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嫁接技术研究

2015-01-13 13:38起国海许冰朱利利张燕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砧木成活率

起国海 许冰 朱利利 张燕平

摘 要 研究3种嫁接方式(劈接、切接和芽接)以及3种不同砧木大小(小于0.5 cm、0.5~1 cm、1~1.5 cm)和3个不同无性系(LD0505、LD0507和LD0509)对印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砧木的大小,不同无性系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采用切接和砧木大小为1~1.5 cm时能够提高印楝嫁接成活率,最佳的处理组合是A2B3C2,成活率高达85%。

关键词 印楝 ;砧木 ;嫁接技术 ;成活率

分类号 S792.33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Juss.)为楝科(Meliaceae)印楝属热带常绿乔木,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干旱地区树种[1]。树高10~20 m,2~3年即可开花结果,花白色,果实黄色,8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生长在海拔700 m左右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2]。印楝原产于印度和缅甸,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地区,近年通过引种,已在70多个国家有分布种植[3]。中国无自然分布。印楝全身是宝,且用途广泛,获得了“多用途树种”、“洁净的树”、“二十一世纪的树”、“天然药库”等美称,被认为可能是所有植物中最具希望的树种,并且最终有益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4]。印楝素杀虫剂是当前世界公认的高效低毒、作用谱广、对环境友好的新型杀虫剂[5]。印楝对造林困难的干热地区,特别是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植被恢复与荒山绿化具有重要意义[6]。我国印楝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在云南、海南和四川等地区大面积引种并获得成功[7]。在引种过程中发现,同一地区的不同种源,其生长表现和经济性状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产业的发展。嫁接可使优良无性系得以大批量繁殖,保持优树原有的遗传品质;继续母树的发育阶段,能提早开花结实,较快提供种子;优良基因型可多次繁殖,得到最大限度的遗传效果,是迅速繁育良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造现有低产林具有推动作用。目前有关印楝嫁接技术的研究报道很少,只有段云洪等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印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8]。因此解决印楝嫁接技术问题是推动印楝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试验研究嫁接方式、砧木大小和不同无性系对印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良种原料林的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印楝优树接穗来自于元阳县水塘村印楝采穗圃。砧木选用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1年生实生苗。

试验地位于元阳县那里村苗圃内,海拔500 m,年平均气温21~23℃,最热月均温28.3~29.7℃,最冷月均温15.9~17.0℃。年降水量为900 mm,雨季为5~10月,属亚热带季风类型。苗圃内印楝砧木生长的土壤和水分状况基本一致。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L9的正交试验(表1)三因素A(嫁接方式),B(砧木直径),C(不同无性系)。三水平A1(劈接),A2(切接),A3(芽接);B1(小于0.5 cm),B2(0.5~1 cm),B3(1~1.5 cm);C1(LD0509号),C2(LD0507号),C3(LD0505号)。共9个处理,每处理嫁接30棵,3次重复。实验于2014年3月25日上午进行。嫁接有两个人同时进行,1个人削接穗和砧木,另外1人绑扎。嫁接两个月后调查成活率。应用Excel 进行数据整理、极差分析和绘图;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因素水平组合的印楝嫁接成活率指标

从图1、表2看出试验的9个处理组合的印楝嫁接成活率为30%~85%,其中处理组合6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5%。为了揭示处理组合之间的印楝嫁接成活率之间的差异性,对成活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组合之间印楝嫁接成活率差异性显著,说明不同无性系,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大小的砧木对嫁接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

2.2 影响印楝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及其优化水平组合与水平间的差异

极差分析结果(表3)表明,影响印楝嫁接成活率最大的是因素A(嫁接方式),其次是因素B(砧木的大小),因素C(不同无性系)对印楝的嫁接成活率影响最小。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影响印楝嫁接成活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A>B>C,其理论优化水平和实际处理组合一致,为处理组合6(A2 B3 C2)。

为了揭示因素水平对印楝嫁接成活率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对各水平单因变量多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4)表明,嫁接方式和不同砧木大小水平对印楝嫁接成活率(P嫁接方式=0.00<0.05,P砧木直径大小=0.047<0.05)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不同无性系间P不同无性系=0.06>0.05无显著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比较显著因素中各水平的差异,须进行因素内部的多重比较。

2.3 不同嫁接方式效果比较

采用Duncan复极差法对不同嫁接方式的效果作差异性效果显著检测,结果如表5。A因素中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A3的显著性差异低于A1和A2;另外A1和A2之间也达到显著性的差异,因此认为,A2(切接)对印楝成活率最好。

2.4 不同砧木大小效果比较

同样采用Duncan复极差进行显著性检测,结果见表6。B3和B1达到极显著差异,B2和B3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选择砧木大小时,直径为1~ 1.5 cm为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1)本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方式用切接,砧木大小为0.5~1 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85%。

(2)不同嫁接方式对成活率的极显著影响。在3种嫁接方式中切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能是切接使接穗及砧木刀削面更平滑,二者的形成层容易对齐;同时切接增加了接穗与伤口的愈合面积,提高了砧木与接穗形成层的再生能力。劈接接缝紧密,接穗稳固,但是由于1年生的印楝苗髓的比例较大,木质部程度相对小,使得劈接法砧木损伤很大,不利于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的形成,因而成活率相对低。芽接成活率相对于切接和劈接成活率更低,可能是因为在削开砧木树皮和接穗的过程中,由于印楝的树皮中单宁含量高,在很短的时间内容易氧化成黑色的隔离层,影响了愈伤组织的形成;其次由于嫁接时接穗只用1个芽孢,而芽孢的饱满度及生理生化程度也是影响印楝嫁接的因素之一。

(3)不同砧木大小对嫁接成活率的显著影响。砧木直径大小代表着植株生活力的强弱,当印楝的砧木小于0.5 cm成活率较低,可能是由于印楝砧木植株生长活力弱,其次印楝幼苗的髓心比例较大,木质部和韧皮部相对较小的原因影响嫁接成活率。当砧木直径为0.5~1 cm和1~1.5 cm时成活率分别为68%和70%,二者之间相差不大,可能原因是砧木营养储备充足,木质部发育程度相对高,韧皮部较厚,形成层活跃,接穗削面形成层和砧木形成层易愈合,容易形成愈伤组织,因而成活率高。

(4)不同无性系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3个无性系间砧木的生理生化,遗传因素相差不大,亲和力程度基本一样,因此无性系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5)不同树种,不同季节嫁接对嫁接成活率有显著的影响[9-12]。本试验只针对春季嫁接进行研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燕平,赖永祺,彭兴民,等. 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J].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3):98-101.

[2] 赵善欢,张业光,蔡德智,等. 印楝引种试验初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10(2):34-39.

[3] 彭兴民,张燕平,吴疆翀,等. 印楝属植物分类及分布的研究现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4):583-588.

[4]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eem: A tree for Solving Global Problems[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2.

[5] TRAND X, TSUZUKI E, TERAO H, et al. Evaluation on phytotoxicity of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to crops and weeds[J]. Crop Protection,23(4): 335-345.

[6] 廖声熙,刘 娟,和 菊,等. 印楝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4):435-440.

[7] 赖永琪.印楝栽培[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8] 段云洪,李文顺,谢先荣. 印楝嫁接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6(11):5-6.

[9] 杨维球,周晓勤. 银杏不同季节嫁接试验研究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101-102.

[10] 李 丰,刘廷俊,周学军,等. 水曲柳不同季节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对比试验[J]. 宁夏农林科技,2002(2):32-33.

[11] 戴 福. 嫁接时间、接穗粗度与垂榆嫁接成活率关系的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07(z1):53-54.

[12] 江志标,陈顺伟,唐陆法,等. 嫁接时间和砧木对日本栗嫁接成活率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2):53-55.

猜你喜欢
砧木成活率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苹果砧木的作用、特点、类型与选用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果树成活率的方法探析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浅谈如何提高新栽蜜柚幼树成活率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