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 有效建构——“静电的利用和防范”一堂课的“体验”设计与思考

2015-01-08 07:10王立斌
物理教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避雷针静电除尘

王立斌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 200433)

1 背景

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通过教育者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通常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它们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价值.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必须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甚至完全依赖接受性学习(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被动,为此,当前在物理教学中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二期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1-2]

静电很奇妙,学生很有兴趣;但是静电实验易受干扰,受环境(例如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效果不明显,所以教师在讲解“静电的利用和防范”这一堂课的时候,较多停留在口头上、黑板上.上海市“二期课改”倡导的“体验性教育”、“研究性学习”,引发了笔者深入的思考.能否给学生增加一些静电方面的体验呢?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重新建构了“静电的利用和防范”这一堂课,增加了学生的静电体验.下面就是这一堂课的“体验”设计及设计思想.

2 体验设计及设计思想

体验1:静电除尘实验.

体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高压静电发生器、静电除尘演示仪.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和静电除尘演示仪.

(2)在除尘演示仪内放入烟尘.

为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较浓密的烟雾,可之前收集在其他的容器中.但由于烟雾在容器中本身就会吸附和沉降,所以最好是随制随用,而且实验时,要迅速放入,尽快增加电压,对比效果才更明显.

(3)打开静电发生器开关,增加电压至3×104V,即可看到烟尘迅速消散.实验效果如图1(除尘前)和图2(除尘后)所示.

图1

图2

在笔者的实验中,正负两极(径向)距离约7cm,电压增至2.5×104V时,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烟尘消除现象.但电压越高,烟尘消除得越快,而烟尘消除得越快,视觉对比越明显,实验效果就越好,所以,笔者建议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要留有适当余量.本实验可让学生参与操作,但要注意安全.

设计思想:经济的高速发展,意味着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矿物资源转化为工业原材料和产品,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抛向大自然.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滚滚浓烟中就含有大量颗粒状粉尘,它们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我们要发展,但不要浓烟,怎么办?静电能做到.

采用了除尘技术以后,从烟囱的排放物中,再也看不到浓黑的烟雾了.静电除尘已被人们公认为是高效可靠的除尘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除尘领域,[3]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4-5]

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不难理解,效果图也可以找到.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此重要的技术,如果仅停留在“听说”阶段,学生难免怀疑.而如果能亲眼看到静电除尘的效果,体验静电除尘的高效,不但可以对静电的利用形成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用科技践行环保的种子.

体验2:静电潜像.[6]

体验类型:学生实验.

实验器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一套实验仪器(含有机玻璃板1块、蒸发皿1个、记号笔1支),丝绸(或者类丝绸布料)、面粉.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清洁有机玻璃板板面.在日常的存储或者使用中,由于摩擦等原因,板面可能已带有静电,这将影响后续实验效果,所以,在使用有机玻璃板之前,应使用清水洗净,再用普通棉质抹布(或纸巾)轻拭擦干.注意,要避免使用化纤材质的抹布,减少在擦拭过程中因摩擦而引起的静电.

(2)制作“静电笔”.用丝绸裹住记号笔(或其他笔)尖即可.如图3所示.由于笔被丝绸裹住在板上书写时,笔迹势必要变粗,所以在选择记号笔时,应选择较细的.“静电笔”的制作原则就是保证有足够厚度的丝绸与板面接触,并且笔迹的粗细要偏细为好.

(3)写“静电字”(或画其他静电潜像).用“静电笔”在有机玻璃板上按正常笔画顺序摩擦写字,每一笔画写2~4次为宜.摩擦次数过少,最后显影出来的字笔画不够清晰;摩擦次数过多,最后显影出来的字笔画过粗,甚至笔画间重叠,使得对比不突出.

(4)显影.写好“静电字”后,将有机玻璃板竖起,用手指尖捏取少量面粉,在有机玻璃板写有静电字的一面均匀撒下,让面粉颗粒飞过板面,如图4所示,静电潜像即可显现.由于有机玻璃板在擦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额外的静电,这些额外的静电也会吸附一些面粉,所以待静电潜像完全显出后,保持有机玻璃板面竖直,轻轻敲打,震落冗余面粉,即可得到对比清晰的潜像显影.如图5和图6所示.

图3

图4

图5

图6

设计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到“静电的防范与利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静电复印的基本原理作为典型案例,几乎是必讲的.那么如何将静电复印的过程讲清楚,就成了一线教师备课时候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静电复印技术的核心原理中,在硒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是最为重要的过程.此过程通过教师讲解,对学生而言虽然不难理解,但是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怀疑.

如果学生能亲自制作一幅静电潜像,并将其显现出来,这种自主体验无疑会加深学生对静电复印技术的理解,增强静电利用的认识.

带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在准备静电复印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重新设计了实验,对静电潜像实验进行了改进,使该实验具有较高的易操作性和可靠性,便于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式学习.

体验3:电火花的危害——自助加油时因静电致油枪起火.

体验类型:视频体验.

视频来源:互联网.在各大搜索引擎或者视频网站中输入“加油站,静电起火”等关键词即可搜索到相关视频素材.

视频截图如图7所示.

图7

设计思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静电引发的事故灾害并不罕见.上网搜索一下关键词“静电事故”,可以看到很多报道.但文字和语言的介绍,相对于图片和视频而言,冲击力不足,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果选用工厂类静电事故后的图片,则会由于情境设定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互联网上的资源极其丰富,使用得当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加油站自助加油时因静电起火的视频,能很好弥补文字和图片的不足,贴近生活,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配以教师简单的提问(没有明火引入,为什么起火了?)、解释(静电火花引发的事故)和展开,静电的危害,不言自明.

体验4:避雷针原理.

体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高压静电发生器、尖端放电演示仪.

实验步骤:

(1)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和尖端放电演示仪.

(2)先调节尖顶和球顶的高度,使得球顶和尖顶等高.打开静电发生器开关,增加电压至发生放电现象.观察完毕后关闭静电发生器开关.

(3)再调节尖顶和球顶的高度,使得球顶明显高于尖顶.重复操作2.

实验效果如图8(等高时尖端放电)和图9(有明显高度差时高处易放电)所示.

图8

图9

设计思想:闪电是生活中另外一种常见的 “电火花”,它是自然界的巨大的静电放电现象.信息时代,学生在新闻图片或者影视作品中常可见到雷击现象,雷击事故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如何“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雷击的伤害”?这个问题一般学生也能回答得出来——使用避雷针.可是避雷针的原理是什么?安装避雷针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这些问题学生就比较模糊了.

实际上,在防雷避雷领域里,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而代之以“接闪杆”.[7]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避雷针刚刚出现在中国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正因为这个原因,也有人建议将避雷针改名为引雷针,但总的来说,还是接闪杆这个名称最为贴切.

一套简单的仪器,两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创造一次近距离的观察、体验,而后静电放电的规律就已经呼之欲出,教师此时再讲解就水到渠成了.

3 总结

自主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精神,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主体验式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被充分发挥出来,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自主体验式学习,把学习与应用的过程直接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学习放在真实的情景中,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更有利于学生明白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意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

因为认识到了体验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教育决策者和研究者们都赋予体验很高的地位.各地的课程改革都强调了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体验应成为课程论和课程改革新的价值取向.[8-9]

本文是笔者按照物理新课程理念,针对“静电的利用和防范”这一堂课,构建的一篇以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本文中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增加了学生对静电的多方面体验.相对于单纯的口头介绍,让学生亲眼看到静电除尘的高效,亲自制作一幅静电潜像,这些体验设计,把知识由纸上的平面介绍改为情景的立体再现,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贴近生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例如,静电除尘实验的演示,可使学生理解处理工业雾霾的方法,提高用科技践行环保的意识.静电潜像的制作,可帮助学生理解复印机的核心原理,感受科技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加油站静电事故的视频,可使学生认识到电火花的隐患其实并不遥远,从而在易燃易爆物品处(例如加油站)提高安全意识.尖端放电实验,可使学生理解避雷针的基本原理,了解科学防雷避雷的方法.

(3)实验易操作,现象明显,可靠性高.高压静电发生器的使用,避免了一般静电实验效果不明显,现象可重复性低的缺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请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亦可达到良好实验效果.在静电潜像中,“显影剂”——面粉的使用,既提升了实验效果,又降低了实验“成本”,便于将演示实验推广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科学体验.

“静电利用与防范”的形式、方法很多,在有限的高中教学时间里,面面俱到地介绍、讲解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从生活出发,增加学生的科学体验”,就成了这节课内容选取的主要依据.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生成问题,引发思考,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拉近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教学设计,经课堂实践检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一句“(物理)真有趣”就是最好的诠释,其深远意义恐不是分数能衡量的.

1 陆伯鸿.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的改革要点[J].现代教学,2005(3).

2 上海教育.《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http://www.shmec.gov.cn/web/search_engine.php.

3 王显龙,何立波,贾明生,陈恩鉴.静电除尘器的新应用及其发展方向[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3).

4 王志勇,邓高峰,徐昭炜,王智超,李增和.静电式空气净化器对PM2.5净化效果研究[J].环境与健康,2013(7).

5 堀邦夫,太田敏明.静电式汽车空气净化器[J].国外汽车,1984(1).

6 王立斌.静电潜像实验的改进研究[J].物理教学,2014(8).

7 千素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宣贯[J].电气工程应用,2011(4).

8 李铁美.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避雷针静电除尘
不等高避雷针最小保护宽度计算方法研究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避雷针的发明
如何鉴别及选购一台好的石材除尘设备
静电
超级英雄静电侠
高炉喷吹焦化除尘灰生产实践
避雷针的由来
静电魔力
农村卫星接收、电视发射天线避雷针的简易制作及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