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团队研修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15-01-12 19:00魏本蓉蓝菊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教研

魏本蓉+蓝菊梅

一所学校要发展,首先就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借助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正如浙大的刘力教授所说:现代新型强校与优质教育的基石在于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但传统校本研修往往不尽如人意。浙江龙游实验小学——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为了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自2008年起,在黄幸福校长的带领下,对传统校本研修模式进行大胆创新,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将一个个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个性张扬的教师个体组合成诸多个性化研修团队,大力扶持这些团队开展个性化的研修活动,使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起点的教师在自主、互助研修中携手成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已形成独特的个性化团队研修文化,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县、市级教学精英和骨干力量,于县域甚至衢州市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不断地前行与回望,不懈地探索与反思中,学校总结出“个性化研修团队”诸多经验。

一、自选优组,让教师做研修主人

传统的教研组由学校按学科划分而成,人员多少不一,有的大学科组多达30人,有的小学科组只有2~3人,一般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活动,强调的是整齐划一。个性化研修团队则是自选优组的新型互助研修组织,一般先由教师、导师双向选择,再由学校根据“小型化”(人数限定3~10人)、“老中青结合”的原则进行调整形成。研修小团队一般由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如九位语文老师组建的“一格”研修团队、七位数学老师成立的“独‘数一帜”团队;也有跨学科的团队,如信息技术骨干姚老师领衔的“教海先锋”团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研修方向,既有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语文、美术学科的教师。

1.自发上进,参与中发展

与传统的教研组相比,个性化研修团队有一些先天优势。团队是自选优组的,成员相互之间较默契,共同参与研修计划的制订、实施;愿意发表意见,乐于借助网络、论坛、课堂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他们不只是活动主持,也是幕后策划;不只是执教者,也是课堂观察员,人人都是教研的主角。有参与就会有发展。比如小王老师因为认真完成了观察量表记录的工作,在与“香樟树下”小组成员讨论中以真实的数据支撑了自己的观点,受到同伴称赞。以此为素材,她撰写了自己从教以来第一篇论文《整体概览 局部精读——例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该论文获得县论文评比二等奖。

2.紧贴实际,解疑中提升

按常规,教研活动内容、参与人员以及时间、地点的安排,一般都由学校或教研组统一安排,自选的机会相对较少,形式、内容也不一定是参与者感兴趣的,更谈不上心灵上的默契。而个性化研修团队以帮助每一个教师在自主研修中成长为指导思想,以解决日常教学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为研修方向,更加贴近现实工作,深受教师欢迎。语文“一格”研修团队主题研讨活动——“让教科研在课例研修中生长”,通过骨干教师手把手教其他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例研究,让团队成员解开了教科研不知从何入手的困惑。通过这样的研修,一线教师解决了一个个日常教学中的小困惑、小难题,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3.群体互动,合作中共赢

群体动力学理论表明,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研修小团队都是教师自愿主动参与的,算得上志同道合,容易互动交流。集体智慧比起个人研究有更大的优势。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起点的教师个体在群体里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就连传统教研中的边缘人——老教师和刚上岗的年轻教师在骨干教师带动下也走到了前台。他们取长补短,在互动中携手成长。

二、淡化功利,让教师快乐做研修

自主个性的组合,决定着教师互助小组教研活动去功利化——不为研讨而研讨,不为检查而研讨,只为彼此的专业发展需要,采用的是轻松、灵活的教研活动形式。这样的研修模式,教师的研讨是自发的、愉悦的,在快乐的心情下共同研修,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1.个性化名字,彰显团队风格

个性化研修团队的个性,首先表现在名字上。特别的名字给特别的团队,教师喜欢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响亮的个性化名字,并建立一个共同的研修空间。比如三位姓徐的教师,组成一个团体“实小三徐”;七位率性的数学教师组成的团队叫“独‘数一帜”, 语文“一格”研修团队名称则取独具一格之意,彰显他们不拘一格、自主研修的团队研修理念。这些团队名称个性突出,而且还有响亮的口号,比如“你一格我一格,格格不同;你一格我一格,格格进步。”个性化团队带着教师思想的烙印,唤醒了许多教师沉睡的研修热情。

2.和而不同,亮出真我风采

在小团队成立后,各成员坐下来商量,共同约定团队的潜规则,使以后的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实施。“独‘数一帜”团队就定下每周四下午放学后在学校阅览室活动,雷打不动。每次活动,团队成员轮流承担选题、主持、资料印发、活动记录以及点心准备等任务。这种潜规则,不以约束行为为主,而是鼓励积极履行自己该承担的职责为主。各团队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引领下,按照约定的团队潜规则开展活动,既张扬各自独特的个性,发挥自身特长,又能及时交流、互动,携手成长。

三、多味研讨,让研修贴近需求

光靠个性化研修团队响亮的名字,独特的风格以及先天的优势,只能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乐于教研。学校不断摸索多种形式、不同滋味的互动研修形式,让研修贴近教师当下的需求,让教师的研修热情持久,不断提升教研质效。

1.闲暇微研讨

个性化研修团队人数少,活动方便,能减少时间、空间的限制,因而各种闲暇微研讨都能进行,可以喝茶聊天式活动,可以旅游式研讨,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还可以邀请家庭成员、孩子一同去,生活工作两不误。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在博客里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发一些活动照片,在茶吧,在公园,在树下……人性化的团队研修常引起团队成员一番窃喜自乐,也让其他教师好生羡慕。这样休闲式的教研模式,减轻了教师压力,提高了研修实效。

2.接力式教学实践

接力式教学实践,可以是完全多人不同风格的同课异构,也可围绕一个主题多人进行同构。以个性化研修团队为研究单位,在全员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具体任务分工到人。如一个老师负责教材解读读,一个老师负责课堂展示,另一个老师负责交流研讨主题的有效行为策略,以全面展示全组老师磨课全过程,从而形成一条研究链,展示研修团队研讨的广度和深度。如语文“蓝天的歌”研修团队就通过接力式研修完成了“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的专题研讨,数学“独‘数一帜”研修团队则以老中青“课堂实践三人行”的方式解决了“先预习 后学习”教改项目实践中的困惑。接力式教学实践打磨了课堂,磨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带动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3.博客群研讨

在各种网络教育教学论坛里,大家可以发帖研讨,只要跟跟帖,就会带来很多智慧的思考。个性化研修团队的博客群研讨比起别的论坛,有更多优势。首先,几位成员全是“斑竹”,有意识组织更广更深入的讨论,以便从中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或者寻找、引领自己的粉丝群,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在讨论过程中,还会吸引其他圈子的教师来探讨,天南海北的,引起多少思维火花的撞击,在撞击中同化、异化,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

4.捆绑式研究

团队成员可以一起合作写论文、做课题,一件复杂的事,分解成几部分大家来做,时间省了,效率高了,最重要的是质量高了。大家还可以联手作讲座,开论坛,搞活动,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且个性化研修团队属民间活动,无需考虑太多影响,压力轻,能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潜力。比如“一格”研修团队的九位语文教师在举行论坛活动“擦燃思想火花  塑造个性教师”时,就全程记录了活动过程,并合作整理成一篇文章《擦燃思想火花  塑造个性教师——“一格”语文研修活动花絮》,发表在《衢州教育》上。

龙游实验小学以个性化小团队为抓手,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校本研修之路,一大批教师在个性化研修中幸福成长。个性化小团队研修以差别推动进取,以个性带出特色,实现了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基础教师优势互补;以多形式的成果共享活动,突破“教科研的最后一公里”,使教师们的科研成果合理转移、快速流动,更好地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成员之间零距离的“对话和质疑”, 让教师在反思与合作中成长。

个性化小团队研修以其休闲、开放、自主、互助、网络化等优势,打破了一线教师投身研修的束缚,改变了教师被动研修的消极意识,改变了研修走过场的低效状态,构建了无边界研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