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轻松起来

2015-01-13 09:03金彦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时文好书中学生

金彦斌

看到好多中学生在读文学书,且是读着多样的书,我便不由得羡慕起来。但羡慕之余,我却万分地高兴不起来。因为根据我私下的了解,中学生读的书多,但一提起作文就眉头大皱。学生无奈,家长焦急,老师痛苦,针对这些很是纠结的现象,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想让孩子们学习语文变得轻松一些:

一、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是因为读书太少吗

有人说,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就是因为读书太少了?请教了一位颇有权威的专家,他如是说:要学好语文,第一就是要下工夫读书。语文老师都在争论,是写作重要还是什么重要?我想说的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是读书。你说写作很重要,我也赞成,但是写作怎么写,首先要有货,肚子里没货,写作再重要、你再训练都没用,他还是没东西表达,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读书。

看来学习语文,就是在比拼谁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强。语言文字当中包含的东西,我们要理解透彻,就要我们接触语言文字。你要用好语文,就一定要有多多的语文储备。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不过,我感觉到我们中学生,读书是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细想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现在的学生确实是学习很苦、负担很重。我们现在年纪大了,有了一些的经历,闲暇时常常在想,我们以前的生活可能有很多艰难、曲折,会数落现在的孩子:“哎呀,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我现在也去体验一下现在学生的生活,我觉得他们不见得比我们快乐多少,他们也很痛苦,学习负担太重,所以现在我就不会再说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的话了。第二,是一个观念问题。我小时候看课外书,家长也要干涉,但是也就是唠叨几句,怕影响我的学业。那时候也的确是看得过分了,吃饭的时候捧着一本书,上学的路上也在看书。最严重的一次是参加考试,在从家里去考场的路上,二十几分钟,还在看小说,到了学校老师检查第一场数学考试的工具带了没有,结果我什么都没带,就是手上的一本小说,在老师的训斥下跑回家拿工具。想想我们那时候还能过那样的日子,而现在的学生家长干涉得太多,干涉的力度非常大的。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好像听说过一位老师推荐学生看《牛虻》,结果学生回家就受到了家长的干扰了。还有就是我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有位老师跟我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相当的不错,一有空了可以去翻翻。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的买了,回家看的时候被老爸逮住了,说是闲书不给看,收去了。第二天老爸就闹到学校找校长:你看看你们语文老师,怎么让我们孩子看这样的书,将来怎么考大学啊!校长马上找到班主任,规定以后不准再看这样的闲书,一旦发现,一律没收。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是吃惊,读一些好书,实际上不光是在语文方面对他们有帮助,还对他人生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影响。我觉得这个校长做法很过分,他可能不理解读这些书的价值,当然,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你要让老师引导学生把握好分寸,像我们那时候就是过分了,但是读书还是要读的。

语文学习,要吸收营养。做题是吃补药,补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读书是绿色食物,吸收的是自然的营养。如何引导学生去读书,到底要从哪些方面下工夫呢?

(1)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要让他自己喜欢读书,一辈子喜欢读书。这一点很难的。有的人就是培养不出兴趣来。我有个同事的孩子要高考,需要我出出主意,我就和孩子聊了聊:喜欢看些什么书,课外有什么兴趣?结果都没有,没有一点课外兴趣。我就说你不赶紧培养你的兴趣,你将来工作一辈子到你退休都会觉得非常痛苦。一个人不能变成工具。所以一定要培养读书的兴趣,自己喜欢读。

(2)要培养一种习惯:一天不读书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养成习惯很重要。有一位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比较过英国民族和德国民族的差异,讲到两个民族的阅读习惯问题,坐在公交车上大家在看书,已经是一个习惯,不管在什么地方,想到用什么来打发时间,那就是读书,这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读书的品位问题,有人讲,读书总是有好处的,开卷有益。我觉得开卷有益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好书。你读的是坏书,可能开卷是有害的。同样是好书,有些书读了收获更大,因为含金量更高,所以好书也要会选择,在孩子成长时期一定要选择品位高的书。

(4)学会读书的方法,学会怎么读书。

(5)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

二、今天我们应该让学生读什么书?是读经典还是读时文?或者是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让他读什么。如果尊重孩子自己的阅读需求,他想读什么就读什么。那么我想说的是:试把各种红的黄的黑的书都堆在你孩子面前,让你孩子自己选,爱读什么读什么,你敢不敢?这个书里既然有各种颜色,有的人读了可能有发展,有的人读了会走邪路。所以我觉得“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这种提法是不负责任的。就像吃饭一样,不能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还有可能会偏食。

我觉得经典和时文,两方面都要兼顾,走极端不合适。

经典和时文,学生可能更多的是读时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读经典,这是一个眼界问题。一个人,经典看多了,他的眼界就开了,就不会对很多问题大惊小怪了。因为那些伟大的作家,这些年来,文明的发展,他们对我们人类人性上的很多问题确实都写到了,而且写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你读了以后还是有用的。我曾经听一个学生讲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又不愿去读的那些书。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就是经典的权威性的表现,而不愿去读,是因为毕竟经典与我们有时间的距离,甚至是空间的距离,像有些外国的名著阅读起来会有点困难,而这些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所带来的有点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你想你读一首《蒹葭》,学生觉得很累,看《在水一方》你就不觉得累,其实琼瑶也就是做一个把时间距离演绎的问题,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引导阅读经典的时候做一些工作的话,我想时间、空间的障碍都可以克服,这时学生就走入一个新世界了。

如果学生觉得读经典不大容易接受,觉得距离有点遥远,他喜欢读热门的、新潮流的书,我觉得只要内容是有益的,读之也无妨,先让他走进读书中间去,然后引导,到了一定的时间,他自己会觉得读不下去了,觉得深度、厚度不够了,那个时候他自然会走向经典,关键是我们老师引导得法。

三、怎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

实际上可以有很多手段和方法的。对于经典,有的学生是心向往之,而有的却觉得是老古董,会有一种排斥。老师应该让他们读经典,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让学生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大约阅读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浏览、随便看看;第二个层次是分析阅读,第一步就是越过困难通读全篇,不是克服困难,这个很重要,每读一本书都要克服困难的话,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就没劲了、读不下去了。这里提到第一读可以笼统地读,有些不明白的,读到后面有时候会自己顿悟。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后面还有综合阅读等等,阅读本身是有层次的。老师要懂这个:什么时候让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读比较合适。阅读从目的来讲,也有一个分类,比如发展性的阅读,读了会提高你的修养、增加你的知识,这些书可能要认真去读、做些笔记。有的是功能性的阅读,就是查字典,解决目前的问题的。

我们可以帮孩子们选一些好书,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读。一遍两遍到多遍,每遍都解决一个问题。这样读下来,孩子肯定会有成长,绝对跟平时的读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让我们学习语文来轻松如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文好书中学生
痛风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谈时文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灵活运用时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