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荣久 教授
21 世纪以来,中非货物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发展。但贸易结构、贸易对象、贸易差额发展相当不平衡,直接投资与贸易改善关系不密切,贸易基础仍为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国际分工形式。中方应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转变,推动非洲工业化,密切投资与贸易质量提高的关系,构建社会责任履行战略,加强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2014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手册》数据,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货物出口贸易从1995 年的25.3 亿美元增长到2013 年的927.8亿美元,增长35.7 倍;同期,货物进口额从14.5 亿美元增加到1169.9亿美元,增长79.7 倍。
2013 年中国对非洲货物出口与进口比重较1995 年均大幅提升,而非洲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对非洲出口与进口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对非洲货物出口占世界对非洲货物出口比重从1995 年的1.2%增长到2013 年的15.9%;同期欧盟对非出口比重从50.7%下降到35.5%,美国从14.7%下降到8.8%,日本从3.5%下降到2.5% (见表1)。
中国从非洲货物进口占世界从非洲货物进口比重从1995 年的2.6%上升到2013 年的14.5%;同期欧盟从非进口比重从45.7%下降到31.6%,美国从9.3%下降到6.2%,日本从4.8%下降到1.9% (见表2)。
据《国际货币基金贸易方向统计》数据,2012 年中国对非洲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集中在4 个国家,其中,南非为21%,尼日利亚为12%,埃及为11%,阿尔及利亚为7% (见表3)。
同年,中国从非洲货物贸易进口的87%集中在5 个国家,其中,南非为42.3%,安哥拉为31.7%,冈比亚为6.0%,民主刚果为4.3%,刚果为3.3%,赞比亚为2.6%,其他国家为9.7%。
据《2014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手册》数据,从1995年到2013 年间,在中国从非洲国家进口货物中,食品、农业原材料和制成品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铁矿、金属、珍贵石料所占比重稍有下降,所占比重在1/5 以上,而燃料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在中国对非洲国家进口货物比重中,食品从4.1%下降到2.7%,农业原材料从 20.0%剧降到3.5%,铁矿、金属、珍贵石料从26.6%微降到21.2%,燃料从19.0%剧升到54.2%,制成品从20.1%剧降到2.9% (见表4)。
表1 非洲主要货物贸易伙伴对非出口比重变化 单位:%
表2 非洲主要货物贸易伙伴的进口比重变化 单位:%
表3 2012 年中国对非洲国家出口比重 单位:%
表4 中国从非洲进口货物结构 单位:%
表5 中国对非洲出口货物结构 单位:%
据《国际货币基金贸易方向统计》数据,2011 年,石油和矿产品占中国从非洲货物进口的80%,其中,石油为64%,矿产品为16%,铜为6%,制成品进口只占8%。石油已成为中非货物贸易的重要基础。2011 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已占中国整个石油进口的24%。其中,从安哥拉、苏丹、刚果、赞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进口的石油占从非洲进口石油的90%。
据《2014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手册》数据,从1995 年到2013 年间,中国对非洲国家出口中,食品,农业原材料,铁矿、金属、珍贵石料,燃料所占比重很小,而制成品一直占绝大比重,所占比重从80%以上提高到90%以上(见表5)。
在中国对非洲出口的制成品中,以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为主。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占38%,制成品占30%,杂项产品占22%,化工品占5%。
中国对非洲国家货物出口额从1995 年的25.3 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927.8 亿美元;同期,货物进口额从14.5 亿美元增加到1169.9亿美元;此间,货物贸易差额从顺差10.8 亿美元转变为逆差242.1亿美元。从2000 年到2013 年,中国同非洲货物贸易多数年份是贸易逆差。由于石油成为中非货物贸易的基础,导致石油出口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出现顺差,而非产油国与中国的贸易呈现逆差。而且,随着贸易的扩大,逆差也在加大,如中国与加纳的货物贸易逆差从2000 年的0.7 亿美元增加到2006 年的4.74 亿美元,进一步增加到2012年的40 亿美元。中国与加纳双边货物贸易额从2000 年的1.22 亿美元增加到2012 年的47 亿美元。2012 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较2000 年增加37.5 倍,而同期加纳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增加56.1 倍。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从2005 年的3.92 亿美元增加到2012 年的25 亿美元,增长6 倍。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同期从15 亿美元增加到212.3 亿美元,增长13 倍。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从2003 年到2010 年,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一半以上投向石油开采,主要投资对象国家为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埃及、乍得和尼日尔。
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投资从2001 年的5 亿美元增长到2011 年的140 亿美元,其中2/3 投向电站和运输部门,约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25%。
中国在非洲制造业投资比重很小,2012 年,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中投资存量为34.3 亿美元,只占当年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212.3 亿美元的16%。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90%以上,其投资接受伙伴都是非洲国家石油公司和大型多国公司。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公司主要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SINOMRCH)。
2010 年,前10 个中国直接投资的非洲债务国家占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76.3%,其中,占8%以上的国家为南非、民主刚果、尼日尔、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见表6)。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与贸易比重失衡。2010 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居于前10 位的国家,就投资比重与贸易比重关系而言,南非基本持平,各为19.5%和17.6%;安哥拉颠倒,各为4.8%和19.8%;其余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比重均明显落后于中国对其直接投资的比重(见表6)。
中国在非洲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概念,并逐步践行,从原来的“捞一票就走”到可持续发展生根,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本土化得到重视。2014 年9 月中旬,在柏林召开的对外投资峰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铝业公司代表作为特邀嘉宾做了中心发言,介绍了公司将ISO 26000 融入管理、用于实践的经验。中铝公司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应用被确定为“中铝模式”,入选“2014 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
表6 2010 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前10 位国家与贸易比重单位:%
但对很多中国在非企业而言,都存在着尚未充分认识社会责任履行战略重要性的问题。南非伦理研究所发表的关于“非洲当地人对中国人商业行为的印象”报告中指出,70%的当地受访者认为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不重视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在非中国企业通常需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真正认识到承担当地社会责任所蕴涵的意义以及对企业长远规划和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中国与非洲的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形式与原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形成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形式相似,后者对前者出口初级产品,前者对后者出口制成品和消费品,属于初级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少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现B2B 型国际分工,它是价值链和任务贸易下的分工,也是比较高级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但中国与非洲之间依然属于初级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希望经济转型,力求摆脱单一经济诅咒,改变长期依赖出口原材料、进口制成品的贸易结构的非洲国家已不能容忍这种分工形式持续下去。
第一,占中国对非制成品出口38%的机械和运输设备源自中国对非洲石油矿产品开发和基建直接投资的带动。第二,在中国与非洲没有石油和矿产品出口国家中的制成品贸易中,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满足了这些国家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物美价廉的中国制成品,由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使当地的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影响当地企业的发展,减少当地工人的就业机会,妨碍这些国家资本的形成,不利于它们的工业化。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领导的“非洲发展小组”在《采矿公平“管理全非的自然资源”》报告中辟出章节,批评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不当做法。报告认为,迄今为止,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项目很难帮助非洲发展。因为中国资本大多数集中在低附加值的自然资源上,比如石油、天然气、森林、其他矿产等。结果是,非洲低附加值产业兴旺,但高附加值产业停滞。
中非货物贸易与直接投资关系的扭曲和非优后果已引起非洲国家的关注,如不加以改正,将影响中非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提高与改善中非的货物贸易和投资方式。
中国对非洲出口的商品结构,应从消费性产品转向以生产性产品为主,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高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通过加工投资促进非洲石油和矿产业的关联度,提高附加值和多元化。这样可以改变中国与非洲石油和矿产品国家的贸易基础,改善中国从非洲单纯进口石油和矿产品的贸易结构。
推动中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工厂外迁到非洲,优化中国与非洲石油和矿产品国家的贸易结构,扭转贸易逆差。应鼓励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消费品的工厂迁往非洲国家,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对原材料比较丰裕的非洲国家通过投资,大力发展加工工业,诸如:木薯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加工业、水泥加工业、制糖加工业、棉花加工业、手机组装、果汁加工业、药品加工业等。
通过继续加大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扩大中非货物贸易提供广阔和完善的市场渠道。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70%,1/4 的粮食需要进口,通过对非洲的农业投资,提高粮食的自给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工业化。
中国对非贸易和投资企业要熟悉和掌握贸易和投资对象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法规与社会习俗。加强管理,规范不正当的贸易行为。
作为世贸组织核心成员的中国应带头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如对实行工业化的非洲国家进口制成品的关税减免、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加强技术援助、农业保护政策等。
当前,中国企业在非洲大多投资水利、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等生态敏感型及可能富有争议的领域。这些领域最易引发环境和民生问题以及劳资冲突。涉及这些领域的企业如果能够运用社会责任的履行赢得竞争优势,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在非洲安身立命。当前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价格、质量竞争走向社会责任履行的竞争,这个历史趋势中国在非企业必须面对,必须认识。
尽快提升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建设水平,丰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模式,以增强企业在非洲经营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协调和引导;另一方面,作为推动走向非洲的行业组织,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商业伙伴、社会机构和当地的国际和民间机构的合作,构建起一套能够将中国在非洲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诉求相结合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