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
一、 追随学生的探究——领悟内容的个性化
学习内容的探究,是学生领悟内容个性化的基本前提。这种探究,既可以是对语言文字的琢磨,也可以是走出语言文字后产生信息的生长点,还可以是阅读反思和批判。如学习《绝句》这首诗时,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全诗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春天)。教师追问道:“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呢?”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没想到经过同学们的探究,竟将一个个触角伸入到古诗的内容之中,个性化的领悟内容让人惊喜。一位学生说道:“我从杏花雨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因为杏花在春季开放。”另一位学生说道:“我从杨柳风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因为春天的杨柳抽出了嫩芽。”还有一位学生说道:“我从‘古木阴中这四个字想象到是春天的景色,树木繁茂葱绿。”更为难得的是学生从“沾衣欲湿”理解到了“毛毛的细雨将要把衣襟打湿”。课前预想的作答仅仅是“杏花雨”和“杨柳风”,学生探究之后,竟获得了丰富而个性化的理解,这难道不比教师的讲解更有价值吗?
二、 追随学生的需要——情感抒发个性化
教师追随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让鲜活的文字叩击心扉,心中的波澜激荡真情,当自身的经历发出了呼唤,个性化的表情达意必将水到渠成。在学生深情地朗读《广玉兰》结尾赞美广玉兰的一句时,经过此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展示学生绘制的一幅幅夺人目光的作品等一系列铺垫后,涨溢的情感即将喷薄而出,这时,教师追问:“这是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学了课文,你的内心里喜欢它的什么?”听了这一提问,学生立即进入静思。不多久,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爱玉兰花,更爱那忠诚的绿叶。它用自己清丽的身躯保护着花朵,换回了娇艳的玉兰花。”“我爱广玉兰那甜美的笑容,更爱广玉兰那顽强的毅力。”“我认为广玉兰的枝干最美。它用自己的巨手托起了明天的玉兰花,孕育了无声的美,孕育了有声的爱。”“我爱广玉兰玉琢冰雕的花瓣和那白中透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亮晶晶的,犹如钻石一般。”
感受着这许许多多,我激动,我兴奋。激起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进而顺势满足这种需要,就能进入这种境界,一次次与另一些生命进行深入而开阔的交流,这不就达到情感抒发个性化的目标了吗?
三、 追随学生的兴趣——创造形式个性化
阅读教学中若想建立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开放学生的阅读形式。在提供阅读时空的同时,还应开辟更为广阔的领域。依据他们的喜好、特长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创造形式的个性化。当学生体味了语言文字描绘的广玉兰之美,欣赏了小小巧手绘制的图片之美。教师进一步拓展:“你还想以什么形式表现广玉兰的美呢?”经过热烈讨论后,有位男生站起来说道:“用双簧。”有位女生略带顾虑地摆弄着手指说:“用手影。”还有的学生说:“用表情。”“用相机拍摄。”“排演童话剧”等等。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平日里一位莽莽撞撞的男生舒展着自己的手腕和手掌给其他组员看,——无声的肢体语言也能创造美。
四、 追随学生的经验——体验过程个性化
要让每一次阅读教学在同学们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无疑需要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要想使学生的体验过程带上强烈的个性色彩,则必须与学生现有的经验紧密相连。如《夜晚的实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未拘泥于文本的学习,而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对科学实验有着强烈探究欲望的实情,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练笔前奏曲:先由总实验人“招兵买马”组织实验小组,接着由“书记员”在黑板上公布实验名称和实验组别,然后实验组成员共同协作操作实验,有的用绳子捆绑固定瓶子,有的在点燃蜡烛,有的在向水杯里撒入食盐,有的向气球内灌入“可口可乐”,有的对泡沫塑料做起了文章。教室里这儿一小撮,那儿一小堆。所见的是学生专注的表情,好奇的眼神,小心翼翼的举动。接下来实验组一一汇报展示,最后动笔记叙一个自己经历的小实验,进行片段式的小练笔。正因为不同的经验造就了不同的体验,而不同的体验,又给了他们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用准确、自然、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见识。
(作者单位:徐州市星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