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M 与钻石模型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路径优化——以无锡市为例

2015-01-08 07:27黄涛珍
学术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无锡市集群竞争

杨 立,黄涛珍

一、引 言

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协同效应、品牌效应是其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等进行了研究。 Michael Porter[1](P13-151)将产业集群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结合,提出著名的钻石模型,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集群企业之间充分竞争而形成的创新机制。 Tim Padmore 和Hervey Gibson[2]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三要素对六因素的模型, 包括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s)、市场(Markets)等要素,简称GEM 模型。 王缉慈[3]认为同种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方上有机地集聚,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 魏守华,石碧华[4]认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包括直接经济要素竞争优势和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 蔡宁,吴结兵[5]认为企业集群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资源整合能力。 赵卓,孙燕东[6]认为其主要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 罗文章[7]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黄建康[8]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刚性,并提出超越刚性的相关路径。 刘友金[9]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提出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N 改进模型。 对于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方面,支燕[10]认为物流需求与资源的集聚性、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植根性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并分享区位集中创造的效益。 章建新[11]认为应重视区域外部资源,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提升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等。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基础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现代物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 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生态文明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笔者对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相关或辅助产业、企业结构与战略等因素和GEM 模型中的“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s)—市场(Markets)”因素进行整合细分,研究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并进一步提出路径优化策略。

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将影响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因素分为诱导因子、主导因子和支持因子。 其中,钻石模型外层对应着支持因子, 内层包括诱导因子及主导因子,共含有六个主要因素,战略机遇、政府政策和生产要素属于GEM 模型中的基础(G)要素,而市场(M)要素对应市场需求,企业(E)要素则主要涉及企业实力及关联产业等(见图1),以无锡市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图1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影响因子模型

(一)诱导因子

属钻石模型内层,其中生产要素是产业集群的供给要素,而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源于对现代物流业务的需求。

1.生产要素

(1)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是吸引物流企业在地理上集聚从而诱导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决定着集群的空间布局。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带的中心极,长江、太湖及京杭运河间走廊地带。2007 年3 月,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落户无锡,无锡市铁路站为华东地区三个客货特等站之一,无锡市南站为沪宁铁路干线上货运特等站,经沪宁线和新长线与全国铁路连网,沪宁、京沪、宁杭高铁等现已陆续开通。 京沪、沪宁、沪宜、宁杭高速直通京沪宁杭,312、104 国道穿过无锡市。 江阴港口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内河港口型国际集装箱中转站。 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及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提升。

(2)园区建设

物流园区的建立吸引物流企业在区域内集中,促使物流需求集聚,诱导集群形成。 2014 年无锡市拥有物流专业货运场站37 个,仓储面积2500 多万平方米;19 家各类物流园区,占地面积3000 多万平方米,100 亩以上的交通物流基地拥有6 个[12],物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其中,先后规划建设无锡综合、无锡口岸、高新、硕放国际空港、通江、新港、西站、石塘湾、江阴长江港口、江阴保税、宜兴口岸等物流园区。 同时根据园区本身特点及业务需求,进行货运中转站、集装箱货运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已进入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阶段,但未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仅地理邻近不能等同于产业集群,呈现明显竞争优势的物流园区才是物流产业集群的主要表现形式。

(3)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物流网络范围及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是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的有力支撑。 无锡市物流企业已建立了一些专业物流信息服务网站,如物流网,方便及时传递物流信息。2009 年无锡市成立了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园区,并在2011 年启用了国内首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示范重点工程项目。 通过物联网构建物流信息网络,网聚全国在无锡地区的数以万计的运输车辆和无锡的物流资源,供货方和运输企业可通过平台在网上或用手机查看交易信息,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和可靠性。 但物流信息平台等网络建设还不完善,为新型现代物流组织提供较全面的配套服务还有待提升。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所承载的知识、技能消费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现代物流业服务中的各要素都是由人才实现的,包括制度和服务战略、流程制订、一线员工培训等。 2014 年无锡市拥有省级以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产业研究院及企业研究院等近600 家,各级各类学校424所,其中普通高校12 所[13],本专科等在校学生约11.42 万人,但物流教育相对滞后。 位于无锡市滨湖区的无锡大学城、惠山区藕塘职教园、新区等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太湖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每年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不到1000名。 目前无锡市物流业从业人员队伍零散,中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较少,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调查表明,到“十二五”末期,无锡市物流人才缺口将达10 万人,中高级人才需求量超过5 万人,尤其是高级物流技术管理及高素质的物流服务等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缺口达到3 万人。 因此,人才问题已严重制约无锡市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2.市场需求

(1)经济总量

一定高度的经济水平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时,物流水平也是经济水平的反映。当经济发展处在初级阶段时,物流企业很难超越经济的发展而跨入先进行列。 2014 年无锡市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地区GDP 达8205.31亿元, 比上年增长8.2%[13]。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4 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2 万美元,达到2.07 万美元,远超过现代化1 万美元标准,名列全省和全国前列。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471 元[13]。 其中,常住人口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31 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6 元,比上年增长10.1%。 无锡市经济持续增长为其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经济结构

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 2014 年无锡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6.96 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4186.3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62.01 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51.0:47.1[13]。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二、三产业合比达到了98.1%,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物流产业集群市场需求带来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根据北京市、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表明,2014 年北京市产业结构比为0.7:21.4:77.9[14],上海市为0.5:34.7:64.8[15],各自占比和分别为99.3%、99.5%,而无锡市与北京市、上海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消费潜能

消费能力提高可以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需求增长。 2014 年无锡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4.75 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7358 元、15114 元[13]。 商品交易市场发达,市场建设较快发展,年末拥有近百个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大提高。对外贸易持续平稳发展,并在2014年创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41.70 亿美元[13]。 为满足消费增长及市场发展,需建立与之配套、功能完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系统。

(二)主导因子

企业环境是产业集群中的结构因素,决定了物流产业集群的运营效率,属钻石模型内层。

1.企业实力

无锡市已有江苏省级以上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近40 家。 美国普洛斯、联合包裹、联合快递、荷兰TNT、德国DHL、日本住商、新加坡丰树、苏宁物流、国美物流、南方物流以及快递行业中的顺丰、宅急送、“四通一达”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在无锡设立了分公司。 但目前无锡物流业态总体比较零散,企业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水平低,技术装备陈旧,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市有物流单位1.3 万多个,也只是承担了大约7 万辆车的物流营运,产出比相对较低,其中具有100 套运输工具的只占1%左右。有的物流企业是小“作坊”,物流市场中还出现了“马路运输户”,这种零星、零散、零乱“三零乱象”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引起恶性价格竞争和客户不满。

2.关联产业

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植根性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10]。 自2007 年“太湖蓝藻”事件以来,低端的制造业已不适应无锡市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其重要战略举措。 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依托区域经济综合优势,实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双轮联动及有机融合,建立并完善生产服务物流体系。 另外,物流活动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物流交易效率。无锡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立体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苏南硕放机场于2008 年9 月通过国家口岸验收成为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开通航线20多条。 公路密度现达到90.1 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营运航线已开通221 条,具有一定的多式联运条件,并且拥有一批多式联运、仓储、货贷企业,进一步增强了无锡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

(三)支持因子

政策支持及战略机遇可促进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提升,属钻石模型外层。

1.政府政策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无锡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1 年率先在省内成立无锡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扶持的意见》,对重点物流企业和基地实施财政专项资金公开招标。2002 年在“十五”现代物流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批发零售、仓储服务、口岸物流等,规划建设三个物流园区。2007年又在“十一五”物流规划提出使现代物流成为无锡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使无锡市成为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2009 年制定了《无锡市物流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 年)》[16],提出增强物流集聚和辐射功能,提高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在无锡市“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加快江阴港区、空港物流园等物流集聚区。 2012 年3月无锡市政府在 《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中提出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17]。

2.战略机遇

随着现阶段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下降,电子商务逐步兴盛,增加了消费物流需求。2014 年无锡市全年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8502.86万件,比上年增长63.7%[13]。 2014 年江苏省实现快递业务量14.8 亿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01.1 亿元[18]。无锡市快递业务量占江苏省总比为12.5%,已成为全省快递市场的重要中心之一,在2014 年全国快递收入城市50 强中排名第20 名,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南京海关批准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建立国际快件中心监管场所,依托其航空货运发展优势,规划建立苏南快递产业园区,集纳高端快递企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打造“精品物流”填补国内空白,提高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三、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无锡市现代物流产业水平快速提高,政策环境良好,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等,但未形成明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其发展路径有待进一步优化。 根据图1 中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影响因子模型,将其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优化策略分为基础、企业、市场三个层面。

(一)基础层面

基础对应着支持因子和诱导因子中的生产要素等相关因素。

1.加强基础建设,打造智慧物流

合理规划并加强现代物流信息网络、运输网络、物流园区等基础建设,打造智慧物流示范基地。2012 年无锡市物联网产值突破600 亿元,2013年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增长了47.2%,仅2014 年上半年物联网产业同比增长达40%,已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物联网科研、产业和应用推广体系。 借力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搭建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为物流战略联盟等集群新型组织奠定基础。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快物流运输干线建设,改善硬件设施等,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商贸物流、新区口岸物流、惠山区配送物流、锡山区制造业物流、江阴港口物流、宜兴生产物流等园区网络架构。 同时,强化人才支撑,将学校教育、职业机构培训及在职继续教育等形式结合起来,实行物流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所需物流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物流人才,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形成集群优势。

2.完善扶持政策,营造创新环境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有力支持。 但现阶段无锡市物流政策扶持乏力,且部分政策较原则化,操作性不强,造成企业负担较重。 应设立无锡市物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先进物流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物流技术研发等。 同时引导企业争取国家、江苏省级等相关政府资金支持。 完善政府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进投资、研发、销售、金融等物流相关职能型总部,引导其总部企业入驻无锡市物流园区并给予相应补贴。 对达到一定经营业绩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对物流产业集群中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减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建立健全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的土地使用、 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物流业管理,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形势,加速实现苏南硕放机场物流产业由单一航空货运向综合一体化服务的物流转型,促进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及竞争优势的提高。

(二)企业层面

企业对应着主导因子中的因素,包括企业实力和关联产业等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1.提高运营效率,培育龙头企业

现有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服务功能单一,社会分工组织化程度较低,企业数量多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较少,导致物流产业集聚度不高。 应将零散资源进行整合,走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完善物流产品、服务等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政府、教育、科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性和互补性。 发展物流金融,扶持专业监管物流企业,培育中小信用担保市场,解决企业融资、仓储等问题,为物流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真诚合作,可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优势互补,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的集群化、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营运能力和交易效率,共同高效完成供应链全过程物流服务,实现现代物流业态升级,强化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2.整合物流资源,塑造集群品牌

集群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资源整合能力,其动态途径是企业的竞合博弈与集群结构的互动[5]。 应增强物流要素的整合能力及谈判能力,充分考虑集约化流通方式的强大辐射功能,改善资源分散状态以及现代物流业务活动在本区域锁定现象,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通过搜索、生产和供应,寻求建立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与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服务格局, 增强集群整体核心竞争力。 集群内物流企业之间共享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其竞合博弈有利于增强其创新能力,提高差异化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发挥整体优势,获得规模经济。协作竞争优势更易使集群企业进入现代物流前沿地带[19]。在此基础上,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沉淀品牌文化,维护集群整体荣誉感,塑造集群品牌。

(三)市场层面

市场对应着诱导因子中的市场需求, 包括本地和外地市场,是物流产业集群的需求因素。

1.发展区域经济,创造有效需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良好的经济环境又能为现代物流业创造更多有效需求。2014 年无锡市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社会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52.29万辆,客货运量继续增长。 至2014 年底,全球财富500 强企业中有95 家在无锡市投资兴办了180 家外资企业。 2014 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21241.13亿元,相对于GDP 总量8205.31 亿元表明每单位GDP 需约2.59 单位的物流总额支持。 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需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物流一体化,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 同时,在立足本国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逐步提高物流外向度,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促进产业融合,倡导生态物流

物流业作为复合型的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 不仅要与制造业,而且要与建筑业、流通业、农业等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建筑企业、农业公司等将其中的物流业务外包,进一步扩大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现阶段无锡市物流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粗放式经营方式依然存在,应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倡导绿色低碳。 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环保型车辆以降低废气排放从而保护环境,减弱运输车辆噪音,夜间配送以减少交通阻塞,缓解交通压力等。 同时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物流系统,形成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在物流产业集群内培育低碳创新型物流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实现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 语

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物流业整体竞争力及发挥物流产业整体优势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推广先进物流理念和技术, 加强区域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创造物流需求,扩大集群网络,培育创新链条,强化主体创新能力,提倡生态物流,塑造集群品牌,强化政策效果,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王锡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Tim Padmore, Hervey Gibson. Modeling Systems of the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 J].Research Policy, 1998,(26).

[3]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 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4]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5]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 J].中国工业经济,2002,(7).

[6] 赵卓,孙燕东.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J].经济问题,2004,(10).

[7] 罗文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经济学分析[ J].求索,2004,(8).

[8] 黄建康.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刚性及其超越路径[ J].经济问题探索,2004,(8).

[9]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 GEM 模型解析与GEMN 模型构建[ J].中国软科学,2007,(9).

[10] 支燕.物流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研究[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

[11] 章建新. 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J].经济问题,2006,(5).

[12] 苏锡常三市2014 年物流总量呈现上升趋势[EB/OL].http://su.people.com.cn/n/2015/0303/c154780-240465-99.html,2015-03-03.

[13] 2014 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wxtj.gov.cn/tjxx/tjgb/108843.shtml,2015 -02-16.

[14] 北京市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1502/t20-150211_288370.htm,2015-02-12.

[15] 上海统计.2014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502/27-7392.html,2015-02-28.

[16] 中国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物流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 年)的通知[EB/OL].http://www.wuxi.gov.cn/web101/wxqk/gazette/gov_file/418712.shtml,2009-10-29.

[17] 无锡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N].无锡日报,2012-3-10.

[18] 江苏省统计局.2014 年苏州、南京快递业务收入和快递业务量均居全国前十位[EB/OL]. http://www.jssb.gov.cn/tjxxgk/tjfx/tjxx/201501/t20150130_253059.html,2015-01-30.

[19] 陈云萍.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形成模式[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

猜你喜欢
无锡市集群竞争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感谢竞争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