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突显医学院校特色初探

2015-01-13 11:39张成良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身体素质特色

张成良

【摘要】随着新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育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大众,做好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对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体育教学实现了为社会输送健康人才做贡献,同时是国家体育事业的基础,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本文提出了对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其体育教学模式应适合医学院校学生的发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85-02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有了较新的改革和长足的发展,但是其教学模式任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教学模式太过成旧,脱离不了之前中专学校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社会适应性为目标,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未来适用型人才服务,其培养目标更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要突出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对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那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大多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模式来看,大概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学大纲'教学的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自己或者学校统一规定,学生没有主动权,只能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完全失去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个性发展。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都几乎是被教科书所禁锢,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和统一化。这种教学风格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人的个性,形成终身的体育观,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选修课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体育教育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是,选修过程中,学生是重新组班,学生是根据他们的爱好或者体育项目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体育课程的,在上课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最终影响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不到体育教学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其次,医学院校的特色模式的实施:

(一)从教学形式上

高职高专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部分,其教学模式和内容都不能脱离高等院校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个大环境,无论怎样改革都要以高效体育教学相互承接和借鉴。我们要吸收高等院校体育改革的经验和技巧,在高校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尽量让教学改革适合医学院校的特点,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及资料的分析研究,不断总结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发现了适合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人体的结构和机能都是基本了解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用过分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怎样的体育锻炼才能让人具有更强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比如我们开设体育保健按摩课程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完善他们的医学知识,获得更高的医学技能和体育技能。

我校是三年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校两年,最后一年在医院实习,在校期间第一学年以普修课形式,第二学年以选项课形式开设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以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根据学校现有的运动设施和器材设备,我们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常规的教学项目。主要是通过开设这些项目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我校的女生占多数,对于学生的体型发展,开展了瑜伽、健美操、体育形体课等,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在选修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也好多了。俗话说,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感兴趣,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对她所选择的项目产生浓厚的需求,希望去尝试与参与,进而对该项目就会有更深的研究欲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临床专业的学生,要长时间站立做手术或就诊,这就更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否则是吃不消的。护理系的学生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形体就会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印象,方便与患者更近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医学类学生未来从事的社会岗位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不同专业和系别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一个提高职业技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二)从教学的特色上

教学特色要突出专业特色。医学专业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要对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相适应,并强化发展对专业有帮助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同时要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职业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即将从事的职业劳动中局部重复操作的强负荷,开展相应体育保健教学,要有预见性的针对防治容易肌肉疲劳的肢体运动,加大肌肉群活动用以生理性机能补偿或預防职业病。例如,我校临床系的学生要求长期保持站姿,重复抬举和弯腰动作;因此容易患腰背部及下肢肌肉失调症,还容易患颈部、肩部、肘部,前臂,腕关节及腰部的肌肉疾病。针对以上即将可能出现的机体症状加以预见性和补偿性的相关肌群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医学院校开设瑜伽和形体类体育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校影像专业的学生要加强目测力和注意力的训练,护理的学生多加强形体的训练等;此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发展生产力劳动所需要的职业属性,而且可以补偿由于重复劳动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突出了我校的专业特色。

(三)从评价体系上

当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终结性标准化评价,他只单纯地比较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参与横向的好坏,忽视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的可能性,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更忽略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多种目标。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理论则克服了终结性评价的不足,过程性评价既重视标准化,又重视个性化,主张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提高。现在我校采用终结性评价体系和过程性评价体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具体操作为对学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规定的项目采用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参加的训练项目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这样使体育教学考核既能反映学生参与率与健康的总体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进步程度,让学生把学习成绩作为需进一步提高的动力。

总之,教学要本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根据学校现有的场馆设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专长等因素,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健身与娱乐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职业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突出医学院校的职业特色,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赵苏劼等.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531-533.

[2]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1):40-4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身体素质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完美的特色党建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