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01-08 19:49孔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迁移反思优化

孔芳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提出了构建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然后通过优化实验的演示过程、加大对实验的分析力度、优化实验设计思路、以实验题为训练手段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的。

【关键词】反思 有效 优化 探究 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5-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与化学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连接知识与兴趣的桥梁,是化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反思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考虑构建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反思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在现行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至使实验的教学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笔者经过调查与问卷,发现当前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有如下表现:

1、只注重实验的数量,不注重实验过程的教学质量;

2、学生实验只注意动手能力的训练,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3、测量、验证性实验较多,探索、设计性实验较少;

4、只重视获得实验结论,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

5、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忽视实验过程的问题设置;

6、实验操作内容单层次、单侧面,没有形成结构;

7、实验演示过程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实验教学过程收敛有余,发散不足;

9、实验教学局限于课堂,没有走向日常生活;

…………

教学调查表明,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多数学生产生“实验只是看看有味,做做有趣、实际并没有多大意思(或作用)”的反应。在教学中我们只是凭着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的形象鲜明的特点,自然地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知觉好奇,而忽视了思维由形象向抽象的提升,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动机的激发和强化。

二、构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那么在實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个核心理念,如何来构建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呢?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改进与优化,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在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和创新精神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构建了一系列策略来指导教学,在具体实施、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实效。

1、优化实验的演示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演示实验包括三种: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指导性的演示实验。三种演示实验的功能有一定的区别,但实验设计重点都在于知识层面和操作技能层面,对整个化学教学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都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规范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思维等功能。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让学生做观众,看表演,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后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演示只停留表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认为是“显然”的,但对学生来说显得很“茫然”。 新课程理念下的演示实验更多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在实验设计中融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育。其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挖掘实验的多重价值。往往不是演示实验本身失败,而是教师未能优化演示实验过程,没有很好地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生来说,实验观察的形成是不自发的,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必须事先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侧面思考,强化学生的探索思维。

如在进行“水电解”演示实验中,需要验证阳极产生的体是O2,但其可操作性较差,往往由于O2的量不足或其它原因导致木条不能复燃,现象不够明显,此时可在原玻璃管上驳上改进后的长颈漏斗(将漏斗下端截断只剩下一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长颈漏斗中,这样演示实验的可操作性将会大大增强。又如在“分子”一节的教学中,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普遍对分子的存在并不断地运动难于想象。为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演示实验(如图1):取四条15cm长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倒放在玻璃片上的6号胶塞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串上棉花做的小花,然后用酚酞试液将棉花浸润,在玻璃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图,过一会儿,便可发现从最接近氨水的棉花开始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在仿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景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现象的解释,证明了分子的存在并不断的运动,不仅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而且实验的设计别具特色,散发出创造的灵气,对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大对实验的分析力度,扩大实验效果

实验完成之后得,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满足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更要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许多教师急于用实验现象、实验事实建立概念与归纳规律,而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结论的分析,没有充分拓展实验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导致性质及规律的得出较为生硬,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扩大实验效果,我在实验教学中加大了对实验的分析力度,以教师设疑、释疑为主导,以学生质疑、解疑为主体,从多方位、多角度探讨问题的答案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分组实验后,我根据实验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些问题供学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在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认真、热烈的讨论,我再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但巩固、强化已有知识,而且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也结合实验提出如下问题:(1)这里使用的药品为什么不是碳和氧气,而是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下?(3)收集二氧化碳时为什么插入集气瓶的导气管要接近瓶底?(4)二氧化碳为什么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实验、观察、探索、发现、讨论、总结”等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会动脑、动口、动手,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会对知识、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推广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创新性地学习新知识,培养学习的兴趣又能在学习中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亲身体现到再创造的乐趣。

3、优化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可涵盖很多方面,既能从教材中挖掘,如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条件的优化、最佳合成方案的选择等,还可以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而拓宽了化学实验的功能,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笔者认为用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同一个实验任务,或者同一装置的多用途性,最能体现实验设计思路,最能展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物理变化:分离空气;化学变化:电解水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再通过对装置、反应条件的分析,回忆实驗细节,领悟实验操作思路,然后再写出方程式(还可说出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类型),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探究能力。

又如图2的装置,它有多种用途。它用于净化气体(即洗气)、 用于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用于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用于检验气体、用于干燥气体、用于吸收尾气等。

4、以实验题为训练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

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将所有实验很好的完成,我们只能通过以以实验题为训练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实验题的训练要有三个原则:题要少而精,讲解要启发讨论,注重方法与能力。这个实验迁移能力,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实验基本技能后才能进行。首先要很好得完成书本的分组、演示、选做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的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这四种盐。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根据铵盐的特性,一般都能想出解决方法。在实验练习中要使学生形成遇到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从其它角度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通过前面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不难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但在选择反应物时,受氢气反应原理的影响,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制取氢气,而大理石只能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

几年来笔者坚持采用上述一些方法,不断为化学实验构建有效教学策略,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化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以往的要我学、苦学转变为我要学、乐学,学生的实验、探究和质疑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关于初中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说明. 2004.

[2]华东师大乐翠娣教授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3]《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http://www.xzbu.com/9/view-65743.htm

猜你喜欢
迁移反思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现代人类迁移与信息、文化流动的双向不对称现象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