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峰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以下就谈一谈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师角色转换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必须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即除了教学外,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拥有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做他们的顾问并及时给予指导,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为此,在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其角色的定位。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把自己由“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就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二、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学生要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这一做法主要针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特点而提出来的。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模块为载体而建立的立体网络,思想政治新教材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而编成。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课时减少了,但内容却增多了,并尤其注重掌握理论知识与开展探究活动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新教材不可能作为全部教学内容的蓝本,而要求高中政治老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把握好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和详略的要求,恰当地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性也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因此,政治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每一个政治老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根据这种特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不可能是课时设计,而是对大单元、整个模块甚至跨模块进行整体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跨学科进行(如政治、历史与地理有许多联系密切相关的知识)。首先应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全盘规划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教师所需做的各项准备,学生的活动类型、活动方式、活动持续时间、活动的空间、对学生的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等。例如笔者在进行《政治生活》模块中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中,就把教材内容整合为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国际社会的现状分析、中国在当代世界三个专题,并设计了“世界政府联合国”、“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几个探究专题,与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知识脉络清晰,活动兴趣盎然。
四、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将书本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效地锻炼实践和探究的能力。这种理念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课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一是组织讨论。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學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
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并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小组评、家长评与教师评相结合。自评让学生学会发现、反思和欣赏自我,合理的他评使学生培养了豁达的胸怀、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如除了采用考试方式考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外,还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阶段的多元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有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给予肯定,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最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