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宏选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王坤根治疗老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药经验的数据挖掘
童宏选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为探讨王坤根老师治疗老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模式和思路,我们收集第一手脉案资料,选取王老师6年内治疗本病病例124例,将病例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统计、关联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得出王师诊治老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常用药物使用情况、相关药组药对情况。常用药物:半夏、枳壳、黄连、砂仁、陈皮、蒲公英、川朴、茯苓、吴萸、津柴胡等;常用药对:旋覆花与煅代赭石、制半夏与煅代赭石、吴萸与海螵蛸、蒲公英与蛇舌草、制半夏与旋覆花、延胡索与川楝子、枳壳与花槟榔、制半夏与广藿香、黄连与吴萸、制半夏与淡竹茹、枳壳与川朴、制半夏与北秫米等;常用药组有黄连、吴萸和煅瓦楞子组,左金丸与二陈汤组,左金行气组,二陈行气组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中药配伍 数据挖掘 老年人 名医经验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上腹居中部位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不适是一种主观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患者不认为它是疼痛,可能特指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恶心、干呕或呕吐或是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经检查无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1],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据报道FD的患病率全球范围内约为25%[2],在国内为18%~45%[1],足见其广泛性,而在患病率上FD基本趋于稳定[3],其中女性比例较男性高[4]。恩师王坤根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尤以诊治脾胃病见长。今从治疗老年性FD角度出发,通过临床数据统计、分析作为出发点,以药物为分析点来探讨王师诊治老年性FD的规律。
1.1 医案来源 原始医案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王坤根门诊处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
1.2 医案纳入标准 (1)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5];(2)年龄≥60岁。
1.3 医案排除标准 (1)有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者;(2)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的重叠综合征者;(3)有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代谢疾病者及典型更年期综合征者;(4)有严重原发心、脑、肾、肝、肺疾病及血液、内分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者;(5)有重度焦虑症、重度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6)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7)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选取病例中的信息(病人基本信息、四诊信息、证候、用药、方剂、剂量等)进行规范化处理,统一名称后,输入Microsoft excel 2007中,创建与医案相关的数据库,并完成校对工作。最后在建立好的中医医案数据库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医案进行展示、分析与挖掘。用Clementine 12.0数据分析软件对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取频率>10%。对药物进行药对关联分析,设置置信度>90%,支持度>5%。对药物进行药组(一对多种药物)关联分析时,药物自由组合成药对后项数大大提高,一方面便于阅览,另一方面提高可信,故而取置信度=100%,支持度>20%,与药组不同。
2.1 基本信息 共选取124例门诊病历,其中男37例(占29.8%),女87例(占70.2%),可见在老年性FD病例中女性远比男性多。年龄范围为60至94岁。其中上腹痛综合征32例(25.8%),餐后不适综合征64例(51.6%),两者兼有28例(22.6%)。在女性87例病例当中,上腹痛综合征21例(24.1%),餐后不适综合征48例 (55.2%),两者兼有18例(20.7%)。男性37例病例当中,上腹痛综合征11例(29.7%),餐后不适综合征16例(43.2%),两者兼有10例(27.1%)。
2.2 药物使用频数、频率及药物使用量统计 总共使用的药物为137种,其中频率>10%的药物33味。同时用excel对各药物的剂量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别记录最大使用剂量、最小使用剂量、最常用剂量、平均使用剂量。使用频率>10%的33味药物按照频数从大到小排列见表1。
2.3 药物使用的药对、药组关联分析 通过关联分析,可得王师常用之药对:旋覆花与煅代赭石、制半夏与煅代赭石、吴萸与海螵蛸、蒲公英与蛇舌草、制半夏与旋覆花、延胡索与川楝子、枳壳与花槟榔、制半夏与广藿香、黄连与吴萸、制半夏与淡竹茹、枳壳与川朴、制半夏与北秫米、制半夏与化橘红、制半夏与党参、制半夏与茯苓、枳壳与苏叶、津柴胡与郁金、枳壳与津柴胡、蒲公英与半枝莲、黄连与淡竹茹、广木香与花槟榔、佛手与香橼。王师常用之药组有黄连、吴萸和煅瓦楞子组,左金丸与二陈汤组,左金行气组,二陈行气组等。见表2、表3。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西医上有两个分型,即上腹痛综合征(EPS)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中医学认为,本病因症状各异而可归为“胃胀”“胃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并在中西医诊疗共识中分为五个证型:肝气郁结证、肝气犯胃证、脾胃气虚证、湿热滞胃证、寒热错杂证[6]。
表1 王坤根治疗老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频数频率分布情况(频率>10%)
表2 王坤根治疗老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药对的关联分析
本研究收集的124例老年性FD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并且以女性为主。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不同性别中,都以餐后不适综合征所占比例最大。利用卡方检验,检测男女之间不同证型分布之间差异(取α=0.05),发现两者P>0.05,可以得出男女之间的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对于全部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分布差异,以及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完善的。
因老年人脾气渐衰,中焦运化水谷的能力相对青年要有所不足,这要求对老年人用药时剂量需更加注意。同为老年人,机体虚实、病情轻重、病势急缓等都会对用药剂量产生影响,因而通过最大剂量、最小剂量、最常用剂量、平均剂量这四个角度能相对直观地给予读者一个用药体会,而频数(频率)这个角度体现王师用药喜好。最大剂量一般用在病情较重、病势较急、身体壮实的患者,反之亦然。王师常用的药物有制半夏、枳壳、黄连、砂仁、陈皮、蒲公英、川朴、茯苓、吴萸、津柴胡、苏梗等。因老年人脾胃气机升降功能渐弱,故而其中行气药物使用较多,或以行气通腑为主,而行呆滞之气,或他法结合行气,得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恰恰体现了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王师常言剂量是中医师不传之秘,今通过统计分析老师常用药物的用药剂量情况,直观再现,望能为读者用药提供助益。
王师喜好药对,临诊时常朗朗念来,今关联之药对有常用的小方,如左金丸、金铃子散、半夏秫米汤,亦有诸如二陈汤、四逆散、旋覆代赭汤诸方中提取化裁,这也可从药组中得以体现。王师药对使用颇多,其中在老年性FD病例中,常用药对有22组,喜好用行气药对。因脾胃处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条畅脾胃气机升降平衡亦是“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体现。而老年性FD患者证候轻重常有差异,为了能达到“治中焦如衡”,王师常根据气滞深重,酌情选用药对,诸如行气药对之轻剂为香橼、佛手,行气药对之中剂为枳壳与苏叶,行气药对之重剂为枳壳与花槟榔、广木香与花槟榔。
本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王师治疗老年性FD的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在用药剂量的统计方面,为前人所少做,特别是对名老中医经验的相关基础研究,在此方面都涉及较少,有也仅仅是病案分析,且多为个案,未能系统体现。同时本研究又对药组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更加深入了解王师用药情况。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诸如药组研究因其数据量大而造成分析困难,从而使药对的取值区间同药组有所差异,未能做到统一,而一些个案因用药情况可能在极值上,而掩盖一般用药剂量范围,尚需参考平均剂量,同时剂量统计没有医案形象,无法体现病情轻重对用药剂量的影响,这些都凸显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局限。此外因篇幅有限,未能详细列出老年性FD和非老年性FD的具体用药差别,有待后续研究。综上所述,在结合老师传授、跟师体会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成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有力补充。
表3 王坤根治疗老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组的关联分析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62
[2] Lee Goldman,Dennis Ausiello.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225
[3] Gschosamann JM,Haag S,HolmannG.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ig Dis,2001,19(3):189
[4] 陈湖,钟碧慧,李初俊.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312
[5]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胃肠病学杂志,2006,11(12):761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31):1545
编辑:吴 宁
R259.74
A
1672-397X(2015)07-0031-03
童宏选(1987—),男,医学硕士,住院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254235679@qq.com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