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法探析

2015-01-08 16:19王心刚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困境意义

王心刚

【摘要】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未来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不断深入,作为高等院校主体的大学生,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着教育理念不够成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造成这种困境的问题包括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比较淡薄、无法准确定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维度和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缺少足够的实践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潜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意义 困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46-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不断深入。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着教育理念不够成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用于创业新体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在创造性实践中解决困难和问题。如何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系统化,成为新时期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有一定联系,也同时存在一些区别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单纯的叠加,而是在理念与内容上实现了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超越,是一个新的完整的概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建企业的教育,不能把其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目前,学术界在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做了如下广义和狭义方面的归纳:广义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目的,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的,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改革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们创新得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以及心理品质等方面能力,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创新型个性和创业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的一种教育观念和理论体系;狭义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社会或者高校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启动资助的资金以及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咨询等形式,使得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广义概念比较侧重于对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以及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另外还强调高校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其狭义概念则更侧重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各行各业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应掌握丰富知识、具备良好品质,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能力。当代社会的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到与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学生在有足够的事业心、开阔能力下把自己的学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据一些调查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中仍有一部分失业或待就业的人存在,这部分人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够创造事业实现自身价值,也无法创造出稳定、安康的生活。

4、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面面临的困境

针对现在这样一种高就业压力的非常时期,一方面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境,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部分,对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更是为今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缺少深入的研究,有关此类的理论成果也比较匮乏。

4.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比较淡薄

虽然我国在教育体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鼓励大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自主创业,但只有少数有思想、有胆识的大学生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的机会。这种情况同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有着紧密关系。多数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上不够积极,造成许多学生临近毕业才仓促地为找工作做些简单的准备。一些学校会临时开设一些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讲座、报告等,但从实质上来看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4.2无法准确定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维度

谢维和教授曾指出“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培养目标中,还没有把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作为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直接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操作层面上的缺陷”。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多,思维也活跃,通过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新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的知识,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也会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但由于学校在培养上的定位不准确,试图通过几场创业报告会、一些创业设计大赛来实现目的,这些相关活动犹如纸上谈兵,一旦需要真枪实弹时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同时也会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膽识。

4.3培養方式较为单一,缺少足够的实践

高校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技能培养方面比较浮于表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施。一些学生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难以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合理地创业知识结构,对于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很多学生也采取远离的态度。除了开设一些课程和组织一些活动外,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基本无其他较有效和新颖的方式,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自主创新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5、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关于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的问题是众多问题中比较普遍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采取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可以“一刀切”,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培养方案。

5.1高校领导者要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首先是生存教育,是一种新的生存观念和生存方式的教育。”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会学生以新的方式来生活和生存。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做到以大学生为本,牢固树立“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生存教育、发展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开放教育,一切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除了管理者要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外,还要在课程上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立适应本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课程。学校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增加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素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例如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来与他们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意义、创新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案例中主人公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等。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5.2以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通过第一课堂来加强大学生创新专业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组建创新创业社团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培育孵化基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比如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空间。我们在利用校园文化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首先就是要转变工作的观念。高校管理者应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系加以认真的审视,树立明确的工作理念。一方面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作是高校学生培养的一种特有模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教师也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任务等融入其中,使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5.3根据学科类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养

大学的专业科目类别从大类上说可以分为理工科和文科。针对理工科和文科学生在思维逻辑方面的差异性,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需要将理工科和文科的培养方案加以区别,从而更具针对性。例如,理工科的大学生逻辑比较缜密,对于实验比较重视,在操作技能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学校就需要较多地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文科的学生,针对他们比较感性、情感细腻的特点,学校在注重他们实践训练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注重对自身理性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开发,能够做到对问题冷静、客观地分析。

参考文献:

[1]霍宏.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

[2]唐百锋,鲁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

[3]赵健,傅少伟,杨邦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福建工学院学报,2010,8(2).

[4]曾昭薰,陈岩.创业教育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困境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