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参与者自我实现与人本主义管理

2015-01-08 19:49吴伊静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我实现休闲体育

吴伊静

【摘要】从休闲体育管理现状出发,根据休闲体育参与者特点,分析了自我实现对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影响,论述了休闲体育中人本主义管理本质以及人本主义管理在休闲体育管理的组织实施过程。

【关键词】休闲体育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57-02

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健康、关注生活,更多的人开始关于幸福与休闲的讨论。幸福指数、存在价值、自我超越、高峰体验等心理名词被更多的人识记。21世纪,休闲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深呼吸、慢生活”变为一种时尚,曾经开门七件事如今也即将演变成八件: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休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休閑体育日渐兴起,深受人们的喜爱。体育源于游戏,它能带给人的身心带来愉悦和放松,是当代人们闲暇之余休闲生活中的首选方式和重要内容。如今,休闲体育不断发展,参与人数日渐增多,休闲体育的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社会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管理以满足休闲体育参与者的需求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对休闲体育参与者的自我实现以及人本主义管理在休闲体育中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宗在对休闲体育管理有所借鉴。

一、休闲体育参与者特点及自我实现的内涵

(一)休闲体育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的管理主要是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相对于由政府负责的宏观管理的微观管理主要由体育休闲俱乐部、协会、文体站等机构进行。就微观管理机构而言,政府管理机构制约着其管理职能和效力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等。

(二)休闲体育参与者特点

1、参与人群的广泛性

休闲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或学校体育,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一种身体锻炼活动。任何参与者,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可以参与到休闲体育之中来。不同于竞技体育或学校体育,它没有诸如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年龄、身份等要求。《庄子》中记载远古先民“饥则思食,食饱则鼓腹而游,渴则思饮,饮足则跳跃自娱”。这说明了人的自然属性与休闲体育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导致了休闲体育参与者较为广泛。

2、参与人群的主动性

在休闲体育中参与者作为被管理者可称之为管理的客体。同样作为被管理者,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学校体育中的学生他们被动的在接收管理,而休闲体育由于其涉及面比较广,自由度极大,参与人群的不确定,在对其管理中不是被动的接收管理而是主动性在影响管理。

3、参与人群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休闲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参与者在闲暇时间通过体育项目达到休闲,愉悦身心的目的。闲暇时间的确定对于每一个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突发时间、身体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难以一致形或成统一要求,随意性较强。在管理中对休闲体育参与时间进行分段是不恰当的。 另外一方面,由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不同,参与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大体上可分为健身类休闲体育、探险类休闲体育、民俗类休闲体育、棋牌类休闲体育等。

二、自我实现对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影响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通过实践活动,自觉培养自身的个性,发展自身的能力,顺应社会的需要,以不断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过程。追求自我实现是体育参与者的自觉的存在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1、自我实现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动机,强化参与行为

西方学者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成为”人的过程,是寻找生命意义、实现自我和人性回归的过程。休闲体育参与者不再是竞技体育的手段或工具,人在休闲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提升,休闲体育更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作为人本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休闲体育通过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参与者在休闲过程中通过享用、享受、享尽生命权力和身体活动权力的过程,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种自我实现能进一步激发休闲体育参与者的自我参与动机。

2、自我实现有利于参与者的独特个性

休闲体育项目极为丰富且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冒险性、趣味性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充分的表现自身的能力、施展个人的才能,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愉悦达到自我实现。这种身心的体验是自然的,自由的,非社会功利为目的的轻松、舒畅的心情和乐趣。休闲体育参与者可以得到归属于群体的崇高感、亲情之间的伦理感、服从于规则的道德感、相互关怀和沟通的信任感、对新鲜事物追求的求知感和美感,以及形成强烈竞争、协作意识的独立人格,这些都会对发展、健全和调节现代人的心理发挥重要作用。

3、自我实现促进参与者的人际交往

休闲体育不仅是娱乐、健康的载体,也是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的润滑剂,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自我实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参与者通过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增强自信,在某种意义上扩大了生活环境、生活内容,使人们不断地认识他人,并重新认识自己,适应变化着的新环境,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人本主义管理在对休闲体育管理的实践

(一)休闲体育中人本主义管理本质

“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强调人的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和自我创造。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是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模样,实现人的全部全能的欲望。休闲体育的本质符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论述,通过满足休闲体育参与者不同的心理需求,来达到参与者的自我实现,发挥潜能,这更倾向于人的本质。所以,在休闲体育管理中,只有清楚地掌握休闲体育管理者、参与者的心理需要因势利导,实施人本主义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二)休闲体育人本主义管理方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人本主义管理是将人放在管理的核心地位,重视人的多层次需求和全面发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休闲体育的管理中应坚持以休闲体育的参与者为主体,特别要重视参与的个人尊严以及在运动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休闲体育管理是更好的为了项目参与者服务的管理意识,在管理中对待不同的参与者、人群力争做到亲民化、利民化、惠民化。如,在制订计划时应考虑多进行指导性的计划而不是指令性、强制性的文件规定。提供的休闲体育场所应该较为广泛,保障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便。

2、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由于休闲体育参与者的休闲行为是自愿的、主动的,因为他们具有絕对的选择权。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休闲体育场所的建设、安排、装饰等方面要体现人文关怀,要为休闲体育参与者提供轻松的休息及娱乐环境。充分尊重参与者的选择权,不要将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参与者身上。而在具体的休闲体育活动中,组织形式、内容力争做到丰富多样,使参与者在不同的项目中身心愉悦地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实现自我。

3、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根据休闲体育参与者的不同,深入了解其内在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按照人本主义管理中“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休闲体育参与者的不同需要,营造参与者在精神层面的自由天地,通过不同的激励形式,让参与者在休闲体育中不断的实现自我价值。

四、小结

有效的管理方式无疑是促进休闲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本主义管理更能满足于休闲体育参与者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因此在管理中应牢固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注重营造良好、和谐的活动氛围,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让体育参与者不断的自我实现,强化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由被动的接收管理变为主动的迎合管理,最终促进休闲体育事业的科学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许青生.试论闲暇体育与其教育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 曹卫.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4] 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王建平.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自我实现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
自我实现视域下志愿精神的培育
中国戏剧评论“死水微澜”现象之我见
被遗忘的心理学经典
关于“自我实现”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