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015-01-13 17:36刘雪琼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创新科学性批判性

刘雪琼

【摘 要】如何使平淡无奇的化学习题课神奇起来?如何让学生爱听习题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呢?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方面的科学素质?本文结合思维创新性的四个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例举,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思维创新;科学性;多向性;批判性;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新要求,而化学教育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化学科学素质由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态度和化学科学品质五要素构成。此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因此,化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人将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幾点素质教育。

一、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教学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而化学实验教学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如在高二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的《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做了两个对比实验:第一个是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稀疏酸的烧杯中:此时同学们看到锌片表面有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同学们根据初中的知识可知,这是由于锌较活泼,铜较不活泼。接下去的第二个实验,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此时会看到锌片上有少量气泡逸出,铜片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此时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书本上明明是写铜片上有气泡,锌片上无气泡,为什么我们得到的现象却不一样呢?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此时,老师再作进一步解释:因为锌和铜构成原电池,Zn极:Zn-2e-=Zn2+;Cu极:2H++2e-=H2↑,但因为锌片中含有杂质,本身内部构成无数多个原电池,所以有少量气泡产生。通过这一实验,培养学生懂得观察现象,提出质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验生活问题的能力

知识最终要为生产生活服务,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也是素质教育最终的目的。如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这一节中,在讲到化学腐蚀中的电化学腐蚀这一点时,我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实验结果(初中已做过):将三根不生锈的铁钉放入下列三支试管中:①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一部分浸没在蒸馏水,另一部分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铁钉生锈。②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中,铁钉不生锈。③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放于干燥的空气中,铁钉也不生锈。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铁钉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最容易生锈,这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负极(Fe):Fe-2e-=Fe2+;正极(C):O2+H2O=4e-=4OH-。生成的Fe(OH)2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OH)3,Fe(OH)3失去水以后变成Fe(OH)3·xH2O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铁锈。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生产生活中怎样防止铁生锈?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涂上一层防锈漆或放于干燥空气中或利用电化腐蚀原理进行保护。如轮船水线以下的部分常装一些锌块构成原电池,以防止船受腐蚀。这样,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解决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三、环境知识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是人类生存所涉及的整体范畴,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者,更要时刻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如在讲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时,顺便对学生进行教育:用完的干电池会产生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水和土壤会造成污染,甚至造成人身危害,所以废旧电池应回收利用。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中得出的几个观点,但素质教育是我们目前整个社会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老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更应成为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同时,也是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人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任务:世纪之交的审视[J].教育参考,1995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思维创新科学性批判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