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相比从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都是提升和改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生物教学事倍功半。而生物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不考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其他领域的学习。
2.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初中生物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达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而忽视教学中的实验操作。然而初中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生物的结构和演变,并通过生物实验切身体会生物的实质。在这样的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往往受限于成绩的高低,很难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二、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精子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
学生对
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
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记,这样既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相对疏远,也会对教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改变思维,改进教学方式,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社会调查、实验探究、野外实践等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生物圈”这一章节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能通过自我感知对自然界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了解,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最新要求和重要体现。而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