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蕊++张起燕
“搭桥”计划推动两岸车载资通讯产业合作
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风暴,对台湾汽车产业造成重大打击。由于台湾经济大幅衰退,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汽车销售市场急速萎缩,2008年仅售出22万辆,还不到3年前的一半。2009年,台当局为刺激经济,推出减征小型轿车货物税方案,但销售量也仅提升到29.4万辆。2010年,在大陆经济带动下,台湾经济景气回升,但汽车销售量并没有提升多少,全年只卖出了约30万辆,汽车产业整体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其中整车产值约为1720亿元,零部件产值约为2280亿元,占57%,远超过整车产值,外销比例占57%。
反观大陆,由于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得当,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鼓励汽车消费、推动“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信心,结果2008年汽车销量不减反增,达到935万辆。2009年,在全球汽车市场普遍衰退情况下,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汽车工业拉动国民经济,促使汽车产量继续跃升,达到1370万辆,全年销售汽车1362万辆,产销量全球第一。2010年更创出大陆车市的历史最高水平,汽车总产量达到1800万辆。预计2015年有可能达到2500万辆。
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风暴,对台湾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以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者过于依赖向欧美出口。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导致欧美汽车市场需求下滑,造成汽车产业的不景气,包括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及欧洲一些大型汽车企业都陷入亏损,连带殃及很多台湾汽车零部件企业,让台湾本来就衰退的经济更雪上加霜。
例如位于台中的和大工业公司,主要生产汽车传动零件,是台湾少数产品已进入美国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供货体系的汽车原厂零件代工业者。尽管这部分销售额只占和大公司全部年营收的10%,但一直是和大的骄傲。2009年5月28日晚,总经理陈俊智突然接到美国通用汽车的紧急电话通知,告知通用汽车将在6月1日宣布破产保护,不再续约,而且付款被迫拖延。另一家位于嘉义的仓佑实业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变速箱的关键零件,以往直接供货给美国通用在墨西哥的变速箱制造厂,其销售占仓佑年营收额的1/3。如今,不仅订单骤降,营业额下降了30%,大量的库存放在仓库无法出货,导致资金积压,而且也难以拿到已出货的回款,令其叫苦不迭。
“不能坐以待毙,要赶快寻找新市场。”仓佑公司副总经理郭良圭的话代表了许多台湾汽车零件业者的心声。他们矫正过去高度倾斜北美市场的策略,将目光一齐转向全球汽车产业“一枝独秀”的大陆市场,那里不仅有难以估量的消费潜力,还有蓬勃的自主品牌,被视为下一波汽车产业成长的推进器。趁此时大陆汽车关键零件供应链还未完全建立的缝隙,成为台湾业者在大陆车市布局的最后机会。
以往两岸业界缺乏交流,许多台湾厂商不了解大陆汽车相关产品生产方面的法规与标准,成为两岸技术合作障碍。在此背景下,新就任的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顺应岛内企业民意,积极推行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搭桥”计划,试图通过两岸合作,帮助台湾厂商掌握大陆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以利于取得大陆汽车产品市场的先机。
在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确定的13个两岸“搭桥”项目,其中有两项属于汽车产业,即车载资通讯产业和车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
根据台湾工研院产经中心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车载资通讯市场,规模将达420亿美元,年增长率预期超过20%。目前大陆车载信息系统应用逐渐加温,预计2010年市场规模将近27亿元人民币,2014年更将上扬至76亿元。当前大陆整体车载信息产业规模接近200亿元,不过仍以终端设备及地图为主,综合内容服务比重仍小。目前大陆面临的挑战包括动态采集交通信息之基础设施、交通讯息编码体系,以及产业链各方资源的整合作业等,都有待加强。
台当局认为,就区域市场来看,大陆车载服务尚处于萌芽期,而这正提供台湾业界一个切入相关环节的机会。针对大陆市场的崛起商机,台当局希望,以台湾在全世界居领先地位的资通讯产业优势,在车载资通讯两岸合作关系中,以提携合作方式带领两岸进行相关标准的制订、技术的导入与进一步的研发,帮助大陆民族企业挣脱国外的技术牵制,以此换取台湾企业和产品大规模进入大陆内地市场立下良好基础;期盼在不景气的时代,通过两岸双方密切的合作机制,在互惠互补的基础下开创策略联盟,以双方共同研发、共构产业链为目标,进而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台湾方面制定的两岸车载资通讯合作计划包括:建立两岸招商平台,促进两地企业互相投资;以及共同建立车辆检测中心和相关规范等。计划先从交通环境的基础设施服务做起,协助大陆逐步建立大客车与智慧公车的标准与环境,以及通讯传输标准的建立;待基础设施及标准发展完备后,便同时在广度与深度上引领大陆相关产业共同合作发展相关产品服务,如小客车的ITS技术、各地的LBS服务等。此外,台湾电子业领导厂商也在产业联盟的协助下进行大陆市场策略布局,与大陆各大汽车合资厂与自主厂接触合作,目的在于使两岸汽车工业可逐渐摆脱对进口汽车电子零件的依赖,希望达到各个车辆载具“底盘以上皆为台湾方面制造”的愿景。
2009年4月13和14日,作为“搭桥专案”第三波活动,由台湾资策会偕同工研院与车辆研究测试中心主办,台湾电电公会与车辆工业同业公会协办的“两岸车载资通讯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与南港展览馆举行。
大陆方面也很重视这次会议,派出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担任总团长,率领北京、上海、长春、福建、厦门等5个城市代表团,共计83位代表赴台参会;台湾方面则有鸿海集团、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裕隆集团、中华电信研究所,以及怡利电子、远通电收、研勤科技、宇硕、微捷、宝录、景翊等车载资通讯厂商共计300多位专家及机构代表出席。
董扬在致词时强调,自主生产与合资引进可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后者若太过可能妨碍前者发展,太少则无法提升整体技术水准。目前大陆在自主开发能力、零部件生产及销售经验仍有待加强。至今大陆逐渐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及产地,汽车保有量也达到5000多万辆,不过人均保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显见仍有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会议期间,来自两岸产官学研各机构共13位专家分成13个重要议题发表专题演讲,并由17位专家在会议中举办两场座谈会,不但对两岸车载资通讯发展的优劣多所评析,并厘清出未来ITS技术与市场上截长补短之互惠合作模式及方向。多数与会专家希望,未来两岸能从产品供应、技术合作、进而共同推动汽车电子与车载资通讯介面标准的持续发展,建立两岸优势互补双赢的合作模式。两岸应朝向发展汽车与资通讯之软体整合的核心技术,再以台湾资通讯产业的成功经验以及智能控制的观念,达成车载资通讯所需的4C(Car,Communicaticn,Ccmputer,Control)功能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期间,长春市市长崔杰率领由长春市信息产业局和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吉大汽车工程学院、启明信息技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组成的长春市汽车电子、光电子产业代表团在台湾进行了专项招商活动。
此时正值全球金融风暴给台湾经济,包括台湾汽车产业造成沉重打击的困难时期,在世界汽车生产力布局重新调整、中国大陆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成长的大背景下,大陆代表团带着汽车产业发展的商机来到台湾,自然引起了台湾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长春是大陆汽车产业最大制造基地,有着50多年的汽车产业基础和文化积淀,汇聚了中国一汽、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日本马自达等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商,集合了博世、江森、德尔福、麦格纳、采埃孚等世界排名在前六位的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正在实施“百万辆扩能工程”,向产能200万辆的国际汽车城阔步迈进。
招商过程中,崔杰拜会了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考察了部分汽车电子、汽车信息通讯企业。每到一处,崔杰都会不遗余力地把长春汽车的产业基础、研发优势、人才实力、发展前景等信息传递给对方。
台湾企业看到了长春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对到长春考察投资充满期待,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如宏达电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于近期回访长春,寻求合作机遇。友达光电、台积电等企业负责人也十分看好长春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有意到长春考察。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还将组织企业到长春参加7月15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寻求合作机会……这样的合作协议和意向还有很多,有的企业甚至已经明确了投资方向。例如台湾第一家制造LED产品的企业、车用电子方面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台湾光宝科技集团,近期准备到长春与一汽、启明等企业就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技术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洽谈。
会议闭幕时,双方宣读三项重要的合作意向:长春光电信息行业协会与台湾资策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签订了《两岸车载资通讯产业发展及交流合作意向书》,三方决定共同推动长春市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并开启两岸汽车电子与车载资通讯应用产业经贸合作关系,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寻求合作机会。由长春市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与台湾怡利电子公司签定合作意向书,合作内容是吉林大学与怡利电子公司将共同进行新型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初期先以智慧化胎压检测器作为第一个合作项目。双方共同认为,两岸能以嵌入式系统、车内通讯网路系统及车载资通讯系统技术为基础,达到技术与产品供应链紧密的结合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此次会议,双方达成了两岸共同开发生产无线宽频网路城市建设与汽车电子产品的合作意向,更为今后两岸车载资通讯合作桥梁与交流平台奠立了良好基础。台湾方面媒体称,它象征两岸相关产业共同合作发展的第一道“曙光”,更是经济主管部门“搭桥专案”中的重要成果。
两岸“搭桥”会议对推动两岸汽车电子合作项目加快实施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5月11日,由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率领厦门市产业界共计58人赴台,在台中市中兴大学图书馆举办“台厦两岸车载资通讯产业合作座谈会”,包括金龙汽车集团、厦门信息港及台湾友迈科技公司、华创车电技术中心在内的双方产业代表进行了交流,一起探讨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发展蓝图与两岸合作契机。
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在会上指出,厦门市政府在2008年与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合作,成为大陆第一个启动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相信更多的台湾经验能协助厦门市真正成为“智慧城”。且厦门有世界第五大客车厂的金龙汽车,其与台湾三阳工业公司合作生产的低底盘公共汽车,已于2008年12月4日正式行驶于台北市忠孝新干线。台厦合作已经有实例,而厦门市与台湾的距离最近,有最相近的文化习俗,最适合作为两岸合作的示范起点。
为便于以单一“窗口”协调开展两岸共同合作,由厦门金龙汽车集团、厦门雅迅网络公司、厦门信息港建设发展公司等发起成立厦门市车载电子产业促进会,台湾方面则由友迈科技、微捷科技、宇硕电子等企业组成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发起会,在会议结束时,由两会代表共同签订合作意向书,确定两岸即将展开共同发展智慧城市应用技术与服务的实质合作。
此次洽商会谈是举办两岸汽车产业界“搭桥”活动后,首次针对单点城市展开的第一步具体行动,表明两岸已逐渐进入实质合作的阶段。同年“6.18交洽会”期间,在福州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汽车电子产业(车载资通讯)项目对接会”,正式启动了闽台汽车电子产业合作进程。同年9月“台交会”期间,在厦门又举办了与台湾汽车电子产业联盟的对接洽谈,开始了实质性的项目对接工作。
2009年6月,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为岛内推动车载资通讯相关产业发展,成立了“车载资通讯产业推动办公室”,目的是整合岛内资通讯产业、车辆与交通运输服务,让台湾成为车载资通讯的试验场域,协助岛内资通讯产业建立价值链,同时扮演启动两岸车载资通讯厂商交流的火车头角色,共同拓展全球市场。该机构现阶段几项重要的任务包括:进行下世代车载资通讯技术规划;与国际大厂合作接轨,以及掌握两岸及新兴国家的市场机会。
同年10月2日,在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的积极组织协调下,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包括车载技术整合、智慧公车标准、导航技术整合、POI共享平台四大工作小组,该联盟成为台湾车载资通讯业者与大陆相关业者接洽的窗口,再借助“搭桥计划”构建的合作平台,开展两岸共同制订产业标准与两岸跨领域异业结合,未来携手进入车辆产业新蓝海。
在“海西先行先试”的政策引导下,福建在大陆汽车产业与台湾汽车电子产业合作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2010年1月18日,福建省汽车工业行业协会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在台北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书,闽台双方商定,以联盟方式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客车生产企业研发全车系客车电子产品(含车载网络系统)公共平台。
2010年6月19至20日,作为“搭桥”活动第二年的回访活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台湾资策会共同主办的“2010两岸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产业发展会议”在福州市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召开。大陆方面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叶继革、工信部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杜晓雁、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钟安平和张金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福建省汽车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柳振诚和副秘书长张子武、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廉小强等,以及来自两岸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生产企业以及学、研、协会等业界相关人员22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两岸代表就大陆汽车发展现况与对车载电子发展需求、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发展现状、智能交通发展及与物联网的关系、两岸智能交通合作前景与展望、大陆电动车发展概况及产业化需求、两岸车载电子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及推动标准委员会工作小组成立等议题进行了共同研讨。
会议中除安排两岸车载资通讯、智能交通、标准专家发表专题演说外,也通过展览实际展示两岸车载资通讯产业搭桥合作成果,包括展出两岸共同开发的车辆、并集合多家具有优异技术的台湾厂商、法人单位,共同展现台湾优势。
会议结束时,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以及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三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展出的两岸有关汽车车载资通讯方面合作的具体成果,并参观了东南汽车公司以及福建戴姆勒汽车公司。
目前,两岸合作研发汽车电子产品方面已取得很多进展。其中,由闽台双方合作开发的搭载台湾汉翔公司车载总线系统(CAN Bus)及台湾峰鼎、微捷、车王电子、奇美精密等企业汽车电子产品的3辆厦门大金龙、小金龙和福建新福达“智慧化大客车”样车已经完成,并在“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了展示,另外有25家台湾厂商的汽车电子产品在台湾技术馆进行了零部件展示。
闽台双方商定,将对加快共同推动差异化研发、量产导入、产品采购等商务事宜进行进一步洽谈,并尽快共同推进相关单位在福建建立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实现在福建建立汽车电子产品研发中心、模块化采购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加快福建汽车电子产品研发速度、降低采购成本、快速对应售后问题,提升福建整车产品市场竞争力,以逐步扩展到大陆其他省市和国际市场为目标。
福汽集团与台湾方面正在合作开展有关汽车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周边产品的项目开发,其中包括:新福达/上海申龙汽车总线开发计划、福龙马特种车主动安全开发计划、厦工工程车电控系统开发计划及新龙马微面微卡电动车开发计划等。北汽福田等自主品牌企业也正在与台湾有关企业接触洽谈汽车电子方面的合作。
除福建外,大陆其他省份与台湾汽车电子行业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2010年4月13日,由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主办的“浙江(金华)汽车产业来台交流暨采购洽谈会”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重点在于增进台湾厂商与金华地区汽车产业相互了解,协助台湾厂商争取合作机会,作为未来双方合作的基础。
金华是浙中地区汽车产业重要基地,以金华市区及永康最为密集,包括豪华大客车、高科技校车、乘用车、城市公交车、休闲车、重卡等汽车制造为主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所欠缺的是汽车电子产业配套。这次赴台的都是金华地区各大汽车厂商有决策能力的人士,包括浙江青年汽车集团、众泰集团、康迪车业、信阳实业、圣奇运动器械、绿源电动车、中科正方电子、博尚电子、诺和机电、飞神集团、尤奈特电机、联众车业、民祥投资公司、深圳华夏瑞泰投资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董事长、总裁与总经理等,均有极高意愿与台湾车载资通讯相关企业达成新的投资协议,希望借助台湾的研发实力,通过两岸合作,共同生产精美耐用与符合国际汽车品质标准的产品,创造双方双赢的商机。
会议期间,一共安排两次产业对接活动,和台湾厂商达成采购意愿,并签署采购协议,内容为洽谈成功的采购成果。采购范围包括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电动车、LED节能汽车头灯、电子化仪表、汽车等零部件等。
紧接着,4月19日,由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资策会、台湾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两岸资讯产业(车载资通讯暨汽车电子)交流会议”在台北召开,由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王延觉率队,包括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战略所所长颜慧超、东风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严方敏在内的湖北省重要产学研代表一行19人参加会议。台湾方面代表有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会长许明仁、资策会新兴智慧技术智慧所所长张嘉祥、金顿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昆达、大华公证公司董事长王维绪、台湾赫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宪正、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协会施正屏教授等数十人。
湖北是中国汽车产业大省。此次会议邀请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及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探讨当前资通讯产业,特别是车载资通讯发展的新趋势,希望能促进两岸资通讯产业的共同发展。
会上,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王延觉介绍了湖北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强调湖北的科教基础实力坚强,更是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不论是科技研发或是产业合作,都具有广阔的双赢空间,并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大调整时期,汽车产业正逐步向尖端科技、智慧化等趋势加快转型升级脚步,湖北拥有极具规模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之一的东风公司和周边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制造企业,在车载资通讯(汽车电子)产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他对双方共同抓住机遇,推进两地车载资通讯(汽车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与发展充满信心。
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会长许明仁也就台湾在车载资通讯和其他高新电子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提出说明,并期盼通过本次的交流来强化合作基础,另外,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东风电子公司、武汉泰通公司也在会中与台湾产业人士代表进行多方面的意见交流,成功的在资讯产业及车载资通讯(汽车电子)领域合作上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会议结束时,湖北省代表团与台湾方面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与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及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协会就共同推动两岸车载资通讯暨汽车电子而签订的《两岸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零部件战略合作意向书》,与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旗下会员金顿科技、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协会就共同推动高科技光伏产业所促成的《光伏技术战略合作意向书》,与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会员赫立讯公司就共同推进新兴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所签订的《物联网产业领域战略合作备忘录》。
2011年,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协会、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汽车电子产业合作联盟还先后与浙江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等共同举办了“2011海峡两岸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与智能交通产业合作论坛”、“海峡两岸汽车电子论坛”等活动,,来自两岸的汽车电子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代表200位专家学者与会,双方围绕两地汽车电子与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车载电子系统应用、汽车电子开发体系、汽车电子业界合力跟踪产业发展导向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推动两地汽车电子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谋求共拓市场、创造多赢局面。论坛期间,两地汽车电子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签订了多份汽车电子合作协议。
严凯泰打造民族品牌汽车
近年来,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一个最大亮点是台湾裕隆集团执行长严凯泰多年来希望两岸合作打造民族品牌汽车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2008年12月18日,正当成立100年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由于财务恶化,宣布关闭在北美的数十座工厂之际,在连战夫妇和大陆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等陪伴下,43岁的严凯泰出现在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兴奋地揭开蒙在石碑上的红布,宣布裕隆的新汽车工厂即将在此动工。未来两年内,裕隆将投入100多亿元新台币资金,在这片1118亩荒地上建起全新的汽车工厂。预计两年后,裕隆在大陆的第一辆“纳智捷”品牌的汽车将会从此诞生。
当时正值全球经济因金融风暴而风雨飘摇,台湾岛内一片哀鸿遍野,各家企业都在收缩投资、力求自保的时候,严凯泰却选择在“寒冬”里出手,很多人都不看好他的计划,质疑他究竟有何胜算?因为此时大陆市场早已被中外合资的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现代等国际大品牌以及大陆本土的奇瑞、吉利等车企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竞争者众,价格战已杀得“血流满地”。
此外,裕隆在台湾的经营状况也出现了严重困难,除了汽车销量不佳,影响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外,严凯泰的多品牌策略也受到不景气影响,节节败退,各经销商在业绩低迷下亏损连连。
然而这一切困难,严凯泰都咬着牙挺住了。大陆方面对裕隆的投资项目也给予了最大支持。2010年12月14日,东风集团与台湾裕隆共同出资设立的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在杭州萧山正式挂牌,这也是ECFA签署后首个亮相的两岸合作大型经济项目。东风裕隆的资本额约人民币34亿元,东风与裕隆各持股50%。
东风裕隆的第一款新车即是定位偏高端的“纳智捷”大7多功能运动型车(SUV)。作为体现台湾车载资通讯技术的代表,该车配置采用众多先进智能科技设备,如提速情况下全方位的车辆周边可视系统、监测驾驶者的脉搏与呼吸等以判断是否打瞌睡并及时提醒的警告系统,以及夜间行车时的夜视观察系统等,在国内自主品牌中独树一帜。2011年6月在大陆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截至2012年4月底,累计销售1.8万辆。目前,“纳智捷”一期产能达到12万辆,至少带动27家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进军大陆市场。
由于台湾岛内的车市规模难以支撑车厂自行开发整车平台,裕隆集团还与浙江吉利汽车展开合作,通过引入吉利“熊猫”、“帝豪”等整车平台,填补台湾类似产品的缺口,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设计。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配套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其中在工程方面,根据吉利汽车开发出的整车平台,裕隆则针对车辆结构与性能进行补强与细部调校;在制造方面,共通零件则自大陆进口,在岛内后组装后加装台湾产车载资通讯设备;海外销售方面,则由裕隆汽车负责规划,双方面分别展现各自擅长之处。2009年11月,裕隆集团正式发表第二个自主品牌“tobe”(酷比),并成立裕隆酷比汽车公司,先后推出“tobe Mcar”、“tobe Wcar”和“tobe Mway”三种型号轿车,自2010年4月起在台湾上市销售,并已打入东南亚市场。
此外,台湾胜荣汽车公司也与奇瑞集团合作,引进大陆自主品牌车型在岛内生产。第一批304辆“APOLA”品牌(即奇瑞“旗云”)轿车已于2010年6月7日在岛内上市,最终目的也是出口海外。
除了轿车之外,大陆生产的轻型卡车也受到台湾车商的青睐。2010年底,江淮汽车竞争力最高的轻型卡车也入台销售。虽然目前大陆自主品牌汽车入台尚在探索阶段,但严凯泰认为,“大陆车企入台趋势已不可阻挡”。
两岸共同签署的ECFA早收清单中有33项汽车零件可享互免关税优惠,2011年出口到大陆的关税降至5%,2012年则进一步降至零,这不仅有助于裕隆、中华汽车等在两岸均有生产基地的台湾整车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其他如东阳、和大、大亿等岛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也因此而增加获利空间。此后,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加快脚步抢进大陆市场。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两岸将加强双向投资合作,台湾方面也将积极促成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车厂,进一步巩固台湾零部件厂商进入大陆的车厂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