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与信道

2015-01-09 14:33:10俞丽
考试周刊 2014年9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灵师生

俞丽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若喜欢一位老师,则对他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师生关系若不好,则会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是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所以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条件,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师生双方沟通的直接产物,因而教师要领悟沟通的魅力,讲究沟通的艺术,掌握沟通的技术。

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将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

2.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传授学生待人接物之道的必需。

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即传授待人接物之道理和方法。可是,几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偏于教师的“授业”,而忽视“传道”,忽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却能使他终生受益。

教师要完成“传道”这个重要教学任务,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更密切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加深与学生的沟通,更重视与学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

二、教师在沟通上常犯的错误

1.言语伤人,冷嘲热讽,且态度冷漠,缺乏温暖。

2.教师本身错误示范,或人格上有偏差(不信任、多疑、紧张或情绪化)。只使用一个标准评断学生,如以功课好坏论英雄;吝于奖励和赞美;权威角色作祟,无法以平等沟通方式对待学生;未与学生充分沟通之前,便假设学生已明白,以致产生误会。

三、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既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如此重要,那么有什么好的技巧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呢?

1.了解——沟通的前提。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就能使谈话切中要旨。工作中要多问,特别组成一个新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能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是否跟得上,兴趣与爱好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

2.爱心——沟通的纽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爱是育人的根本。特级教师李镇西说:“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而心灵交流、心灵共鸣、心灵深处的和谐甚至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可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阴云。因为你的爱,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敞开心扉,向你说“掏心窝子”的话;因为你的爱,学生会表现出鲜明的“向师性”,努力做老师的好学生,父母的好孩子;因为你的爱,会驱散学生心灵上的阴霾,让他们看到绚烂的希望。

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都不相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有很大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的,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这样孩子才能把上课当做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3.尊重——沟通的基础。教育是一门艺术,师生间通过双向互动、共同合作,才会进入育人的最佳境界,产生最佳育人之效。然而,因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唯师独尊”的局面,学生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使教育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之中。所以教师应该不惜屈躬尊驾,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有人说:人比动物的高贵之处在于,人有比物质需求更宝贵的精神需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兴趣、爱好、个性,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师生间才能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开诚布公的“交心”使师生处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之中。

4.宽容——沟通的关键。有位哲人说:“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宽容。”学生是未成年人,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对于他们的一些缺点与所犯的错误,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奢望通过一次谈心、一次批评就能把学生教育好。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你若宽容了学生的过去,就是给学生一个开创未来的机会;你若宽容了学生的过错,就是给学生一个自我教育、完善自我的机会。你宽容了学生,也会得到学生的宽容,使师生心与心的距离接近。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面对的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因此,教师首先要认清学生是受教育者,其次要明白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身心得到良好发展,千万不要因为学生偶尔失误,便揪住辫子不放,甚至一棍子打死。只要我们对有过失的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宽容,这些学生一定会在今后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

5.语言——沟通的技巧。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中,要想与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融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达到相互沟通的境界,教师还应讲究语言艺术和谈话技巧。教育家魏书生与学生的成功交往归功于“商量”二字,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多用商量的口气;其次措辞要平和委婉,注重选择开门见山、循循善诱、旁敲侧击、留有余地等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激昂式、深沉式、严肃式、活泼式等谈话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如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6.倾听——沟通的桥梁。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一定要专心倾听。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也常常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老师愈是专心倾听,学生愈有能力思考或反省;如果学生情绪被煽动后,则很难叫他继续诉说问题。当学生没有说完,别急着给建议,如此是蹂躏别人的情感。专心倾听的好处有: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更多讯息;建立成功的师生关系,进而成为优秀、受欢迎的老师。

实施教育,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行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倾注爱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发挥沟通的作用,使师生间的融洽和谐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净化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琢玉成器,有所作为,在和谐中达到教育的完美境界。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心灵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