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评析

2015-01-12 22:46郑建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溶液碱性新课程

郑建华

不久前,在我校举行的县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兄弟学校覃老师的“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展示,使我感受颇深。覃老师的课大致如下。

教师首先用问题导入:“从生活常识可知纯碱有碱性,请同学们思考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因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出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1)水电离产生OH-;

(2)Na2CO3本身有碱性;

(3)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何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进行对比探究。”教师先明确实验的四个步骤,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水+酚酞、Na2CO3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然后教师自己演示了“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Ⅲ基础上+水”的实验。做完了实验,教师让学生尽情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待几个学生分别把看到的现象叙述完毕后,教师简练地总结概括了水溶液显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总结完毕,教师顺势提出:“同学们能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现象吗?”教师的这一提问其实是为了导出理论解释。可见,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即递进式的研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紧接着,教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微观演示了水解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最后是解释说明和总结规律。值得赞赏的是,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训练单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训练单如下:(1)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2)我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3)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我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中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覃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从这节高中化学课来看,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处理问题中求得发展,最后以解决问题终结。在课堂中要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并非只注重结果。

第二,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奥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思考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课程连续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探索,进而阐述现象、理由并作出理论解释。这样使得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实验中变得融会贯通起来。教师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使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第三,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愉快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开展愉快的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最后小结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整理所学知识,愉快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减少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悟到活动的愉快,就会将畏难的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相反,枯燥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厌倦,进而失去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利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才能营造愉快、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第四,掌握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定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去获得一种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接触到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真理或者知识,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扼杀。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不久前,在我校举行的县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兄弟学校覃老师的“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展示,使我感受颇深。覃老师的课大致如下。

教师首先用问题导入:“从生活常识可知纯碱有碱性,请同学们思考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因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出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1)水电离产生OH-;

(2)Na2CO3本身有碱性;

(3)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何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进行对比探究。”教师先明确实验的四个步骤,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水+酚酞、Na2CO3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然后教师自己演示了“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Ⅲ基础上+水”的实验。做完了实验,教师让学生尽情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待几个学生分别把看到的现象叙述完毕后,教师简练地总结概括了水溶液显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总结完毕,教师顺势提出:“同学们能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现象吗?”教师的这一提问其实是为了导出理论解释。可见,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即递进式的研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紧接着,教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微观演示了水解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最后是解释说明和总结规律。值得赞赏的是,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训练单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训练单如下:(1)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2)我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3)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我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中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覃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从这节高中化学课来看,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处理问题中求得发展,最后以解决问题终结。在课堂中要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并非只注重结果。

第二,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奥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思考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课程连续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探索,进而阐述现象、理由并作出理论解释。这样使得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实验中变得融会贯通起来。教师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使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第三,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愉快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开展愉快的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最后小结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整理所学知识,愉快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减少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悟到活动的愉快,就会将畏难的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相反,枯燥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厌倦,进而失去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利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才能营造愉快、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第四,掌握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定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去获得一种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接触到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真理或者知识,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扼杀。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不久前,在我校举行的县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兄弟学校覃老师的“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展示,使我感受颇深。覃老师的课大致如下。

教师首先用问题导入:“从生活常识可知纯碱有碱性,请同学们思考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因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出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1)水电离产生OH-;

(2)Na2CO3本身有碱性;

(3)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何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进行对比探究。”教师先明确实验的四个步骤,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水+酚酞、Na2CO3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然后教师自己演示了“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Ⅲ基础上+水”的实验。做完了实验,教师让学生尽情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待几个学生分别把看到的现象叙述完毕后,教师简练地总结概括了水溶液显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总结完毕,教师顺势提出:“同学们能从理论上去解释这些现象吗?”教师的这一提问其实是为了导出理论解释。可见,教师是要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方法,即递进式的研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紧接着,教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微观演示了水解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最后是解释说明和总结规律。值得赞赏的是,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训练单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问题训练单如下:(1)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2)我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3)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我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中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覃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覃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从这节高中化学课来看,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处理问题中求得发展,最后以解决问题终结。在课堂中要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并非只注重结果。

第二,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奥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思考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化学实验伴随着课程连续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进行探索,进而阐述现象、理由并作出理论解释。这样使得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实验中变得融会贯通起来。教师以课堂实验教学取代枯燥的讲授,使得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第三,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愉快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开展愉快的学习活动。比如本节课最后小结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整理所学知识,愉快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减少了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悟到活动的愉快,就会将畏难的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相反,枯燥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厌倦,进而失去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只有利用愉快的学习活动,才能营造愉快、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第四,掌握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定要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去获得一种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接触到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真理或者知识,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扼杀。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溶液碱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聚焦水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TEA水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碱性溶液中铂、钯和金析氧性能比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dMo/MWCNT上的电化学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