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的文化责任和义务

2015-01-13 23:34赵斌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义务

赵斌

摘要:文化是体育的基础,文化构建是大学体育责任和义务的基础,其责任和义务在于塑造和完善大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使大学生由人的技术社会的一个链环,晋升为完整、完善、和谐及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大学体育; 文化责任 ;义务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23-02

1.前言

体育的文化形态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体育范畴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以其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及价值标准,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的信念和对体育发展的希望,它虽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人直接地、完整地捕捉到,但它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塑造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整体,它综合了每个个体的素质,在文化上达到了社会文化的制高点。文化是体育的基础,没有文化不称其为体育,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体育,文化构建是大学体育文化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体育的文化属性是其价值体现及责任和义务的根本所在。

2.文化构建是大学体育文化责任和义务的基础

体育为大学的教育发展、先进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促进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大学文化的基础。在更深层面,体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更要理解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认识上形成质的飞跃。

2.1体育与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构建。体育的物质文化是体育的文化外在标志,是人类依据体育运动的需要,改造自然物质而创造出来的文化物质。大学体育的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等内容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物质文化成分。学校构建能展示各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文化情趣、艺术标准、纪念意义的体育物质设施,是大学体育的物质文化建设提出的首要要求。

大学体育的物质文化建设还应考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注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运动队组建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同时,体育教学,特别在课程设置上要把运动技术为主线的教学转向强身育人的教学,扩大理论知识教学范畴,普及健身教学内容,重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使体育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学方法上更加突出师生的双边协调,信息化及传导途径的日益科学化和现代化,使广大师生员工具备较为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体育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结合,使评价体系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习惯。

2.2体育与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构建。体育的精神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的、内在的,是大学体育的文化核心,其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体育的精神文化构建是体育传承大学文化的灵魂所在,其实质就是在某种精神指导下的外化的行动,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等方面,涉及到人类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行为自律、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影响和规范着体育群体中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大学生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并成为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更为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要培养大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做人的能力,使其成为既有灵性又有人性的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价值冲突和社会问题对于学生体认社会文化的多元,确立主体性的价值评判标准,实现对社会和他人,以及自我的理解和认同,选择实现和提高自我价值的现实途径,更具有现实意义。如同一场体育比赛,看似双方在比赛场上按照运动规则进行较量,是一种外化的行动,而更为深层的是通过体育比赛培养了大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心理品质;遵守规则、珍惜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社会责任感,肯定和强化人的属于人本质属性,同时学会如何成为社会的人。值得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都不是经过道德说教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情感体验的内化自然形成的,这才是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人的素质的最重要的升华、最本质的提升。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社会的发展"不但要以富裕取代贫穷,而且要以文明取代愚昧,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人们的情感和理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大学体育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更应注意做好对文化发展的人文价值导向,即用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塑造每一个大学生,使他们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自在自发走向自由自觉;消弭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的异化状态的影响,抵制拜物主义和技术崇拜思想,完善大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使大学生由人的技术社会的一个链环,恢复为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全面发展的人。

2.3体育与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构建。体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无疑带有一定的手段或工具属性。问题在于过分强化其工具性或手段性,就会严重影响体育的行为,从而也不能体验到体育中作为人的存在。

如果说,人从整体上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动物属性的束缚,那么"自由的自觉活动"便是人的属于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塑造"。身体行为文化活动是人类表现自我、完善自身的一种手段,其教育的典型形态--体育行为不仅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塑造完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的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原则中得以体现:

正义性原则:是指你虽然不能伟大,但你可平凡,可以做一个正义之人。

尽力性原则:是指你虽然不能取胜,但你要尽力。

协作性原则:是指你虽然不能团结,但你要协作。

尊重性原则:是指你虽然不能强迫他人和环境,但你要尊重他人和环境。

积累性原则:是指积小善,立大德。

这种原则在体育的行为文化建设中,是对大学生作为人的一种行为准则影响和人文渗透,不带任何功利性和强制性,它只是作为体育的教育属性,以及作为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的价值体现和反映,是长期而艰苦的人性砺练过程的方向引领和价值实现指导,更显现出其文化渗透对大学生人性修炼过程漫长的水滴石穿功效体现。

3.大学体育对社会的文化责任和义务

"以人为本"是人类发展观向"发展目标的社会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即从传统的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展。因此,对体育"以人为本"的研究,其意义在于认识到人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具有的价值存在,从而淡化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体育的工具价值取向,突出了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

在大学,通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使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体育作为载体,对大学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暗示性及渗透性上。这种形式不是向学生进行简单地灌输,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利用统一的规则,规范的行为,严密的组织,使参与者和观赏者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体育的文化熏陶。同时,通过营造和谐的体育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体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体育的社会公益性。目前,我国大学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体育硬件建设着眼于设施的现代化及多功能定位,注重硬件与社会联合,注重其社会效应和效益。在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功能的特殊性外,更为考虑伴随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及健身日益增强的社会需求。

素有"体育小康村"美誉的高等院校,大学体育场馆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可以极大地缓解社会群众性体育设施、场馆及体育专业辅导人员不足的矛盾,是解决全民健身的有效举措,体现了大学作为国家及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全民范围的教育影响和辐射。既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拓展体育教育功能应有的责任,也是体育的文化内涵对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回应;既是大学文化的传承、创造和升华,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发展。

实现大学体育社会责任和义务长远目标的关键是大学能否转变观念。体育带给人们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明显的,对青年大学生也会具有更强大的教育价值,大学管理者应该进一步认识体育中所蕴涵的教育功能和体育精神,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推动作用,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所富含的人文理念和文化精神,从而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充分加以利用,以推动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品行的培养。在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渗透体育精神,充分实现体育与大学文化建设其他内容的对接和互补。

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是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学校体育工作也不例外。应当明白,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其健康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与其是否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充满快乐、情趣的美好环境里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死气沉沉、没有乐趣、健康状况不佳的学校,要想培养出合格人才只能是纸上谈兵。学校领导者若能深刻领会现代高等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活动的面貌就会大不一样。在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生才是人格最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陈 琦,鲁长芬.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本质、功能和目的[J]体育学刊 2006(4):2-3.

[2]陈 琦. 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J]. 体育科学2004.1

[3]卢元镇,马廉祯.色诺芬及其体育思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3):5-6.

[4]王结春,操伊芬.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6):6-7.1

[5]孙庆彬.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的负面影响[J].体育学刊,2004(6):11-12.

[6]胡小明.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中国学校体育,1999(2):31-32

[7]马万凤.徐金华.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5-6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义务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先前行为产生作为义务的根据及限定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良知”的义务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