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数学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12 13:45杨艳葵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案交流探究

杨艳葵

2011年9月,我校全面走上了高效合作课堂的教改之路.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全程参与了此次教改之后,对教学有着“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曾经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在合作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以下是我对农村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粗浅认识.

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这样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机械模仿者,独立思考少.

3.传统的数学课堂重结果、轻过程,重现象、舍本质,重形式、没实质;只讲逻辑而不讲思想,每个学生是教师的忠实听众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

4.传统的数学课堂设计往往“虚假”“浮华”“变味”“走调”,只为少数尖子生而设计,因而失去了帮助更多学生探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应有价值.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地在课堂上摸索、改进、探讨,寻求一条能够解决问题的教学之路.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合作是学生实现成功的导向

合作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迈克尔·富兰曾经说过:“如果单一的因素能够促使成功的变革,那就是关系和谐,在一个合作宽松的和谐环境中发生.”我们如何把握课改方向,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我们的课改沿着健康轨迹向前推进,从而做到传统+创新?

(1)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线路图

导学案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预习的线路图.而编写导学案的关键是教师.有了好的导学案就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我在导学案里面设计了:①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③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④如何验证你的想法?教师对导学案的内容要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布置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宜集体探究,充分考虑学习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全组成员的合作.同时,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控制难度,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知识要点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题目分层次的设计好,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交流、如何探究、如何分工合作等,让学生既要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又能够在过程中展示自我,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合作能力.

(2)优化组合,分工合作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我对全班学生个性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类,并把他们作个统筹的组合,选好组长、学科代表,全班分成六大组.在这个基础上,我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与学生协商,制定组规、组名、组歌、口号,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在课堂的展示环节,鼓励每一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看法.对胆小、内向、表达不流利的、思想爱开小差的、基础较为薄弱的“听众”,我们要及时引导,组内成员帮忙教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锻炼、提高的机会.

2.问题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升华

(1)问题提出要讲实效.应当适时提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正如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本钱.”如果我们在展开讨论时,没有深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就容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要么让学生觉得问题太过于肤浅,要么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我们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给数学学困生提供一种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减少其心理压力.通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协调合作,既可使学优生得到发展,又能让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问题的解决要合作巧妙,把握好“度”.我们构建的学习小组是优化组合,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督促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思考数学问题;让他们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讨论、质疑中来.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提问、质疑,舍得花时间、下工夫,让他们在学中悟出问题,合作中取长补短,体会知识的奥秘.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及时地矫正以便赶上“集体班车”.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群体之间充满友谊,他们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让学生享受集体的温暖,收获不凡的教学效果.

3.交流是学生提炼方法的过程

交流有时会遭遇无“话”可“对”的现象.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但是合作存在问题很多,合作效率很低.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先生的成功经验:“话题”少,但“问题”精,交流不在多,而在于在讨论悟出结果.

(1)交流要有策略.交流不是一种形式,一种点缀.而是在讨论或交流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充分的自学机会.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有一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其他同学马上表示都有同感,议论起来了.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地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还增强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这样简单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真正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环扣一环,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已经获得了知识,发现了这句话的问题所在,并互相交流.有“话”可“对”,“对”得“精彩”,课堂教学才能走向深刻!endprint

(2)把握契机.交流合作要把握好契机,不要大事小事都要交流,要交流得有价值,不宜过多.是在组内同学意见不一致,且有争执时才交流.例如,分式方程应用题中: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180千米的目的地,出发后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的速度的1.5倍匀速行驶,并比原来提前40分钟到达目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学生对实际行驶的时间理解有困难,而且行驶一小时后的行驶路程和时间有些理解的差别.所以当他们思考一定时间后,再讨论.很多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思考欠缺的地方,恍然醒悟.使得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互勉”的局面,才能使讨论交流落到实处.

4.秩序使学生在精彩中学习

(1)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思考中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好品质.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争相发言的情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听、细心听,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不能盲从,做到有选择的接受.“说”“听”“思”应当并重,相互促进.尤其是当某个学生的发言半信半疑,不能从整体上驾驭问题,其他学生往往更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时,我们更要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学会虚心的态度,指出别人的错误也应该等他把话说完.

(2)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要鼓励学生猜定理,猜证法.即便猜错了也不要紧,因为直觉思维也有失误的时候,错的不是思维本身,而往往是缘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还不够丰富、不够完善,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直觉思维不太可靠,但却难能可贵,应当鼓励学生去寻找猜错的原因.不然的话,就会扼杀学生的表现欲望.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灵动”.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使得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合作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究”为手段,以“实践”为途径,以“交流过程体念”为重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的.通过数学合作探究式活动,可激活、丰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育有创新思想、探究精神的人才.看来,只有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才是我们数学教师追求的方向.

(责任编辑 黄桂坚)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