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张涛
自制电视节目吸引观众
在人们,特别是大陆观众的传统印象中,台湾的电视节目在华人世界里是相当领先的,特别是综艺节目做得相当的好玩,相当有趣,很多大陆的年轻观众都喜欢看一些台湾的娱乐性节目。但是人们没有想到,这一现象实际上已经在发生悄悄的变化。
早年台湾电视业快速发展,自制电视节目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收看电视成为当时台湾大众文化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而充斥岛内电视屏幕的娱乐节目更是花样迭出,不仅台视、中视和华视,几乎所有台湾有线电视台,都设有地方新闻、生活、文教、休闲、生态、保健、购物、儿童或乡亲等频道。
台湾“新闻局”为鼓励有线电视系统业者自制优质节目与公共服务,希望通过用心挖掘与报导,增加地方民众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让有线电视业者在市场利润考量之外,也能扮演社区营造、提供民众媒体渠道等公共服务的角色,从2005年起举办“金视奖”,一方面让地方文化的发展更为活络,另一方面对有线电视业者也提升了企业形象。
以才艺比赛秀而言,台湾可算是主要发源地。早期的选秀节目《五灯奖》,被称为台湾电视史上最“长寿”的综艺节目,它从1965年开播至1998年落幕,在电视屏幕上称雄33年之久,真正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过去曾参加《五灯奖》的“追梦族”如早期的邓丽君和今天的张惠妹、吴宗宪等都是借此机缘开启日后辉煌的演艺生涯。
从早期60年代的《群星会》到70年代的《追根究底》,90年代的《综艺—00》等节目,无一不受到观众的热切追捧。进入21世纪,娱乐节目的翻新速度更是惊人。谈话类节目也在此时有了愈演愈烈的态势,在锦绣纷繁的电视娱乐类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康熙来了》电视综艺节目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案例。该节目由中大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中天综合台于2004年开播,制作人王伟忠、詹仁雄、孙乐欣。节目名称中“康熙”二字分别取自两位主持人蔡康永及徐熙娣姓名中第二个字组成。开播至今节目录制已千余集,这在台湾综艺娱乐电视史上尚不多见。节目中对嘉宾的提问、采访全属即兴,所以给语言天赋颇高的主持人以极大发挥的可能,因此让节目现场爆笑不断,惊喜无限成为该节目的一大亮点。
在台湾,因电视的商业化运作路径明确,加之较为成熟的节目淘汰机制,所以具有节目的引进移植、创新意识强,节目创新频率高、内容调整快等特点。电视新闻也愈发具有娱乐化元素,电视新闻报道通常采用现场连线、追踪、报道或以主持嘉宾的现场评论形态为主,且多数节目通常将事件过程细枝末节段落加以通篇放大陈述,极尽可能地运用娱乐化元素予以渲染。在收视率数据的压力下,追求高收视份额所导致的节目低俗化、恶俗等倾向也就愈发常见。
此后,台湾的选秀热潮再起,如《超级星光大道》发掘了杨宗纬、萧敬腾等歌坛新秀,也连带引发崛起中的大陆电视台争相仿效,使得同类型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像《华人星光大道》、《我是歌手》等。
表面繁荣,实则空洞
然而近年来,向来自诩在科技和文化上领先华人世界的台湾,在当前的全球数字化大潮中却错失先机,逐渐交出华人影视市场的主导权。如今台湾的电视业,表面看起来仍是相当的繁荣,但是实际上空洞的趋势也是非常的明显。
据台湾媒体称,长久以来岛内有线电视行业被一些大财团垄断,缺乏竞争,业者大发其财,但自制节目却越来越少,品质也日趋低落,电视产业几乎一直是在原地踏步。许多台湾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早坐上出租车就听到司机大骂,现在台湾的电视真难看;到了办公室,同事也在抱怨,昨天晚上电视转来转去,就是转不到一台好看的节目。在数字媒体平台的争夺战中,台湾也完全缺席;在网络视频内容的制作方面,台湾也没有自己的角色。
过去20年来,台湾有线电视的收视方式一直维持在用户每个月最多付600元新台币,即可观看所有10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似乎花钱不多,用户赚到了便宜,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即从第六台民视开始往后转,转到80台后再重头开始转,找不到能让你停下摇控器值得好好观看的频道。
除此之外,台湾的电视新闻节目虽然竞争很激烈,可是它们对于国际上的大事并不关心,只聚焦在台湾自己政坛上和社会上一些相当琐碎和无聊的时事,各个电视台乐此不疲,由一些所谓的“名嘴”24小时不停播报和评论这些琐碎的小事情,也导致台湾的电视节目内容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无法吸引除台湾以外的任何观众,表面似乎繁荣,实则空洞。
根据NCC(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的统计,台湾有线电视普及率从2010年的64%,一路下滑,到2014年第一季度降到60.1%。虽然下滑幅度不算剧烈,但以绝对数字来看,4年来,有线电视减少了近10万用户。
电视观众数量下滑,表明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争食越来越少的收视率。翻开台湾的收视表,周六假日,大家最有时间在家看电视的日子,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竟然是中视重播再重播的《万秀猪王》;如果是周日,则是以民视八点档《龙飞凤舞》独占收视鳌头。就算第一,也仅有2%的收视率;而全天各频道数百档的节日中,收视率超过1%的居然只有14档。
长期观察台湾电视收视变化的媒体代理商宝力媒体董事总经理张明玲说:“如果细分到15到24岁这个群族,所有收视率数字都要折半。也就是说,台湾年轻人在向传统电视说再见,而支撑最后这一丝收视率的主力观众逐渐老去后,这些电视台加果再不改变,还有乐观的权利吗?”
大陆电视节目广受岛内欢迎
另一个现象是,部分大陆制作的电视节目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欢迎。据台湾媒体报道,最近几年来大陆最火的一些电视节目,例如由湖南卫视制作的《我是歌手》、浙江卫视制作的《中国好声音》,都曾在台湾被各大电视台以“报道”的方式进行转播,吸引了大批岛内年轻观众。台湾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动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也是大陆制作的。
由于自杨佩佩、琼瑶以后,台湾很少再拍出精制古装大戏,反倒是大陆趁势崛起,甚至以更细致的拍摄手法争取观众认同,导致大陆电视古装剧近年来逐渐成为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主流,无论是《步步惊心》或《雍正王朝》,都在岛内掀起热潮。除了火热的清宫剧,《三国演义》、《大秦帝国》、《新西游记》等题材多样的剧目也吸引了诸多台湾观众。
大陆宫廷剧《后宫·甄嬛传》在台湾居然反复热播十多次,不仅收视率打败同时段岛内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最盛时居然有3个电视台的数个频道同时播出,每天总播放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以致那些天人们只要一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剧中主演孙俪的身影,甚至连岛内演艺界明星也纷纷甘当粉丝,开口便是“本宫”、“矫情”。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陆制作的电视剧在场景上具有一贯的大器风格,而且注重细节,例如《甄嬛传》中最受好评的服饰造型展现极尽华美,就是重金邀请曾入围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的陈同勋操刀,使得上至妃嫔下至宫女,衣饰质感相当讲究,对白更是令观众百看不腻;从编剧、选角、道具、场景到配乐,随处可见在细微处的严谨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台湾电视业者长久以来只想省钱,不舍得为拍戏而高投入,彼此形成强烈反差。一位电视台高层便指出:“大陆现在每集制作费至少500万元人民币,而台湾收视率最高的乡土剧每集却不到100万新台币,布景简陋到贻笑大方,怎么与大陆竞争?能卖得出去就要偷笑了。”
一键联网
电视就是超大平板
视频网站的便利与丰富性已完全改变新世代观众的收视习惯。台湾艺人李威本身就是个典型的视频网站重度使用者。他坦言,演艺工作工时长,很难守在传统电视机前收看固定时段的节目,因此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网络视频。
如今他更进阶到使用网络电视看视频网站,李威特地从北京抱一台乐视“超级电视”回台湾体验,“除了美剧、韩剧、台剧,现在我每天都会浏览‘我的清单,有时间就找部电影来看。”
过去台湾电信商所提供IPTV服务难以推广,就是因为按键复杂、操作介面不够人性,需两个以上的遥控器操作。但不管是TCL的“爱奇艺电视”,还是乐视网与富士康的“超级电视”,亦或是“小米盒子”和“小米电视”,操作都简单到像一台大平板电脑,老人小孩都能轻松上手。
因此现在李威回到台湾家里,一开机,使用触控式遥控器,最多按两个钮,就能享受“超级电视”所带来的高画质视频。要看新闻台,也只需按一下“TV+2.0”就能一键切换到有线电视。有别于MOD为封闭架构,超级电视等智能电视是可以串连整个互联网的安卓电视,只要到LeTVStore下载爱奇艺或优酷土豆的App,即可连爱奇艺或优酷土豆收看该平台的独播节目。
智能电视的目标是提供观众在视听娱乐上的极致体验,因此只要电影《饥饿游戏》在商店上架了3D版本,带上随机附赠的3D眼镜就能观看,加装传感器,开启蓝牙连线,遥控器就变身摇杆,马上就能玩体威游戏《水果忍者》。
和手机连线后功能更强大。只要下载专属App,手机里的图片、音乐、简报档短信,甩一下就能传送到电视上,五颜六色的传输线拿去垃圾回收吧。小米手机还能远端遥控“小米盒子”录像,功能如此强大,难怪许多台湾“米粉”还挖空心思破解IP封锁、翻墙,就是要到大陆去看小米电视会员独享内容。
现行体制出现问题
事实上,台湾的人才并不匮乏。相反地,过去十几年来大陆的影视机构无不看好台湾制作团队的独特创意与丰富经验而刻意模仿学习,甚至费尽心思来台挖角。时下在大陆热播的戏剧或综艺节目多半仍有来自台湾的优秀人员参与其中。由于大陆拥有广大的市场、巨量的收益及满足专业电视工作者追逐成就感的工作机会,乃产生强大的磁吸作用,进而能导入更充沛的人才与资金有助于产出更优质的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面对现况,见证过台湾影视产业大起大落的三立电视公司总经理张荣华难得语出沉重:“台湾的问题完全是企图心不足,有些甚至抱持失败主义,认为反正台湾不会赢,这样做就很好了。现在有0.5%的收视率就安心,破1%就庆功:我们以前没有3%是要去向长官谢罪的!”
有媒体认为,台湾在影视节目制作方面,某些地方超过了大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现行的体制有问题。这个体制实际上是“大锅饭”制度,尽管台湾媒体大都是私营的,问题在于大部分民众收看电视都是通过有线电视网,而所有获得官方执照的电视台,只要进入了有线电视网,就能够在全台湾被所有电视观众看到,所以对于这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制作的上百个频道节目却是大同小异,因为电视台的老板已经不需要为观众收视率操心了,反正它的电视节目被大家共同看到了,对于节目改进已经没有什么动力了。
按目前每个月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向用户收取600元新台币计算,全台499万用户,等于系统业者每年坐收360亿元新台币。庞大的利益中,有240元乘上290万户(系统台分给频道业者是打折过的户数),即每年付给主要电视台频道商83亿元的授权金,分食者包括纬来、三立、东森、TVBS、民视(不含无线台)、中天、八大、年代、非凡等。
有线电视系统加上频道商组成的共生模式,不管内容再劣质,只要100多个频道里有一个频道你偶尔想看,你还是会乖乖每月上缴600元。观众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让共生系统里除了少数业者外,绝大多数没有动机砸钱投资制作好节目,这从台湾每年播出3万多小时的韩剧,以及一部《甄寰传》可以重播10次就能看出来。
在这样的气氛下,收视率不振,要用更多档节目的收视率来换取广告,各家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自然也跟着减少,再加上业者总是一句:台湾市场太小来自我说服,导致两岸影视环境变化迅速,台湾再不亟思对策,很快就被取代。
三年后不再吃“大锅饭”
台当局也认识到吃“大锅饭”体制导致台湾电视产业经营者缺乏创新动力。配合2017年电视制作和播出全面数字化,NCC要求岛内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必须改推分组付费方式,让民众可以自由选择,或是只花200元订普及组,或是再加订第二层的套餐组,总收费上限是500元新台币,认为有线电视本来就该是以好内容吸引观众,观众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方式下,才能淘汰掉烂频道。
按NCC初步规划,上述这些有线电视频道几乎全部不在普及组里,如果有一半以上的收视用户没有加订,表示上述这些电视台将硬生生少掉一半的收入。
所以现在有线电视系统业者不敢分组,向“立法院”施压,力阻分组付费方式,理由是一旦分组,许多电视台会垮掉。而且这些电视台少掉的不只是每年数亿元新台币的权利金,而且由于收视用户减少,收视率大跌后,连带腰斩的还有占电视台营收至少70%的广告收入。
一位清楚游戏规则的无线电视台主管不讳言地指出,包括TVBS、三立、年代、东森等,只要是现在权利金收得多的都表示反对。
台湾电视频道商大限将至
当然电视业者也不会坐以待毙,只是都还在纠结中,因为考虑到资金不足,有家电视台高层一直要底下的人研究如何发展网络电视,但没有决心,抱着且战且走的态度。
比起大举进攻视频网络,和大陆硬碰硬对决,更多电视台选择投资自制电视剧内容,包括去年TVBS已经开始拍摄自制电视剧,就连一直以来以韩剧为播出大宗,近两年则和三立合作的东森以及中天,都在今年准备跨入电视剧制作。一来,可以靠自制剧形成差异化,能让自己不在分组付费实施后被边缘化;二来,也能将内容卖到大陆,与大陆崛起的视频网站共舞。
台湾有线电视系及电视台业者长期的安逸与垄断,造成台湾如此恶质又落后的收视环境,大陆视频网站挟着旺盛企图心与庞大的资金优势,轻易吸走台湾观众的眼球,如同三立总经理张荣华所说,这场眼球大战无可逃避,是危机,也是发展好内容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