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龙
小学体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兴趣,锻炼其健康的体质,帮助其树立终生体育的观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体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1 改变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在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心目中认为体育就是体操、排球、足球、田径等活动,而现代化的体育是以竞技体育为主,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1.1 可以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为世界所共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体育的发展。但是,小学体育作为一切运动的基础发展前景并不是十分乐观,小学体育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而是通过运动这一载体传承民族精神和精神文化,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栋梁,只有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切实的掌握传统体育教育的精髓,才能使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1.2 促进新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的推行
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淡化了竞技要求,坚决地取缔损害小学生健康的课程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引入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1.3 促进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共同发展
体育活动的本质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心理、生理的共同发展,而小学体育又必须具有特色,体育教师必须引进特点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4 是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学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提高的重要阶段,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为我国体育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全面振兴。体育在功能上深深烙印着政治与经济的痕迹,小学体育作为体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不能摆脱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样体育的兴衰与关乎政治谨防、经济的发展。在小學中顺利的开展体育活动,普及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也势必会提高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步伐。改变小学体育的传统教学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也有利于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2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2.1 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定,内容单一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固定的教学模式,45分钟的课堂包括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模式固定死板。教学内容单一,变换基本不大,很难适应现代教学内容的需求,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师生基本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
2.2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状况
一般小学体育教师只是根据教程标准设置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方法,往往会忽略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分层次教学。在小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层次不齐。而教师的教学又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易于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消极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2.3 传统的体育课堂结构教学效果不明显
教育部在设计教学大纲时,没有切实的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没有准确的分析学生的爱好、兴趣、情感、需求等,只是单纯地通过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了体育理论知识,锻炼了身体,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是囫囵吞枣的学习,没有灵活的掌握日常体育锻炼的,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
3 如何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新的体育课标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所选用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全面的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9月正式在全国颁布实施了体育新课标,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举措的出现和推行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创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好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常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并不是简单地依赖游戏、故事、生动的情景,而是通过教师生动智慧的语言、鼓励的话语、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创建的。首先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景,运用知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性;然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友好互动,鼓励学生进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身体、心理在课堂中都得到尊重与升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分析、发现的全方位人才,才能顺利有效的提高学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创新多形式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师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每一节课都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准确、适度,并进行有效引领。传统小学教学内容是在小学阶段完成学习田径、体操等趣味性缺乏的体育项目,不管小学生的兴趣如何都进行一定课时的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应付了事,不想学也不好学会,结果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学标准完成了学习内容,却没有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和吸收,小学结束后没能掌握一项体育技术。
3.3 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使得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闲着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小学体育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不仅传授知识,也要诱导学生积极学习,更要学会鉴赏学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使得学生生动直观的领悟教学内容的真谛,有意识的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
3.4 在传统教学中扬弃自如,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在实践中走出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进而继承发展,又要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引进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强烈的画面刺激下开心积极地学习。使得小学生可以在优美准确的范例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在基础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总之,创新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智育、体育、德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