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梦颀
摘 要:对存货计价问题的产生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5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并且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重点阐述了企业如何根据自己选择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这样,选择比较合理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可以有效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比较;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278-02
存货是公司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生产、采购、发出等成为企业主要的日常活动。而如何管理存货和存货计价方法则更加关系到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及今后的发展。有些企业由于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或是对此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不切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管理等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存货计价方法系统介绍和比较分析,以有利于企业的选择。
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产生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因此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有购入就有发出。从理论上讲,存货的成本流转应该与存货的事物流转相一致。存货购入时所确定的成本随着存货的出售或者耗用而结转。如果每一批次的存货购进的价格不完全相同,在发出时就会存在如何计价问题。而企业要把日常工作简单化,就产生了不同存货成本的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这就是计价方法的意义所在。
按照国际会计惯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常见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有5种,包括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分析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者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成本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会是期末存货成本更接近该种存货的先行成本。但是在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利润和存货价值,在物价下跌时则情况相反。更符合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但起不到避税的作用。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期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样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简便,期内只登记数量不登记金额,但是不利于日常管理。计算出的存货成本都与现行成本有一定差距。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的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每次进货都要重新算一遍单位成本,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存货成本。但是平时工作量大。
4.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以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者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成本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本期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成本,以较高的存货成本计入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导致利润过低,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由于后取得的存货最先发出,因此期末存货成本不能反映现实存货资产的价值。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辨认法等,是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存货购进时的原始单位成本作为这批存货发出的成本的依据和基础的。它虽然计算精准,但实际操作复杂、管理难度大,较适用于比较贵重、易于识别并且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存货。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在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上,企业要考虑很多影响因素。五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采用个别计价法虽然计算的期末成本准确但是工作复杂烦琐。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每次出货成本能计量但期末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有一定差距,计算复杂,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先进先出法期末成本比较接近存货的现行成本,在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利润和存货价值,在物价下跌时则相反。后进先出法本期发出的存货成本较接近存货现行市价,以较高成本计入会导致利润偏低,可以递延所得税支出。
三、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存货的发出事项,要求存货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相一致。在日常会计实务中,企业的存货种类繁多,成本多变,进出量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取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货物,应当采取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专门购入的存货,通常采取个别计价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钟细珍.几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才智,2010,(3).
[2] 段云峰.浅议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12).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