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 要: 把作业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还给学生一个生动主动、活泼并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由结果反推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认知规律得到尊重,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既汲取到了新知,又及时内化了知识,学练有机结合,精讲精练,杜绝了课后的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备课时,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步预设,通过活页作业的设计反推出教师教案的设计,一张活页作业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作业设计贯穿教和学的全过程,可谓一举三得。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活页作业 以学导教
抚顺市新抚区北台小学的作业改革自2004年开始到今天,已经运行了10年的时间。改革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10年来,北台的作业改革从起初的只注重结果的练习逐渐演变为与课堂教学结构相结合,从巧设活页作业入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革新,主要基于两个出发点。
一、以巧设活页作业为载体,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
我们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所谓高效,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教师教的主导和学生学的主体关系的和谐统一。虽然在同一节课堂上,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却是有所不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实现以上目标,这节课才是有效率的。在教学中,要想出效率,高效率,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学生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自然接受得快,记忆得牢,运用自如。简单一句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课堂。
二、作业内容和课堂结构有机结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害,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伤害,减负已刻不容缓。面对减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只是存在问题的一个表现。从减负折射出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感。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只凭一己之力改变不了宏观的教育体制和课堂体系,我们能做的是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作业的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还给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并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由结果反推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认知规律得到尊重,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既汲取到了新知,又及时内化了知识,学练有机结合,精讲精练,杜绝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备课时,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步预设,通过活页作业的设计反推出教师教案的设计,一张活页作业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作业设计贯穿教和学的全过程,可谓一举三得。“以学导教”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年月日》为例具体介绍将作业设计贯穿“以学导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1.课堂环节一——前置学习
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上学习更深入,课内交流更宽泛。数学课堂的前置学习指向“学的研究”;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的,可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性布置。进行前置学习,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也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做准备。《年月日》的前置学习内容是“我准备”。
(1)年月日是表示( )的单位,以前我们学习的时间单位有( )( )( )。
(2)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
设计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知识体系,起到前后贯穿、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堂环节二——质疑问难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而且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遇事喜欢问“为什么”。教学《年月日》一课,当教师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年月日,你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知识的好奇心,教师鼓励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角色独立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多提问题,初步呈现出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此外,在“质疑问难”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外,更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养成提问习惯,提高质疑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环节三——合作探究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学生的探究都是他们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的拓展。教师通过对作业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年月日》“我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年历卡完成作业设计内容“我手中的年历是( ),一年有( )月,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探究填写作业内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反馈,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因此作业设计内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了合理的“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较深刻了解的同时,更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环节四——整理反馈
“整理反馈”是知识的巩固、迁移与运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学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的过程。《年月日》一课是这样设计整理反馈的课堂练习的:
(1)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平闰年(闰年画△,平年画○)
1949年( ) 1949÷4=487……1 1928年( ) 1928÷4=482
2009年( ) 2009÷4=502……1 2100年( ) 2100÷4=525
(2)平年一年=( )天 闰年一年=( )天
60个月=( )年 48时=( )天
3天=( )时 3年零4个月=( )个月
(3)我是( )年出生的,到今年是( )周岁。通过整理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课堂环节五——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年月日》一课的这个环节里,我设计的作业是:
(1)阅读短文,判断文中的信息对吗?把错误用——画出来,并改正
大家好!我是淘气,现在我正带着机灵狗去姑妈家。她去开会了,要11月31日才回来。姑妈不在家的日子里,我要照顾好我的小弟弟。我的小弟弟是2009年2月29日出生的,已经5岁了。今年的7月、8月,我一直在姑妈家,在这62天里,我和我的弟弟特别开心。今天是10月30日,明天,也就是11月1日了,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可以和小弟弟好好庆祝一下了!
(2)制作一张2015年的年历。
(3)记载时间的历法有哪些,查找相关资料,讲给别人听。
这部分作业主要注重实践性,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从有效作业入手,构建“以学导教”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