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任职院校“4+1”学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2015-01-09 18:53:14李炳志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员队教员体能训练

李炳志

(装甲兵学院 军事基础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50)



● 院校教育

加强任职院校“4+1”学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李炳志

(装甲兵学院 军事基础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50)

由于受学历教育的训练模式影响,一些任职院校的“4+1”分流学员、“地方大学生”学员的体能素质始终在低层次徘徊。要提高任职院校学员的体能训练质量,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把体能训练内容、时间、标准落到实处。同时,要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完善教学手段,改进训练方法,实现体能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任职院校;“4+1”学员;体能训练

任职院校“4+1”学员,一般是指从学历教育院校分流和地方大学国防生集中到任职教育院校再学习一年军事专业的学员。从近几年总部组织的任职院校“4+1”学员体能毕业联考的总体情况来看,军事体育教学训练质量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由于受学历教育的训练模式影响,一些任职院校的“4+1”分流学员、“地方大学生”学员的体能素质始终在低层次徘徊。通过调研发现影响学员体能训练质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合训”与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分流”“4+1”组训方式的推行,军事体育的课程设置已贯穿于军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称之为“五年一贯制”。但由于军事人才不同阶段不同院校的分别培训,二者还未能达到“无缝对接”[1];二是学员训练积极性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员队干部,在体能训练的组织管理模式方面,没有与时俱进,做到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三是“4+1”分流学员、“地方大学生”学员都具有干部身份,体能素质的可塑性不强,训练自律性较差。

提高“4+1”分流学员、“地方大学生”学员体能素质,必须把科学理论与学员体能训练实践结合起来,规范学员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与程序,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1 用制度规范教学,确保训练效果

教学制度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是顺利实施教学的保证。把《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体能训练内容、时间、标准落到实处,需要制度机制的保证。通过制度设计,逐渐把学员体能训练合格率变成硬指标、硬杠杠。

1.1落实教员责任制,做到因人施教、严格施训

“4+1”分流学员和地方大学生学员,在入学阶段体能素质普遍较差,其合格率较之总部联考平均成绩差距较大,学员的体能素质普遍较低。对此,在学员入学伊始,教员要深入学员队,既要对学员体能素质进行摸底,也要对学员的思想进行摸底。教研室要根据师资力量和学员的体能素质情况,合理安排教员与学员队结成对子,实施教员包队教学,并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全程跟踪与指导,建立学员体能训练信息数据库,做到因人施教、严格施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员要准确掌握每名学员的训练成绩、存在问题等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训练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2采取定期考核制度,以考促训,提高训练成效

组织体能考核的意义在于激发学员自觉训练、提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帮助体能教练员评估体能训练情况和训练效果,掌握体能训练弱项,进一步增强训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2]。为全面准确掌握和分析《军人体能标准》教学训练情况,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进度,定期考核学员的教学训练成效,建议每季度进行1次阶段性考核,每学期进行1次综合考核。通过考核,全面地对学员的体能素质、思想作风、训练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定期讲评教员的教学训练方法的运用技巧和注意环节,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通过以考促训,确实提高训练成效。

1.3实行奖惩制度,调动训练积极性

实行奖惩制度,既可提高教员的积极性,又可增强教员的责任心。教员包队体能训练的成绩,要与立功受奖、晋级晋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挂钩。将学员的体能达标训练成绩与教员自身利益挂钩,就能激发教员投身教学训练的热情和兴趣,促使教员积极主动地到学员队进行体能辅导训练,指导学员在课后加强对课堂上所教内容的巩固和提高,并在学员队里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

2 优化教学模式,突出训练阶段性

学员体能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组训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与训练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学员身体的承受力、气候环境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系统优化“三个季节、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定期对学员的体能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施训方法指导训练。

2.1依据季节特点,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4+1”分流学员和地方大学生学员,他们在任职院校的学习只有10个月时间。因此,要依据季节的特点,实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夏季抓适应训练”。学员在7月初入学阶段,正是天气炎热、气温高的夏季。在夏季进行大强度体能训练,易使学员中暑,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要重点抓好能提升学员柔韧、灵敏素质和有氧耐力的项目的训练。如:立位体前屈、往返跑、器械体操、3000 m跑等。以适应性训练为重点,突出补差性训练,注重室内训练与室外训练相结合、上肢训练与下肢训练相结合,全面促进体能训练质量的整体提高。

“秋冬季抓强化训练”。秋冬季节气温凉爽,最适宜有氧耐力的训练。秋季是万物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人体竞技状态最好的时期。因此,要利用好秋冬季节,加强学员的有氧耐力训练,打牢学员的体能基础。主要抓好学员的800 m、3000m、5 km跑等耐力项目的训练。可采取群众体育项目训练与军体项目训练相结合、考核与竞赛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开展强化训练,着重进行巩固性训练,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

“春季抓比武训练”。春季春暖花开,人体如同万物复苏,朝气蓬勃。在春季要加强学员的无氧耐力素质和综合体能素质的强化训练。重点抓好学员的100 m跑、400 m障碍、5 km越野跑等综合体能项目的训练。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全员性的春季运动会,调动学员进行径赛和田赛训练的热情,提高体能训练水平;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员综合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2.2采取科学的训练理论指导,准确把握训练的阶段性

依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人体机能的不断提高依赖于训练适应过程。体能训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适应训练阶段、提高训练阶段和综合训练阶段。根据不同的阶段,按照不同的运动量科学安排,形成由小到大—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

一是适应训练阶段:根据“4+1”学员实际训练时间可安排在7—9月份3个月。主要利用暑期这个阶段进行力量和基本耐力训练,包括准备训练、调整训练、渐进训练、强化训练和检测训练。这是一个基础、系统和全面的体能素质训练过程,为学员进行军事专业学习打牢体能基础。

二是提高训练阶段:训练时间为10—12月份三个月。包括定向训练、提高训练和检测训练。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进程科学组织体能训练。使学员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技巧,具备实战化的体能素质。

三是综合训练阶段:训练时间为3—5月份三个月。包括强度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补差训练和联合考核训练阶段。主要以战术综合演练、学院春季运动会、毕业联合考核等重大军事实践教学活动为组织形式,进行军事基本技能、体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训练,锻炼学员的体能实战运用能力。

3 创新完善训练方法,提高体能训练质量

军事体育训练方法是军人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为达到训练目的、完成训练任务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军事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具有综合性和对抗性。因此,在军人体能训练中,采取“三个结合”的训练方法,对提高军人体能训练质量,能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体能达标训练与开展竞赛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军事体育实践教学对抗性强的特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在竞赛的形式上,既要有个体竞赛,也要有团体竞赛;既要有单项竞赛,也要有综合竞赛;既要有阶段性竞赛,也要有课程结束竞赛;既要有常规训练竞赛,也要有运动会竞赛。通过竞赛,促进学员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训练氛围,同时也为包队教员指导教学和学员队干部辅导教学提供依据。

二是课内教学与课外达标训练相结合。在强化第一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注重内容互补,讲究合理布局,重视学员个性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性较强的第二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如:成立体型(健美)训练班、体能素质提高班、篮球裁判培训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员的体能素质。

三是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要注重将军事技能与军人体能有机结合,课目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学员良好的适应能力、艰苦危险环境的承受能力、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作风,培养学员具备在复杂困难条件下,保持旺盛斗志、拼搏精神,有效使用武器装备的能力,打牢遂行多样化战斗任务的体能技能基础。

[1] 林建棣,陈南生.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课程改革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76—78.

[2] 陈应表.美俄军队体能训练及启示[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22—24.

A Study on Enhancing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Milt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cademies “4+1” Cadets

LI Bingzhi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Base, Armored Force Institute of PLA,Bengbu 233050,China)

As certain specialty-training colleg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training modes of th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the “4+1” specialty-training cadets and “civilian students” always stay in a low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ies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the civilian students of the specialty-training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corresponding systems to put training contents, time and standards into real work. And at the meantime, it need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s, to innovate and complete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methods, to realize the maximum physical training effects.

military vocational education;“4+1” cadets;physical training

16711300(2015)01007603

20140824

李炳志(1963—),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军事基础教育与训练。

G807.0

A

猜你喜欢
学员队教员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 21:47:15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读与写(2019年34期)2019-11-27 15:02:54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 03:37:28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军事基础训练与学员队连队化管理的对接路径探析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现役院校学员队干部素质构成探析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