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西线边坡病害的分析与处治

2015-01-11 11:15贾亚红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护面挖方填方

贾亚红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12)

1 项目概况

康西线原为古代杨广大道,从太原经此路通往静乐、岚县等地,可缩短里程70余公里。该线段自建成通车以来,路面及沿线边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各种病害,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低,群众满意度差。为保证康西线太原境内段的安全、快捷和畅通,保障行人安全,急需对其进行改造。

本项目岩性以花岗片麻岩、变质岩为主,表层覆盖第三、四系地层,抗风化能力弱,地下裂隙水发育,易发生崩塌、滑塌、碎落、落石等不良地质病害。

2 现状调查

经调查统计,发现该路段挖方段共有26处病害边坡,其中8处土质边坡,18处石质边坡。挖方边坡病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塌、碎落、落石等[1],其中在K1+900—K2+310段,右侧边坡坡体中部有裂隙水发育,边坡滑塌严重,压缩了路面宽度,此段落仅容单车通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和路基路面的使用;填方段共有7处路堤病害边坡,其中3处水毁,4处挡墙毁坏。填方边坡病害类型主要有挡墙墙体外移,墙背沉陷、墙体毁坏、边坡水毁等。

3 边坡病害分析及处治

3.1 挖方段边坡病害原因分析

a)边坡较高,坡率较小,全线挖方段石方边坡坡率为 1∶0.1~1∶0.2,土方边坡坡率为 1∶0.3~1∶0.5。

b)地质情况较差,一方面有些岩层倾向路基,不断坍塌,另一方面岩石岩性较差,均为易风化、碎落岩性。

c)所有边坡均一坡到顶,没有平台,也没有防护,安全系数小,没有安全储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3.2 挖方段综合处治原则及方案

3.2.1 处治原则

a)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满足规范要求,确保行车安全。

b)加强排水,顶部设截水沟,坡脚设边沟、盲沟等排水设施。

c)土质塌方段放缓边坡。

d)石质边坡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治方案。

3.2.2 处治方案

a)垭口处是塌方最严重的一段,左右侧强风化石质塌方,右侧边坡还有裂隙水发育。主要处治措施为:清理塌方,按第一级1∶0.5,以上各级1∶0.75,每8 m设一级2 m宽平台刷坡,刷坡后左侧采用框架锚杆防护,右侧采用挡土墙+护面墙防护,前后设排水盲沟排除坡体裂隙水。

b)起点段塌方长度较长,右侧坡体有强风化和弱风化两种,局部岩层倾向路基。主要处治措施为:强风化段采用框架锚杆+绿化防护,弱风化段采用清方和挂SNS网防护。

c)隧道段塌方:左侧边坡节理裂隙发育,碎落现象严重,通车后虽经处理,但未彻底。主要处治措施为:清理塌落碎石,直接利用原铁丝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同时底部设挡渣墙防落石。

d)危岩段:连续拱桥右侧山体发育垂直贯通裂隙,底部悬空,有向路基崩塌倾向。为确保桥梁安全,主要处治措施为:首先清理表层松散石块,采用水泥砂浆封闭裂缝,下部支模+混凝土进行支挡,分级放缓边坡后在边坡的1/3和2/3处布置两道预应力锚索,然后挂SNS主动防护网防护。一般路段危岩采用清方处理。所有段落在工程完工后均需进行定期监测、清理等配套养护工作,确保后续行车安全。

3.3 填方段病害原因分析

a)排水设施不完善;

b)重车较多;

c)台背填料压实度不足。

3.4 填方段综合处治原则和方案

3.4.1 原则

a)完善排水设施,消除各种隐患。

b)开挖路基,换填灰土或石渣。

c)新旧路基结合处设台阶,铺设格栅。

d)坡体采用骨架绿化防护。

3.4.2 方案

a)水毁段落(共3处,累计处治长度为75 m),路面悬空。主要处治措施为:在原有路基段开挖台阶,采用10%灰土填筑,台阶处与新填筑段铺设土工格栅。坡体采用骨架防护,上下游排水采用线外涵连接边沟。

b)挡墙毁坏段落(共4处,累计处治长度为120 m),台背路面沉陷,挡墙墙体外移。主要处治措施为:开挖换填不易风化的岩石石渣。新旧路基结合部铺设钢塑格栅。拆除毁坏段挡墙后重新砌筑。

挖方、填方段边坡病害段落及类型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挖方段边坡病害段落及类型表

表2 填方段边坡病害段落及类型表

4 处治方案说明

4.1 锚杆铁丝网喷射混凝土

结构及材料要求:

a)根据边坡岩体的破碎情况确定锚杆锚固深度及铁丝网孔间距,锚固深度一般为2.0~6.0 m,铁丝网孔间距为20~25 cm。

b)锚杆孔深应比锚固深度深20 cm,用1∶3水泥砂浆固定锚杆。

c)分2~3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应小于15 cm,一般以8 cm为宜。

d)材料用量、配合比及规格分别见表3、表4。

表3 喷射混凝土材料用量(m2)

表4 锚杆铁丝网钢筋规格及用量表(m2)

4.2 护面墙+挡土墙

结构及材料要求:

a)实体护面墙,采用变截面形式,顶宽0.4~0.6 m,底宽为顶宽加 0.1~0.2倍的墙高,每 6~10 m高度设一级,墙背每4~6 m高设宽度不小于0.5~1.0 m的防滑错台。

b)护面墙基础埋置深度应在冰冻深度以下至少0.25 m。

c)石料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 MPa,砂浆标号应不低于7.5号。

d)当防护边坡高度不大于8 m时,宜采用护面墙防护;防护边坡高度大于8 m且为强风化软质岩石时,宜采用(护面墙+护坡)的防护形式。护面墙不陡于1∶0.5;浆砌片石护坡不陡于l∶l,对高度大于15 m的高边坡,应在适当位置设台宽大于1.0 m的边坡平台。挡土墙适用于各类不稳定坡体[1]。

4.3 SNS系统

SNS系统是一种柔性安全防护技术[1],是将钢丝绳网系统覆盖在坡面上,通过采取不同的锚固方式,从而达到有效防止各类边坡地质灾害的目的。

4.4 排水设计

沿墙身外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砖砌,用M5.0砂浆抹面;边坡覆盖层与岩体分界处设一排水平间距为2 m的φ30PVC水管,泄水管与水平面呈10°以下夹角。

5 小结

从该路段边坡病害的治理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工程地质资料是处理边坡问题的基础,直接决定边坡处治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效果。边坡施工时应自上往下边削坡边施工,尽量避免一挖到底后再进行支护结构施工的工序。

b)选线时必须设法绕避可能发生大型崩塌的地段。绕避有困难时,也应使路线与陡坡坡脚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便设置防护工程,确保行车安全。

c)当崩塌岩块较大时,遮挡构筑物顶部应有足够的缓冲层厚度;当崩塌岩块较小时,可采用支挡、刷坡或设置拦截建筑物等措施。

d)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在崩塌地段施工时,只宜采用小爆破由上而下进行开挖作业,不宜采用大爆破方法施工[2]。

总之,边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它与边坡高度、水文地质条件均有紧密的联系[2],必须针对不同工程所处的地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确保公路安全。

猜你喜欢
护面挖方填方
浅谈深水防波堤护面块体安装控制及修复方法
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护面块体安装在防波堤工程中的应用
路基边坡护面墙施工技术研究
海堤镇压层块石护面优化研究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刍议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挖方和土方转运
黄土山区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