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似约
摘要: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 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而要达成这些目标,教师有必要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多下功夫,寓教于乐,使学生 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情境教学;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11-01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旨在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与培养,并贯彻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在于把知识的传授与发展学生和谐的个性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目标在于造就完善的人格。这一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一基本理念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这方面探索、积累、总结,有如下几点收获。
1.联系学生生活,营造情境
我在教学《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时,紧扣"体验""对话"的教学重点,在两代人的矛盾原因总结过程中,适时联系学生实际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现在你是怎么想的?"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马上转换了角色,不再是客观地远距离地看书中两代人的矛盾,而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评价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只有少数同学表示与父母关系很和谐,其他大多数同学表示生活中与父母常有矛盾,而且解决的方法比较极端,比如说:冷战、争吵、绝食、甚至是离家出走等。同学们 讲得投入,听得认真,有的同学甚至边讲边已泣不成声。学生有了这样的生活体悟,为与文本、与老师、与家长的对话创设了一个很好的 情境,搭起了一个平台。这样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了学生人 格。
2.借用故事,创设情境
三点一线的生活,周而复始的上课、下课,学生难免会觉得学习很乏味。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奇闻轶事,不但能调节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带动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给同学们讲一讲春秋五霸的故事,晋国的"骊姬之乱",同学们马上来了兴趣,这时再让同学们课后去查一查《左传》故事"晋楚的城濮之战"、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秦晋之好"、"蹇叔哭师",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 生不仅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而 且对《左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了文章的部分内容,而且也激发了他们探讨文 章其他内容的兴趣。
3.以语言自身的美,创设情境
刘勰云:"情者,文之经也。"不仅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就是一般的普通文章也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语文的情感性和艺术表现力,借助文学语言本身的美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苏轼的《赤壁赋》第一节时,我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后,着重带领学生走进苏轼营造的赤壁美景中反复朗读体悟。在吟诵过程中老师以适当的语言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抛开学习、考试、升学的压力,想象自己就是苏轼,邀几位挚友,在清风明月之中,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如梦如幻的美 景中,读得很陶醉。
4.借助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通过音乐衬托,创设情境,听过一节老师上的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老师让学生浏览文章后,话题一转,给学生简介了电影《搭错车》的情节,学生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这时老师适时播放了电影主题曲《酒干倘卖无》,"……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熟悉的旋律,饱含感情的歌词,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其实也深深感染了我,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研习文本,就两代人问题与老师、与文本、与同学展开对话,一节课不仅使学生习得了知识,而且丰富了情感、促进了精神成长。从这节课获得启发,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创新,一些适合朗读的课文,我都会找来一些与之情境相配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比如黄药眠的散文《祖国山川颂》,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朗读,更能进入角色,读得声情并茂,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5.利用学生困惑,设置情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各方面能力。如在教学《西地平线上》一文时,我先抛开文章内容,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过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中,惊叹于她的美,使自己心灵震颤的经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清晨的浓雾,清新的原野,高高的山顶,满天星斗的夜晚……"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不过说得都很简略。我再问,"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见的美景更具体形象的再现出来?"大多数同学马上陷入困境,共同的感受是"眼 前有景写不出,心中有情抒不出"。在这种情境下,我顺势导入对文本的阅读:"我们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但是把这样的感受用语言传达出来,并让别人感同身受,被语言所再现的美景打 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但是作家高建群做到了,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来展现落日之美的呢?让我们来阅读文本,在欣赏感受他的落日之美的同时,学习他再现、表现美的方法。"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其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 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而要达成这些目标,教师有必要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多下功夫,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当然创设情境,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尺度,这只是一种激发兴趣的手段 ,不是教学的目的,切不可喧宾夺主;创设任何情境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流于形式,教无定法,要大胆尝试、创新。如果每节课都套用一定的模式,那么难免又走向俗套,这样反而会背离寓教于乐的初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