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家庭以及学生的自身因素等极易造成学困。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逐渐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这类学生更应倍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本文从形成此类情况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分析了针对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存在几大误区并简要分析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英语;误区
1 引言
英语教学是学生与教材、教师、同学、环境等相关要素组成的多元化互动系统,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存在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英语学习难题,因此更要求英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重建自身的英语教学方式。
农村中小学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农村初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再者农村英语教学起步晚、底子薄,优质师资缺口大,发展还很不平衡,英语教学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
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是实施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本文将做浅析。
2 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2.1纯英语教学
纯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但是这种做法不能脱离当地农村学生的现实。农村学生各方面条件所限,不具备之前的信息存储和沟通环境,更不用说用英语去交流和表达了。
这时,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适当运用汉语先接受新的概念,逐步加大英语教学比重,让学生在英汉结合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反之,在学生迷茫的状态下仍然不顾现实的采取全英教学只能让这些农村孩子因任务过难而产生挫败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全英文教学把好学生和后进学生差距进一步拉大,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想法。
真正的英语授课要求老师口语语音标准地道,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有英语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甚至身体语言和表情也要西化。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英语词汇,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句子来与孩子互动沟通。
2.2课堂教学采用大量汉语
同理,由于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欠缺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采用大量、甚至是绝大多数汉语教学,他们认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内容。
诚然这种方法确实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所学内容,但是这类方法的指标不治本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取英语思维。这类情况下,教师应当使用简单的英语配以身体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并逐步深入思考,部分难度较高且无法意会的部分可以采用汉语进行点拨。
2.3低估学生
进入高中的英语学习后,由于生源更加广泛,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因此部分教师往往降低了教学要求而减免课业。教师普遍认为降低要求之后学生易于达到要求,可以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殊不知这种不信任学生、低估学生的做法反而会让学生不自信而节节败退。
当然,学生基础薄弱客观存在,但教师也不应当过分迁就而不断降低目标要求。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援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了解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真诚对待学生,调动学生的潜能。
2.4过分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声、电、光、影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英语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错误发音。因而多媒体教学必将引领当前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但是课堂不应该被课件束缚而画地为牢,如若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追求多媒体本身对于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和板书,无法根据当堂英语课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大大减少了师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机会,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事倍功半。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由于条件所限,对于多媒体教具、软件未能深入掌握,曾有机构做过统计得出此类问题造成的操作失误的比例达到10%,一旦按错了键便方寸大乱,束手无策,只能让技术人员上台重新测试,就会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3结束语
农村学生更需要教师用智慧和耐心为他们的学习创造适当的环境,帮助他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向自信和成功。所以,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尊重信任理解他们,引导他们走入正常的英语学习轨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准确把握,及时处理此类学生群体出现的不同问题,让学生乐学、会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卫增.等.教育失误的技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赵建华,田夫,吴全.走出学校教育的误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燕国材.智力因素与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何辉(1986年~),女,职称: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