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保贵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具备的丰富功能使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文本首先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具有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有利于重难点突出和突破的优点,再结合实际经验浅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教学;应用重点
由于高中化学的学科特性,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全面表达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功能更多,智能化更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的过程和原理,让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过程更加清晰明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课堂知识。因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高中化学有许多抽象的知识,如足球分子C60、空间构型CH、平面构型C6H6等结构复杂的典型分子。传统教学手段下,教师只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模型向学生展示分子的结构,学生依据模型和自己的想象理解分子的结构,学生仍难以对分子模型产生直接的想象。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向用户呈现文字类信息,而且可以用图像、图形等方式向用户呈现信息,让用户从视觉上感受信息,加深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化学教师如果有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则可以向学生直接演示分子的空间构型,详细讲解分子的内部结构。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动态效果,教师可以随意控制分子模型图像,让分子模型在三维空间旋转和翻转,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子的结构,全面了解分子的结构特征,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分子知识。
2.有利于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发现:在学习中,视听并用比单独使用听觉进行学习的效率要更高,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越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手脑眼”并用有更好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符合该实验理论。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突破逻辑思维障碍和言语表达障碍,使学习更容易,教学重难点也更容易突破。例如化学平衡的学习,该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的概念更加难以理解,缺少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上都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后,教师可将初中已学的溶解平衡知识延伸至化学平衡,再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移动的图像,所有教学过程都以图文方式呈现给学生,让推导过程生动直观,道理深入浅出。同时生动的图文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重点
1.把握时机准确切入
把握准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机是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的重要环节,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但是许多教师没有找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切入点。许多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无一例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还会影响教学质量。从本质来看,多媒体技术更多地以辅助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切入时机,适时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适度利用多媒体技术
虽然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我们要辩证看待应用多媒体技术,并非大量使用好的教学手段越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但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多媒体技术无法替代的,它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化学教学方法的作用。例如真实感,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直观展示化学实验,但是缺少教师直接演示实验的真实感,真实感较差的演示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不如实验演示带来的印象深刻。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反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不能过多使用和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
3.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教师获得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带来了方面,而来自网络的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教师教学特点各不相同,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因素导致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将不完善的多媒体课件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上,使课堂教学变得生硬。因此,教师要充分综合学生、教材内容以及自身教学特点等因素选择和完善多媒体课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明亮的应用前景。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设计、开发和运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并与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汝男.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25).
[2]黄和贵.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4(23).
[3]张翔.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