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
摘 要:高校学生制度在保证大学的正常运转、启承组织的观念层和物质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本文笔者通过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分析当前学生管理制度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原则;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那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和陷入混乱。”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指的是由高等学校作为主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经过教育行政机关审核的本校章程制定的,用以调整有关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确定学生管理的规则和办事程序,在本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基础性制度。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制定主体为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二是适用对象为在校大学生;三是表现形式为成文制度;四是制度功能为规范、奖惩、管理、监督等。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遵循的原则
第一是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德智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一切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精心设计。第二是全面性原则。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杂,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也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尽量对所有可能以制度规定的事物出台相应的规定、对策,力争使师生在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全面细致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是学校规范化办学的体现,只有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平稳发展。第三是公平性原则,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大学生之间更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制订制度要公平。必须经过自上而下酝酿政策,自上而下征求意见,综合平衡采纳建议,把制定制度本身的过程看成是校务公开的过程,当作是民主治校的体现。征求意见过程中必须对各类建议意见有“来言去语”,大家才能畅所欲言,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执行制度要公平,既要体现以人为本,更要体现以制度为本。凡制度规定的,丁是丁卯是卯,不打一点折扣,不因人而异,坚决做到不给他人设障碍,不给某人开绿灯;制度未规定的,公开公示,集体讨论,少数服务多数,阳光决策,皆大欢喜。
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面临的现状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面临的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管理制度认识不足
从管理功能上看,任何管理活动都要以对管理的认识为前提。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高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知识,系统组织观念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稳定与法治、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等关系。同时,受传统管理理念束缚,习惯上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不愿或者不敢跟学生对话,以免破坏传统权威性。在制订制度时容易忽略被管理者——学生的参与权,在酝酿或者颁布制度前,不会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没有监督,未经民主程序的规章制度,大大阻碍了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效力,也不利于制度的推行与操作。
2.学生管理制度缺乏平等性
当前,一些高校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但其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这些制度往往都是各个高校一厢情愿的结果或者是建立在自身对学生思想观念、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的主观臆断之上,不仅没有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而且把学生定位在被管理者、被监督者的不平等角色之上,从而导致部分管理条例不合理、不合法,既没有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甚至给学生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教学与日常管理活动的实施。
3.制度体系与实际管理上的严重脱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构建出了一套系统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然而,从当前制度执行情况来看,其与实际的学生管理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作为制度的执行主体,虽然也认识到“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沟通交流”等管理思想和管理技巧的重要性,然而,一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便仍然遵循旧有的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四、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善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学生发展的合理需求
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强重视学生作为“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需要和感受,应贯彻以学生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物质性发展需求、精神性发展需求、社会性发展需求,积极促进大学生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与学生生活上的沟通,不是一味的“禁止”、“不得”、“不准”,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可选择的渠道。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就是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来进行管理工作,充分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在制度层面上对学生的管理要适当与合理,在涉及学生权益的管理行为时,对学生权益的损害不能超过管理目的,健全学生权益保护制度,使学生享有陈述权,申诉权和申辩权、让当事学生参与到事件处理程序当中,确立学生与学校权益上的平等关系,避免压制学生甚至与学校产生对抗情绪。
2.制定和谐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从整体上推进高校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这里的“整体推进”是面向所有学生,并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不断积累,最后获得大的成功。和谐发展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教师和学生间的和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需要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知识上体现人性化,需要实现“以人为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外部需求与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爱好、才能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教育,让学生精神向精神家园得以回归,进而能找寻精神归宿。二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实现和谐,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去盲目表达对科学的崇拜,而需要让学生在科技面前,学会能真正自我感觉到对自身的重视,能充分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开展高校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避免本来就充满活力的教育过程变得僵死、机械的程序,让学生失去创新能力的问题。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学生获得科技知识,又得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注入人文精神,强化对学生精神素养方面的追求。endprint
3.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教育功能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学生管理制度不能“霸气十足”,动辄就挥起纪律处分的“利器”,而要眼里有学生,心里真正尊重学生的权利,把广大学生的利益融进制度之中,才能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否则,就得不到学生的普遍认同,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二是要保证学生管理制度的正义性和公正性。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学生只有感受到制度的公正性和正义性,才会认同和拥护该制度,其行为才会被引导到善行的轨道上来,这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制度环境有重要教育意义。三是要注重个人品行方面的指导。建立制度执行的层级递进机制,针对两级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尝试建立系统化、层级化的制度执行措施;四是要注重综合测评多元化。比如可将综合测评分为基本指标和特殊指标两类,根据不同的竞争要求自由组合评价指标,形成独特的评价结果。譬如保送研究生不仅要求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又要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和较强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五是要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的构建应考虑从选举和考核两个环节着手”以培养服务型学生干部;建设学生监督机制,强化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的“服务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制度式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化。
4.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建设
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建设即是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特点与行为方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核心思想与主要目的,由此切实执行相关的制度内容;另一方面要具备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具备“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科学、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使学生生活紧张而又有序,活跃而又高效;全面、周到和优质的服务为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与生活保障;通过健康、积极的教育引领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由此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5.建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反馈机制
及时做好学生意见的处理工作,是新时期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学生制度反馈机制,在信息交互和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意见的反馈和解释直接关系到制度的合理性、执行力与落实情况。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可以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达成共识并形成共同的愿景。学校首先应该设立学生管理制度反馈部门,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意见,高校各职能部门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并制定改革方案。同时要做到反馈及时化、经常化、规范化。学校有权向学生公开学校工作计划、进程等相关内容,学生应享有对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权,确保高效管理制度民主化、规范化。高校要以人本化的角度对学生权利制度进行完善和重构。
参考文献:
[1]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詹明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育人取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刘根厚.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功能的失落与复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