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岩
【摘要】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发布,并规定由2007年开始实行。明确新准则中的新规定,对于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合理安排企业资金使用,降低企业成本,实现较高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无形资产准则是新准则中变化较大的一个方面,本文就这些变化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它带给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无形资产 改革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1-01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是现行会计工作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它在许多方面做的调整和改动,体现了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会计理论的不断丰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变化较大,现如今无形资产的地位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规范无形资产的认定、核算和报告,对于企业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调整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要将研发费用区别开来,分别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并要求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算为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
1、外购无形资产
新准则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当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时,视为融资性质,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所谓现值,是指现今和将来(或过去)成本或收益的价值仍旧以今天的现金来计量。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这就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无形资产的计量将更加合理和科学。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新准则取消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规定,并强调“投资双方确认”的形式是必须有合同价或协议价,投入的无形资产要“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就强调了合同价或协议价必须公允,即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要以公允价值入账。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
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有效期不同。旧准则规定,企业要按照收益期限或法律规定期限(倘若没有的话按照10年)来摊销,而新准则则需要企业在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的基础之上进行摊销,方式更加灵活,企业更具有主观性;二是摊销方法不同。旧准则按直线法摊销,而新准则按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摊销,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而不是只限于直线法摊销。
二、无形资产准则的调整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来说,有利于企业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实现企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
(一)将研究开发费用单独核算,有利于提高企业对该项经营活动的重视
按旧准则会计处理方式,企业自行开发新项目的支出应在支出时直接计入损益。由于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经历时间及大量的资金的投入,这必然使当期利润减少,管理者迫于利润指标的压力,只能顾及眼前利益而放弃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在新准则下,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可以减轻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使公司进入良性循环周期,提高企业价值水平,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新准则规定,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时可以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这实质上具有了融资的性质。另一方面,新准则在结合我国现实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基础之上,使得企业在操作层面上更加具体化。新准则对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条件、企业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企业通过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的核算也都有详尽的说明,因此,在新准则下,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可靠性及相关性更强,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更加准确的企业信息,并据此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它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无形资产的规范,新准则强调了其信息的相关性和核算的公允性,这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陈秀霞,《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商业时代》,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