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年级习作训练的策略

2015-01-12 19:38王东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造句语言表达口语

王东明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启蒙的重要阶段。习作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合乎规范,叙述是否通顺、具体,影响其后续阶段的习作质量。教材虽是一个例子,却是重要的习作教学载体,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如何利用好这个例子,提升习作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了使教材在习作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经过尝试、实践,在文本中找到习作训练的支点,采取合理的策略,引领学生尽早跨入习作之门,效果良好。

策略一:造句训练,规范表达

批阅学生的习作,发现很多学生的习作语言不通顺,用词不恰当,很大原因是句子表达没有过关,从而影响片段的、整篇的语言表达。我重拾句子的训练,夯实学生言语表达的基础。我在每篇文章中,选几个比较优美、意义比较丰富的词,让学生来说说写写,对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第一步:一个词造句

起始阶段,我引导学生用上一个词造句,要求把句子写通顺、写规范。《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有“热闹”一词,它既表达了民族小学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热闹场面,也写出了“热闹”这个词的本真意义。我引导学生用上“热闹”一词造句。有的学生把“热闹”用在句子的中间:上课铃响了,原来热闹的操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有的把“热闹”用在开头:夜晚的广场真热闹!人们有的在跳健身舞,有的在唱越剧……当然,也有学生如同文中的写法,把“热闹”用在结尾。

第二步:两个词造句

在写好一句话的基础上,用上两个词写一句话、两句话或者更多句话,这样就写成一个片段了。片段能写好,写好整篇习作就不成问题了。《槐乡的孩子》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文本语言相当优美。课上到尾声,我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两个自己喜欢的词写一句话,觉得自己能写一段的就写一段。学生有的选了“满载而归”和“歌声”,有的选了“甜蜜”和“火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导,及时点评学生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规范等,学生写话的兴趣逐渐浓厚。

第三步:多个词造句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词写句训练,我用多个词让学生来写。那天中午,天空中下着大雨,窗外,盛开的花儿在风中摇曳……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阳光灿烂”等词,指导学生们用上这几个词写一段话或写写这几个词所呈现的画面。不到十分钟时间,就有小手陆续举起。

句子是组成篇章的单位。经过这样扎实、有针对性的造句训练,学生基本能把句子写通顺了,语言表达也完整、规范了。

策略二:看图写话,拓展题材

利用插图,通过想象置身于图中,是很好的体验方法。打开语文教材,许多优美的插图映入眼帘,这些图画贴近学生生活,又与文本相映,是很好的习作材料。我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看图写话训练,把学生领进习作之门。(以三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导语下方的插图为例)

第一步:观察图画

图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看图写话的第一步。首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对于清晰的、富有层次的画面,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一到两项活动,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最后观察与人物有关的其他人和事物。

第二步:想象图画

图画是美丽瞬间的定格,内容相对凝练,以图画为中心,展开想象也是写好习作的关键。首先想象语言,同学们在活动时会说些什么,是怎么说的。其次想象心理活动,了解同学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看到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想象的支点,拓展学生的文思。

第三步:表达图画

在观察、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口头表达,教师仔细倾听,及时评价,把规范、优美的语言传递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把话一句一句说清楚、说完整、说规范。

像这样的插图有很多,如第三单元的《秋天的快乐》,语文园地一中《小儿垂钓》的插图……这些,都可以用于学生的习作训练。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方法,其实是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生活是学生习作取材的大宝库,留意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拓展了学生的习作题材,解决了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策略三:仿写训练,习得语言

仿写是学生习得规范语言的最好方法。模仿是学生的一种天赋,一种本能,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第一步:仿写句子

细细地研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本中有许多语言优美之处。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写。如《槐乡的孩子》:“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这段话,语言优美、生动,又贴近学生的生活,鸡、狗、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以“八月,天多热”开头,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动物,模仿着写一写。

第二步:仿写片段

一篇优秀的文章也源于结构布局的合理。文本中优美的片段很多,语言表达流畅、结构严密,很适合学生模仿。如《秋天的雨》第二段,采用了总分结构,总起句开头,分写部分又采用排比、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语言优美,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这篇文章时又恰逢美丽的秋天,引导学生仿写,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又拓展利用了文本。

适合学生模仿的片段有很多,如《花钟》第一段,《风筝》第三段,《听听,秋的声音》,等等。

第三步:仿写整篇

有些文本结构清晰、语言通俗,让学生仿写,学生会很有成就感。《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结构简洁清晰,主人公个性鲜明,都采用童话体来叙述,很适合学生阅读,也很适合学生仿写。课后,我让学生模仿着写。有的写铅笔和橡皮,有的写冰和水,有的写蒲扇和电扇……读着他们的习作,我心里那个乐呀!

仿写是孩子习得语言的关键一步,孩子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的习作语言也从模仿开始。经过一个学期的仿写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谋篇布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策略四: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学生习得语言往往从说开始,会说了也就会用了,也懂得了语言的内涵。学生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习作的关键。细读教材,发现大多数习作安排在口语交际之后,并且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习作教学的内容基本一致。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再习作,降低了习作难度。(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为例)

第一步:提炼主题

从口语表达到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两者一致,都是我们的课余生活。但从“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这段话中,发现这样的主题内容宽泛,学生不容易把握。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我先和学生聊,平时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最喜欢哪些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喜欢爬山,有的说我喜欢到海边玩,有的说我喜欢包饺子、剪纸……我相机引导学生写这些活动和课余生活,学生学得如鱼得水。

第二步:指导交际

每一次口语交际的质量都影响着习作的质量。交际时学生的表达需要耐心地引导。开头,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正文,把活动的准备、经过说清楚,引导学生穿插介绍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听到的,这样文本就具体了,丰满了。结尾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实实在在地指导交际,夯实学生口语表达的基础,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交际后的独立习作就会得心应手。

第三步:先说后写

根据习作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活动,把话一句一句说清楚。此时,同学随时补充,教师及时引导并点评,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最后,引导学生把刚才叙说的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这样,在学生习作启蒙阶段,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的习作质量提高很快。

凭借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的一脉相承,遵循学生口语发展早于书面语发展的规律,先说后写,环环相扣,降低了学生的习作难度。学生习作有的放矢,兴趣大增。

策略五:及时评价,提升质量

习作评价是提升习作质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教师也许是忙在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只是打个成绩,粗略地写几句评语。及时评价的作用远远超过隔段时间的评价,这是我的习作教学经验,习作教学法宝。学生习作后,我马上进行评价。

第一步:即时评价

在学生习作时,我巡视在学生周围,发现好的文章开头,我马上就表扬,引导这样的开头比较好!随后,根据学生的习作进展,及时评价学生的语言,以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

第二步:分层评价

学生习作后,我快速浏览学生的全部习作,选择典型的、不同层次的习作,投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一一点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改。然后,根据教师的评价,学生进行修改。这样的习作点评收效很大。

第三步:一一评价

到最后阶段,我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一一面批,一一评价指导,反复修改。虽然有点费时,但对于刚接触习作的学生来说,习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从说到写,是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从口语交际到习作指导,从习作指导到及时评价,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

其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挖掘教材进行训练是方法之一。基于文本,立足文本,寻找习作训练的支点,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作为“教材的开发者”,要心中有生、胸中有本,想方设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做好学生习作启蒙的引渡者。

猜你喜欢
造句语言表达口语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酒中的口语诗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造句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