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构建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法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106-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不能够满足时代和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只要正确教育和引导,他们是完全可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担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在诸多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少数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进入大学后对未来迷茫,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急功近利思想明显,人心浮躁;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急躁和偏激;少数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有所反思,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一些差距,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得不够不紧密,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模式呆板陈旧,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与现代形势不相适应;全员育人气氛不够浓,特别是广大专业教师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大学教育整个过程的许多环节没有真正体现“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存在不少盲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近几年来,全国有些高校报道了有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消息,一些学生政治理论修养不高,对党、对祖国缺乏感情,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等等,这些现象表明某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成才。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我国当前中学实行的应试教育相关,缺乏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学生进入大学,“松口气”或“拿文凭、混日子”的想法,学生党员也缺乏党的理论知识培训,他们对党、对国家深厚感情,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政策讲堂、党团活动、典型示范、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党的命运、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目标、为人民幸福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二)加强塑造人格的综合素质教育。一些大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偏低,有些学生对祖国没有感情和责任心、处事自私自利、友爱合作、考试作弊,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才。因此,大学必须大力加强综合索质教育,把爱祖国、爱人民、努力拼搏、诚信守法、友爱助人等做人的起码品德教育纳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大学生拥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人格,他们才具备了将来到国际舞台上去竞争的基本素质。
(三)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使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服务学生”的理念还有一个逐步被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尚不完整。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教育的层面上来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是“三育人”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尚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与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之间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割裂,实际工作中习惯于思想问题由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解决,行为问题由管理和服务部门解决。三是“服务学生”的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对于切实增强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理念,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从维护“受教育权”和维护“公民权”的双重层面上,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的认识和实践尚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一定要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使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一是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实现从“教育为主”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辩证互动的转变,使三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二是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把维权和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满腔热情、真心诚意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教育方法的改进首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教育效果。针对整个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教学过程本身的各组成成分全面地提出了要求。在选择时应综合利用以上整套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应当至少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公共理论课属于意识形态和道德教化课程,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滑入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泥潭。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启发式的原则。
(二)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会取得最为显著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多年的教学习惯和“应试教学”的影响和束缚,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我讲你听”仍是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和教学效果。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法改革要高度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教师应发挥指导、协调、组织答疑等主导性的作用。endprint
(三)育人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倡导的,是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必须将育人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实际上,高校公共理论课就是育人课程。育人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内容,那种把育人单纯理解为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看法是狭窄的。
(四)和谐性原则
维持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的非正式交往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五)多样性原则
新颖和变化的教学方法总是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种方法千篇一律。单调重复也可能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高校公共理论课教法的改革创新要注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内,交叉运用多种方法,比仅运用一种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构建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法体系
当前,各高校都在创新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不少经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方法,而要采用多种方法,合理运用。
(一)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方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各类高校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尽管它受到了一些的批评和指责,也有人直接将讲授法和注入式混为一谈。而讲授法仍是学校教法体系中的主导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教师驾驭讲授法的能力不强,可能使讲授法变成一种注入式教学。其实,讲授法完全可以是启发式的。
(二)以学生为主的讨论、演讲和写读书报告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演讲、讨论、辩论是一种为学生所喜欢的有效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写读书报告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方法。要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学生智能。
(三)以双向交流为主的对话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主讲,讨论、辩证是学生主讲,而对话方法是师生双方都在讲。由于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涉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变换难测的人生事件,学生心目中的迷惘和疑问较多,学生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提出这些问题,老师当面予以回答,学生也可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非常重要。
(四)以形象教学为主的电化教学法
以电化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其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而具有不可比拟的突出特点,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加强。
(五)案例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育方法
变传统的知识理论的讲解为案例式教学。用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提高科学地认识、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不同单元的内容,教师深入分析基本理论,提出讨论课题,再经过学生的思索,提出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进行正面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分析问题。如讲价值观部分,举例说明当代人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各种价值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充分认识影响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明确教育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系,对于提高高校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成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秦发盈,朱强.英国开放大学办学特色及对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9).
[2] 陈轶佳.论“两课”教学方法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2,(5).
[3] 王文举,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