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洁
(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学视角下的《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研究
张瑞洁
(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从教育学的视角对《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及其研编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此次武术段位制的改革以学校武术教育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学校武术发展现状,提出新的教材选编原则,创编了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解决了学校武术教学“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三大问题:增加了师资力量、规范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武术教育;武术教学;《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武术段级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以下称《系列教程》)是在原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段位制考试内容和等级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制定段位制等级内容和各项实施、推广的政策。
中国武术段位制从经历了定名、定项、定标准的酝酿期,到1998年始的套段、评段、考段的12年的试行期,走到了今天健全文件、规范教程、统一教程的标准化体系阶段。而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第一项成果就是《系列教程》的出台。它是在2005-2007的《全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学校武术发展现状,提出新的选编原则和教学内容层次、要素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编。它的技术教程包括“五元、六段、三练、九法”的特点,理论教程包括了武德礼仪、武术史等武术文化内涵的内容。技术理论体系全面,“六段”技术内容按“五元”的“打、踢、拿、靠、摔”的特点进行分级,逐级凸显,不同级段突出不同技法特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三练”(单练、对打、拆招)突出了武术传统训练模式的“练打结合”;在推广的同时增加了武术指导员和考评员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其中“九法”是执教必备的素质。“九法”要求教学从运动层面、攻防层面、文化层面进行逐级递进、深化进行,改变了以往学校武术教育受竞技武术影响单调、枯燥、难记忆的现状。《系列教程》的出台,从教育学的视角高度,提出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创编原则,科学规划了武术的技术和理论层次,凸显了武术传统训练模式,给学校武术教育带来了福音。
2.1 学校武术教育的困境
20世纪初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代表,作为一项捍卫民族文化的体育进入学校教育,随着武术被正是列为民族传统体育范畴,被正式纳入了学校体育课程,这对武术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出现了问题,重技术轻理论,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单调,纯套路化以及不被学校重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在我国中小学校开展的“名存实亡”现状,没有开设武术课的占了70.3%[1,p5]。在高校,武术教学也面临着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情况。学校武术教育面临几大困境:受竞技武术的框架和思维模式影响较大,基本功要求过高;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枯燥、乏味,随意性较大;学校武术教育缺乏系统性。这些情况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学校武术课程文化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系列教程》的研编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启示
对于学校武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需要解决的还是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而《系列教程》研编理念和思路正是在学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应解决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困境。
2.2.1 增加师资力量——谁来教
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调查结果[1,p9](如表1)不同学段学校武术课教师的构成情况,武术专业教师只占了29.3%。武术教学的专业性较强,如此师资现状又如何真正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呢?因此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中教师匮乏的局面要求必须加大武术师资培训,首要解决“谁来教”的问题。
表1 不同学段学校武术课教师的构成情况(n=3 266)
《系列教程》除了改革以往武术段位制等级考试内容外,增加了武术指导员和考评员的考评,考评、审批合格后具备指导员和考评员资格,指导员所担当的责任就是教学和推广武术,而考评员既可行使指导员的职责还能进行相应段位制晋升的考评。申报指导员必须具备武术四段及以上段位,通过中国武术协会的培训,理论、技术考核合格,同时具备组织管理、教学能力,方可获得。对指导员资格技术、理论和教学管理的要求恰好为其“教”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武术协会正在进行强化培训,为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努力。当然单纯靠武术指导员的培训并不能彻底解决学校武术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它从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弥补,要想彻底解决还需要武术专业毕业生的加入。
此次段位制推广内容学校和社会相统一。社会上具备相应段位并取得指导员资格者也能胜任相应的学校武术教学,可以通过吸纳社会武术专业老师到学校进行教学,也能缓解学校武术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学校体育社会化。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彻底解决武术教育师资问题,仍需要一段路程。
2.2.2 规范教学内容——教什么
《系列教程》强化了拳种意识,强调武术技法,遵从“打练结合”的传统训练模式[2],同时凸显不同拳种级段的技术特点,丰富了武术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初级阶段对武术的认知,全面了解中国武术丰富的流派风格。《武术史》和《武德与武术礼仪》等理论内容的增加,使学生在学习不同流派技术的同时,了解武术发展、传承历史知识和文化。从技术到理论,基本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和系统性。
2.2.2.1 层次
《系列教程》不同拳种均按照“五元”——“打、踢、拿、靠、摔”的特点进行“六段”分级教学(如表2)。同时突出不同的技法特点,逐级递进。突出技法,淡化套路,解决了以往武术教学出现的难记忆、套路复杂的问题。技法是武术技术的基础,也是训练开始的第一步,这和学生学习汉语,先学字,再学词,然后学句子,最后过度到文章,乃至不同风格类型的文章是一样的规律[3,p164]。不同拳种相应级段技术的技法特点是相同的,不影响不同拳种学习的跨越。如少林拳的一段技术娴熟后,可以直接进行长拳的二段技术学习。
《系列教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对其要学习的段级技术给予了明确的对应(如表3所示)[4],层次分明。如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开始“趣味武术”,主要以武术游戏的形式培养兴趣,提高积极性;进而过度到初段位的“技能学习”,以掌握动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为主;最后进入技能和文化并重的“文化武术”层次,突出通过武术实践加深对武术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体验。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改变了以往学校武术教学“五步拳”“初级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5]的老模式,满足学生的爱好与需求,内容存在有机联系,体系近乎完善,规范了教学内容,同时鲜明的层次性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这在学校武术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表3 段位制段级技术标准与大中小学段武术教学内容对应表
2.2.2.2 模式
《系列教程》突出了武术的技击性,回归了武术的传统训练模式“三练”(单练、对打、拆招),凸显了“练打结合”。“单练”主要是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直接对应了学生学习武术强身健体的动机,“对打”和“拆招”则在单练的基础上顺应了学生学习武术“防身自卫”的目的性。“练打结合”的教学训练模式,增加了武术教学内容的对抗性练习,体现武术的技击性,突出武术特色,在教学中运用,解除学生武术就是“花架子”、“花拳绣腿”的误导认定,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心理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独特的、神奇的技击魅力。这和一些武术教育者的研究也不谋而合。如邱丕相教授在其学校武术教育研究成果中写道,“如何改变学校武术受竞技武术的框架和思维模式影响的现状,彻底抛开老的运行模式,开辟新的思维,强调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成为当今设计学校武术的新视角”,“在学校武术教育中,必须回到武术所注重的练打结合这一理念上来”,“尝试性编写一些攻防特征比较明显的技法和技术组合,突出中国武术的特色和文化韵味”[3,p163]。“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以往单纯的套路教学是个彻底的改革,它将从根本上扭转武术是“花架子”的误解。
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武术段位证书,心理上的成就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兴趣。在“练打结合”模式上,此次创编内容还加大了基本功法的练习,每个阶段进行前必须要进行一定基本功法的练习,还专门设置了功法段位,它贯穿于武术段位制技术内容的各个级段,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
2.2.3 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怎么教
《系列教程》出版后,国家武术研究院再度与教育部体卫艺司联手,联合组成课题组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立项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通过对全国133个大中小学进行的教学实验,将总结出武术教学的组织管理、教学方法等成果,基本解决了学校武术教育怎么教的问题[4]。
2.2.3.1 教学组织管理
《系列教程》研编结束后,即在全国选取了一些学校进行教学实验,采用了其中的《长拳教程》《剑术教程》《短棍教程》《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为教材,以在校学生为教学对象,从教学时数安排、教法选用、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教学,以及如何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渗透于教学之中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探索学校武术教学的规律,拟定可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方案,在解决了学校武术教什么的基础上,力争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2.2.3.2 教学方法
在武术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要形成的一个主导模式。《系列教程》教学实验以及专家研究总结了“教学九法”(如表4所示)[6]。新段位《系列教程》在对指导员和考评员的培训课程中就包括了“九法”的内容。
表4 《系列教程》教学“九法”内容
教学“九法”重新审视了武术教学的过程,它从运动层面、攻防层面、文化层面三个层次进行逐级递进、深化教学,从新的视角解决了武术教学的教法。它既遵循了一般运动循序渐进的规律,还契合了武术“五元”“六段”的技法特点,逐级递进。运动层面从体育教学基本的讲解示范法开始,直观展示技术、清晰讲授技理,之后通过学生的自己练习进行对技术和技理的体悟。熟练掌握后,进入攻防层面,对所学技术进行拆招讲解,明确每个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练习后可喂招练习,直至掌握。针对不可实施喂招和直接接触练习的情况,师生可采用说招诱导的方式进行练习掌握。达到娴熟阶段后,进入到文化层面的深层次传授,此层面需要具备一定的武术素养,如民间传统武术的“口传身授”一样,需要在师父的引导下,揣摩顿悟,体悟和思想领悟相互作用并不断检验更正,才能逐渐深层次理解武术文化的魅力。如多年习武者,在意外摔倒的情况下,都会下意识的团身以减少损伤,这就是武术训练对其思想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到了下意识状态。
当然,彻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还需完善学校武术教育的教学指导方案,这也需要多次的教学实验来检验其科学性以及不足,不断的改进。
《系列教程》的思路给武术教学带来了春风,从一定程度上为武术教学中的三大问题“谁来教、怎么教、教什么”指出了方向,但它并不能一蹴而就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仍需要一段相当漫长的路程。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新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同样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武术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练打结合”,它虽然遵循了武术运动的规律,同时体现了武术的技击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但在当今学校体育以“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练打结合”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否会阻碍其发展,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练打结合”的回归和复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武术家、教育家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只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对《系列教程》进行一点探索,以引起武术界、教育界的关注。
[1]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瑞洁.从《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看武术文化的传统回归[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30-132.
[3]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高小军.重视前沿课题研究,引领武术学科发展[R].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武术主报告,2011-12-5.
[5] 刘彩平.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31-133.
[6] 康戈武.中国武术段位制摘要[R].河北省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和考评员培训的会议报告,2011-12-13.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Research on “The Series of Tutorial of Wushu Duanwei” Under the Educational View
ZHANG Rui-ji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paper has studied the compiled of the newly published “The series of tutorial of Wushu Duanwe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reforms of Wushu Duanwei, it puts forward new principles for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compil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Wushu Schools. It has solved three questions of school Wushu teaching, who teaches, what to teach, how to teach. It adds to the teachers, standardizes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ing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Wushu Education; Wushu teaching; The series of tutorial of Wushu Duanwei; Duanwei and level of Wushu
G852
A
1009-9115(2015)02-0138-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2.040
唐山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2001020)
2014-03-03
张瑞洁(1983-),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