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辉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青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阅读中渗透德育;习作中渗透德育;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下面就具体地谈谈我在教学探索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于思品教材,思品教材的德育意图几乎是直接的,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很少直接地表达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
1.通过课文背景渗透德育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向学生适当介绍时代背景,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描写历史长河中有着优秀美德的仁人志士,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临死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蔺相如;为了战友的安全、战斗的胜利,在熊熊大火中纹丝不动被活活烧死的邱少云;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等,从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散发着不朽的光辉。学习这些文章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讨论、交流、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2.通过诵读渗透德育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读一些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名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细致描写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文章词藻优美,句式工整,运用了贴切的排比句、比喻句等,读起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教材的插图和网上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反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那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之美就一幕幕浮现在了眼前,不觉间就陶醉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之中。学生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词句赏析渗透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一些重点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重点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品德教育。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一句重似千斤的承诺,一句心心相印的感言,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出现都使文章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比如,这句话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儿子获救的时候。当时阿曼达是这样说的:“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首先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阿曼达,面对生的希望,当父亲用颤抖着的双手来接你出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地震过后,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场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阿曼达又会怎么说的呢?通过分析,使得年仅七岁的阿曼达那种关爱同学、先人后己的美德立即跃然纸上,学生深受感动。
二、在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通过写日记渗透德育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针砭假丑恶,赞扬真善美,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
2.通过课后练笔渗透德育
课后练笔是在学习课文后,随机进行的习作训练。由于其形式灵活,选题自由,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习作形式,也是渗透德育的一条好途径。如读《穷人》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我马上安排了一次练笔:“桑娜家里本身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自己又已经有五个孩子,西蒙的两个孩子又那么小,他们以后的生活可怎么过啊?同学们,你一定还想知道吧,那可得你自己来续写。”这样安排,不仅学生有话可说了,也再次受到了乐于助人的感染。
3.通过单元习作练习渗透德育
每个单元结束,常规的都会有一次习作练习,但却往往成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当然就只得应付了事。写出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劣质作文,教师改起来也就难免如同嚼蜡。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平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不是单纯传授作文技巧。习作内容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这样无论是要歌颂美德,还是要针砭时弊,都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真正做到“用我笔写我心”。学生通过一件件鲜活的日常小事,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人格的愿望。作文写完后,我让学生在班内交流,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火花,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既教了学生做文,也教了学生做人,一举两得。
三、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课外活动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有时效果显著。如书法比赛:可规范学生的字体,磨砺学生的性格,教育学生做人,也要像写字一样一笔一划,堂堂正正;举行作文比赛、故事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可培养学生勇于竞争,敢为人先的坚強意志;召开诗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可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审美情趣;组织参观游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意志等。总之,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春秋末期 左丘明 《左传》
[2]春秋时期 管仲 《管子·权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