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变化

2015-01-12 22:49曹光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临界点电离氨水

曹光生

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将0.1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这里的答案明显选D。学生问:将0.1mol·L-1换成2mol·L-1或0.8mol·L-1,加水稀释后的浓度也不知道,答案的选项还是一样的吗?为什么题目总是把数据限定为0.1mol·L-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弱电解质电离度概念: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用符号α表示。

α=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分子总数×100%

电离度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度不仅跟电解质的性质有关,还跟溶液的浓度、温度有关。越稀越电离;越热越电离。

【讨论】电解质的电离度大,是否它的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我们以CH3COOH为例: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当然也与离子所带电荷有关),c(H+)=Cα。

由此公式可知,溶液的电离度大,其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应分情况:

①同T,同C的不同弱电解质,α大→C(离)增大→导电能力强。

②同T,稀释浓的弱电解质时(如冰醋酸),起始,α增大,C(离)增大→导电能力增强,但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再稀释,尽管α增大,但V(aq)增大变为主要因素→C(离)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小,即c(H+)=n(H+)V(aq)。

看起来似乎解决了问题,但是这是定性的,也是模糊的。此类问题能否定量化?查阅有关实验数据(教参高中化学第二册P59表3-1):

不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25℃)(部分内容)

我们尝试探究方法以求得这个浓度变化的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稀释,c(H+)增大,在临界点以下稀释,c(H+)减小,从而达到量化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思考,笔者把具体算法做如下归纳,仅供参考。

我们以c(H+)为纵坐标,以加水量为横坐标,对冰醋酸进行稀释,由于计算出的c(H+)太小,所以我们将纵坐标c(H+)扩大104倍,这样作图方便一些,图像也更清晰。

根据此图像可粗略认为0.2mol·L-1是CH3COOH在25℃时的浓度临界点,即c(CH3COOH)>0.2mol·L-1时,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后其浓度仍大于0.2mol·L-1,c(H+)随水量增加而增大;当c(CH3COOH)<0.2mol·L-1,加水稀释后,c(H+)减少。

由于25℃同浓度氨水的电离度和醋酸的几乎一致,所以氨水的临界点也是c(NH3·H2O)=0.2mol·L-1即c(NH3·H2O)>0.2mol·L-1时,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后且氨水浓度仍大于0.2mol·L-1,c(OH-)随水量增加而增加,当c(NH3·H2O)<0.2mol·L-1,加水稀释后,c(OH-)减少。

因此,命题者为了体现严谨,总是将数据定为0.1mol·L-1,而且比0.2mol·L-1小些,此时加水稀释后c(H+)一定减小,以避免出错。上述例题若将数据换成2mol·L-1或0.8mol·L-1,加水后选什么项,那还要看加水稀释后的浓度是大于还是小于0.2mol·L-1,大于0.2mol·L-1选B,溶液中c(H+)增大;小于0.2mol·L-1,c(H+)是先增后减,不好回答。

此临界点有利于我们划清界限,有助于教师准确命题,学生清楚做题。不同的弱电解质其临界值是不同的,中学化学教学只对CH3COOH和NH3·H2O作要求。

这里使用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实验数据图像化,该法方便综合分析,这是大学教材里最常见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使用。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将0.1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这里的答案明显选D。学生问:将0.1mol·L-1换成2mol·L-1或0.8mol·L-1,加水稀释后的浓度也不知道,答案的选项还是一样的吗?为什么题目总是把数据限定为0.1mol·L-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弱电解质电离度概念: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用符号α表示。

α=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分子总数×100%

电离度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度不仅跟电解质的性质有关,还跟溶液的浓度、温度有关。越稀越电离;越热越电离。

【讨论】电解质的电离度大,是否它的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我们以CH3COOH为例: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当然也与离子所带电荷有关),c(H+)=Cα。

由此公式可知,溶液的电离度大,其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应分情况:

①同T,同C的不同弱电解质,α大→C(离)增大→导电能力强。

②同T,稀释浓的弱电解质时(如冰醋酸),起始,α增大,C(离)增大→导电能力增强,但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再稀释,尽管α增大,但V(aq)增大变为主要因素→C(离)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小,即c(H+)=n(H+)V(aq)。

看起来似乎解决了问题,但是这是定性的,也是模糊的。此类问题能否定量化?查阅有关实验数据(教参高中化学第二册P59表3-1):

不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25℃)(部分内容)

我们尝试探究方法以求得这个浓度变化的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稀释,c(H+)增大,在临界点以下稀释,c(H+)减小,从而达到量化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思考,笔者把具体算法做如下归纳,仅供参考。

我们以c(H+)为纵坐标,以加水量为横坐标,对冰醋酸进行稀释,由于计算出的c(H+)太小,所以我们将纵坐标c(H+)扩大104倍,这样作图方便一些,图像也更清晰。

根据此图像可粗略认为0.2mol·L-1是CH3COOH在25℃时的浓度临界点,即c(CH3COOH)>0.2mol·L-1时,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后其浓度仍大于0.2mol·L-1,c(H+)随水量增加而增大;当c(CH3COOH)<0.2mol·L-1,加水稀释后,c(H+)减少。

由于25℃同浓度氨水的电离度和醋酸的几乎一致,所以氨水的临界点也是c(NH3·H2O)=0.2mol·L-1即c(NH3·H2O)>0.2mol·L-1时,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后且氨水浓度仍大于0.2mol·L-1,c(OH-)随水量增加而增加,当c(NH3·H2O)<0.2mol·L-1,加水稀释后,c(OH-)减少。

因此,命题者为了体现严谨,总是将数据定为0.1mol·L-1,而且比0.2mol·L-1小些,此时加水稀释后c(H+)一定减小,以避免出错。上述例题若将数据换成2mol·L-1或0.8mol·L-1,加水后选什么项,那还要看加水稀释后的浓度是大于还是小于0.2mol·L-1,大于0.2mol·L-1选B,溶液中c(H+)增大;小于0.2mol·L-1,c(H+)是先增后减,不好回答。

此临界点有利于我们划清界限,有助于教师准确命题,学生清楚做题。不同的弱电解质其临界值是不同的,中学化学教学只对CH3COOH和NH3·H2O作要求。

这里使用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实验数据图像化,该法方便综合分析,这是大学教材里最常见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使用。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将0.1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这里的答案明显选D。学生问:将0.1mol·L-1换成2mol·L-1或0.8mol·L-1,加水稀释后的浓度也不知道,答案的选项还是一样的吗?为什么题目总是把数据限定为0.1mol·L-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弱电解质电离度概念: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用符号α表示。

α=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分子总数×100%

电离度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度不仅跟电解质的性质有关,还跟溶液的浓度、温度有关。越稀越电离;越热越电离。

【讨论】电解质的电离度大,是否它的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我们以CH3COOH为例:

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当然也与离子所带电荷有关),c(H+)=Cα。

由此公式可知,溶液的电离度大,其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应分情况:

①同T,同C的不同弱电解质,α大→C(离)增大→导电能力强。

②同T,稀释浓的弱电解质时(如冰醋酸),起始,α增大,C(离)增大→导电能力增强,但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再稀释,尽管α增大,但V(aq)增大变为主要因素→C(离)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小,即c(H+)=n(H+)V(aq)。

看起来似乎解决了问题,但是这是定性的,也是模糊的。此类问题能否定量化?查阅有关实验数据(教参高中化学第二册P59表3-1):

不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25℃)(部分内容)

我们尝试探究方法以求得这个浓度变化的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稀释,c(H+)增大,在临界点以下稀释,c(H+)减小,从而达到量化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思考,笔者把具体算法做如下归纳,仅供参考。

我们以c(H+)为纵坐标,以加水量为横坐标,对冰醋酸进行稀释,由于计算出的c(H+)太小,所以我们将纵坐标c(H+)扩大104倍,这样作图方便一些,图像也更清晰。

根据此图像可粗略认为0.2mol·L-1是CH3COOH在25℃时的浓度临界点,即c(CH3COOH)>0.2mol·L-1时,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后其浓度仍大于0.2mol·L-1,c(H+)随水量增加而增大;当c(CH3COOH)<0.2mol·L-1,加水稀释后,c(H+)减少。

由于25℃同浓度氨水的电离度和醋酸的几乎一致,所以氨水的临界点也是c(NH3·H2O)=0.2mol·L-1即c(NH3·H2O)>0.2mol·L-1时,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后且氨水浓度仍大于0.2mol·L-1,c(OH-)随水量增加而增加,当c(NH3·H2O)<0.2mol·L-1,加水稀释后,c(OH-)减少。

因此,命题者为了体现严谨,总是将数据定为0.1mol·L-1,而且比0.2mol·L-1小些,此时加水稀释后c(H+)一定减小,以避免出错。上述例题若将数据换成2mol·L-1或0.8mol·L-1,加水后选什么项,那还要看加水稀释后的浓度是大于还是小于0.2mol·L-1,大于0.2mol·L-1选B,溶液中c(H+)增大;小于0.2mol·L-1,c(H+)是先增后减,不好回答。

此临界点有利于我们划清界限,有助于教师准确命题,学生清楚做题。不同的弱电解质其临界值是不同的,中学化学教学只对CH3COOH和NH3·H2O作要求。

这里使用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实验数据图像化,该法方便综合分析,这是大学教材里最常见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使用。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界点电离氨水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电离与离子反应高考探源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超越生命的临界点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归类总结促进H2O电离的反应
氨水和种子要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