔者如坐针毯,找她谈话,又不知从何谈起,于是笔者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很丑,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爱打扮,做事,学习也不上进,心理学家为了改变她,让大家每天对她说“你真能干”、“你今天表现不错”等赞扬性的话。一段时间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女孩变了:她变得爱美、爱表现自己了。听了故事,屠敏只是苦笑着。以后的日子,笔者上课有意识地叫她多回答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她,还让她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小提琴独奏,让她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信心。现在,她已经变得爱说爱笑了,周围也多了几个朋友,课堂上也敢大胆发言了。期末考试跃居中游水平。

实践证明,当学生失意时,老师的鼓励、安慰和信任,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温馨,产生信念,迸发希望之火。

当然,爱并不是放纵。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还只是孩子,他们是来校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我们要爱学生,更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但是“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主要体现在:

(1)严而有理。当学生出现不正常现象或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譬如,有一次笔者的德育辅导对象逃课到操场上打篮球。了解情况后,笔者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为了让这几位逃课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笔者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最终发现效果真的很不错。

(2)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应该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变发怒为宽容、变责骂为劝慰、变殴打为抚摸、变训斥为商量、变冷漠为热情。上文中的例子,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哪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他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学年初笔者刚接任德育导师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笔者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笔者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每当笔者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地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可见,德育导师对学生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同时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作者努力使学生明白:“严”才是真爱。即:“爱必严,严是爱”。

二、“导”在勤字补缺,事半功倍

德育导师由于受能力水平、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诸多原因影响,工作开展各有特色,当然成功程度也各有不同。但德育导师要坚持人本化管理,光有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假若能够付出汗水和心血,必能以“勤”补缺,取得理想效果。笔者以为,实行“人本化”管理,德育导师的“导”应努力做到勤字补缺,事半功倍。endprint

1.勤于观察发现,即“眼”勤

德育导师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就要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笔者曾从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露出的一丝怪笑,访到了该生与社会不良青年的秘密交往。从家长为孩子系鞋带这样极普通的小事,发现了独生子女教育的严重问题等。可见我们要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荫芽,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眼”勤也有助于德育导师从观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对学生质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德育导师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

2.勤于动情晓理,即“口”勤

德育导师跟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口”勤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晕轮效应”;另一方面,“口”勤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笔者经常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出敏感的人生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这些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

3.勤于动手示范,即“手”勤

在学校,学生接受德育导师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德育导师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产生影响学生的巨大效能。

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比如,清除卫生死角时,笔者首先扒开又烂又臭的陈年垃圾;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门窗;走进学生宿舍,调整一下衣物用品的位置;体育比赛中,及时为学生递上一条毛巾、一杯糖水;天冷了,为学生装上一块档风的窗玻璃;生日晚会上,为学生燃起象征生命旅程的蜡烛;野炊途中,主动接过女同学的背包;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诸如此类的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4.勤于接触参与,即“脚”勤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实践证明,德育导师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同时,在与学生日常的实际接触中,德育导师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在实施德育导师管理的过程中,提出德育导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多种不同的“到位”要求,并以此作为德育导师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正在于督促德育导师变间接、简单的“遥控式”管理为直接、具体的“走动式”管理,避免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当然,德育导师的“走动式”管理决不是“巡警和看守式”的,而是与学生情感交流、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过程。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相比,心理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希望德育导师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希望能直接得到德育导师的多方面指点。德育导师如果能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那么学生便会对他(她)产生心理认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5.勤于留心思考,即“脑”勤

“脑”勤乃“五勤”之核心。德育导师要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全新的人,就要付出最具创造性和高度复杂性的劳动。因此,开动机器,勤于思考是德育导师工作的灵魂。

笔者作为德育导师思考的内容十分广泛。以德育导师工作过程为线索,既思考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以教育内容为线索,既全面思考学生必须明白的“大道理”,又考虑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

可见,德育导师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大脑的积极参与,否则,其教育只能是僵死的、教条的,或者是主观的、随意的、缺乏科学和艺术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德育导师手中,由于教育和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虽然这与德育导师的资历、知识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但德育导师对学生的“用心”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经验、教育艺术的差异,也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俗话说,“勤能补拙”,其实,笔者认为“勤”更能补“缺”,德育导师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方别的。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实行“人本化”管理,我们只有区别不同情况,在真诚关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努力做到以“勤”补缺,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三、“导”在恒字为贵,滴水穿石

我们强调爱字当先;勤字补缺。但如果我们的“爱”和“勤”仅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我们的德育导师工作就很难取得成效,我们的“人本化”管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很显然我们做德育导师工作不能热一段时间,冷一段时间,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惟有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终会有感召转化的一天。endprint

笔者的德育辅导对象陆俊杰曾受两次严重处分,但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一次校运动会,同学推举他为运动员,他非常高兴,准备为班级争光。但是,就在这时出了问题。运动会前的那天下午第三节课陆俊杰和班里三名特长生去体育组开会,但20分钟后其他三名学生回来了,就是不见陆俊杰,笔者立刻派学生到体育组去找。学生回来说没找到。笔者急了,心想马上要比赛了,决不能出问题。笔者和体育组的白老师立刻冒着大雨去找,终于在一家游戏厅找到了他。当我们浑身湿透地站在陆俊杰面前的时候,他愣住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老师会为20分钟的自习课冒大雨找他。笔者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回去找白老师谈话。笔者知道立即批评效果不见得好。果然,回校后他主动向白老师承认了错误。那天晚上8点多钟,笔者正要从学校回家,刚出校门,就看见陆俊杰等在校门口,看见笔者,他只说了一句话:“明天我一定破记录!您和白老师等好消息吧!”最后他果然破了记录,取得了优异成绩。笔者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可能还会出现反复,但作为德育导师,笔者会用最大的爱心与耐心继续帮助他进步。

显然,后进生由于受到指责和惩罚多于赞扬和鼓励,所以他们往往对教师存有戒心和敌意,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比较敏感,常常认为别人对他们轻视和厌弃。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你只是偶尔关心他们一两次,他们就会认为你的关心与爱是虚假的。所以德育导师对学生的爱要持久而真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

当然,德育导师管理学生要做到持之以恒,还要养成一些好习惯。

习惯1:“恒”字为贵,要计划先行

通常,不少德育导师是在条件成熟或有利时,才开始实施新的工作计划。但笔者认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德育导师在动手做一件事之前,就应该先把这件事能够成功的原因尽可能都考虑到,然后再设计出有助于成功的方案。一个优秀的德育导师要善于在没有竞争或竞争很少的时候,赶在别人之前发现机遇,同时对困难与挑战也要充分考虑到。

走在事情发生的前头,德育导师工作要“细”,以“细”求实,首先要有周全细致的工作计划。计划是指导行动的依据。有了计划,做起事来才会井井有条,才不会杂乱无章。因此,开学初笔者就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和周中心计划。这样,笔者的德育导师工作就不会失去中心,无所适从。有了周全细致的计划之后,笔者就可以按计划完善对学生的纪律、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目标管理。

习惯2 :“恒”字为贵,要以细求赢

德育导师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人本化管理学生,就应努力达成师生的双赢。双赢协定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要与每个学生的需要、能力和实际经历相适应。尤其是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需要你处理时。尤其是要放下师道尊严,要有双赢的思想,要以细求赢。

上学年,笔者的德育辅导对象吴媛同学,由于有一个早上没有来上课,也没有请假,笔者去问她,她什么也没有说。笔者就主观地认为:她故意不来返学上课,叫她与值日生一起参加冲厕所。结果她极不情愿地参加了劳动,但是,第二天她就不来上学了。笔者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一放学,笔者就匆忙地骑上单车去家访了。一到她家,她的父亲就说开了,他说:“这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很听话的,那天她没有去上学,是因为她得了感冒,是我叫她不要去上学的。”再细问吴媛同学,她说:“我从小学到中学,这是第一次被老师罚去冲厕所的,我没有上学,文明班评比时被扣了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大家。”了解情况后,笔者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于是笔者向吴媛的爸爸道歉,向吴媛同学道歉。经过反复的教育,她第二天终于又来上学了。

由此可见,德育导师工作一定要“细”,切记不可主观武断、粗暴,要放下师道尊严,要有双赢的思想,工作要细,力争以“细”求实,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持之以恒,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习惯3 :“恒”字为贵,要倾听观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为此,德育导师要善于学会倾听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的意见,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防患于未然。

就说德育导师的家访工作,这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需要德育导师有极强的恒心。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几次与家长沟通不奏效的情况之下往往选择放弃,这样前面的努力也就白费了。杨晨同学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学生,特别容易生气,就这么形容他吧,八年级的学生了在课堂上还不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坐得牢,说话、乱发脾气、找茬捣乱,随意性很大,基本没有什么约束能力,这样子的表现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课后,笔者也曾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他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于是笔者把目标转向了家访。通过家访使笔者了解到,杨晨同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脾气性格并不是偶然的,原来他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特别是他妈妈很容易生气(这是他妈妈自己说的),平时对杨晨的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所以杨晨在家挨骂以后无以宣泄的情绪只能带到学校,表现于课堂。找到了症结,笔者就从家长身上入手,建议家长先从改变他们自身开始,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迁怒于孩子。家长倒也配合,一段时间以后,杨晨同学的脾气明显变好了,上课也基本能做定了。但笔者知道,靠一朝一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惟有长期坚持,学会倾听,勤于观察,笔者的工作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可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是非常重要的。收获的甘甜只有勤于耕耘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几年的坚持,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一句话,“恒”字为贵,需将上述习惯坚持到底。唯有如此,我们的德育导师工作才会做得更出色,我们的管理才会更到位。

总之,一套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生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而“人本化”的管理就是这块土壤上的阳光雨露,她滋养生命,润物无声。当然,“人本化”管理只是我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成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小小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只是起步阶段。德育导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会有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清“宽容是金”.《江苏教育》2003年第6A期

[2]陆利东“挥之不去的爱”.《江苏教育》2005年第10B期

[3]李世宏“重温朱熹:重视道德教育的大儒”.《上海教育》2005年第9B期

[4]李舜“‘三心带后进”.《中国教工》 2004年第4期

[5]陈明全“班主任的爱与严”.http://www.lesun.org

[6]李娟“‘爱心浇开‘幸福花”.

http://www.91design.net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师笔者德育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老师,别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V eraW an g
导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