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闻一多的“三美”浅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本

2015-01-07 11:50廖文丹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美林徽因

廖文丹

摘 要:作为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爱的赞歌,而这首诗的英译本却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本文将从闻一多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个角度浅析黄新渠教授和赵彦春教授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英译本。

关键词:《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闻一多;“三美”

1 引言

不同于许渊冲先生的“音美”、“形美”、“意美”,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文章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应当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强调“新诗格律化”,诗歌翻译带着“镣铐”来“跳舞”,该理论后被称为中国现代诗学翻译的奠基石。林徽因与闻一多同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两位诗人在诗歌的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本文选择从闻一多的“三美”理论来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的英译本,相信这样更为贴切,也更能表达出这首诗所孕育的内涵。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爱的赞歌,目前已有的译本共有7个,但究其内涵,笔者还是认为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故选择了黄新渠教授和赵彦春教授的译本,但这两位译者的文本表达和用词造句上都值得深究。

2 音乐美

“三美”理论中,音乐美是首要的。闻一多先生称,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引起共鸣,是因为格律,并在提出了带着“镣铐”来“跳舞”的要求,这里的脚镣指的便是——格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说过:“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必有过于前人者”和闻一多的“三美”相得益彰。在新月派看来音乐美是诗歌的血脉和声音,是不可或缺的。林徽因先生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句句都洋溢着音乐美,整篇诗歌朗朗上口,全诗一共19句,有12句押/an/韵,还有两句押/ang/,文中一共重复出现了11个“你”字,使用“夜夜”,“一树一树” 等叠词,不乏排比和倒装句式,使诗歌的格律更为灵动。

翻译这首诗歌的首要问题就是重现原文的格律。黄新渠教授的译文中多“d” “g”结尾的单词,使用“up and down”这样的词语,使译本朗朗上口。而赵彦春教授的使用了“day”“gay”“fay”等十一个发/ei/音的词作为韵脚结句,与原诗十二个/an/韵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使用了“are”,“tree”等有相似点的单词,以及一些以“delicate”、“hope”浊辅音结尾的单词,来做修饰,填补,完美展现了译本音律之美。

3 建筑美

闻一多先生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节行之间要对称,均齐,他指出中国的文字——象形字,本身就能引起视觉上的共鸣。林徽因作为诗人和著名建筑学家,在她的诗歌中也巧妙的融和了这一身份。相比于闻一多诗歌过多拘泥于节行之间的齐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整齐中不乏灵动,全诗一共分为5节,除第一小节分为三句话外,其余四节,每节四句,字数大多在8字左右,但诗歌不局限于节段。

两译本的营造上则各有千秋,黄新渠教授的译本为营造诗歌的建筑美,将原文第一段的三句增译至四句,从而使译文分为5节,每节分为四句,每句话的翻译控制在6-8字左右,从而使整篇文章整体十分对称与整齐,也更符合闻一多先生所描绘的建筑美。而赵彦春教授的译本则更灵活,句式长短不一,每句字数在4-11字中间,但同时一些句式的表达上达到了与原文完全对称。但本文以该诗的第一小节为例:

原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黄译:I think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Sure,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Your laughter has lit up all the wind,

So gently mingling with the spring.

赵译:I say you are this worlds April day

Your giggle lights up wind from all around

Your spirit in the brilliance of spring dances a roundelay

4 绘画美

闻一多先生的绘画美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诗歌中词藻的选用,他强调诗歌的语言得美丽又富有色彩,能带读者走进诗人的画面中。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林徽因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喜悦,用云烟、黄昏、夜月、雪、芽等一系列意象,以及鹅黄、嫩绿、莲白等明亮的色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四月天景象。

这样的四月天画面,对译者的在用词造句要求甚高。诗中的“鹅黄”、“芽的嫩绿”两个颜色上,黄新渠教授用了“light yellow”和“budding green”,而赵彦春教授则按照原文选择了“yellow like a gosling”,“ greenness of a new sprout” 。“鵝黄”释义是,像小鹅绒毛的颜色。现在一般用“light yellow”。因而相比之下黄教授的色彩译本,既不失色彩与情感,也简洁明了,而赵教授的则过于执着与原文。同样在文中大量的意境的表达上,两译者的选择也各有特色。“笑”——黄教授用的是 “laughter”,释义为欢笑,哈哈大笑,着重于孩子的欢笑声而。赵教授“giggle”,则指的是咯咯的笑,指女孩谈论的笑容,看中的是母子之间的沟通时的笑声。再看“细雨”一词,黄教授用的是 “fine rain”指细雨,但会让人想到的是“及时雨,好雨”,而赵教授用的“drizzle”则指的是英文中特指的毛毛细雨,则更能展现那种细雨飘洒花前的景象。倒数第二句 “你是温暖,是希望”,黄教授用的是 “full of warm hope”,将温暖和希望合并成温暖的希望,但似乎与原文的表达有所出入,没有传达出作者的本意,但赵彦春教授译为the warmth and the hope,则更贴切,合理。

5 结论

通过黄新渠教授和赵彦春教授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译本对比可以发现,就闻一多的“三美”而言,黄教授在建筑美营造上更为符合原诗,而在音乐美上赵教授的译本展现了原文音乐美,实属难得,在绘画美上,这两个译本都营造出美轮美奂的四月天,毋庸置疑,两位教授的译本都展现了原诗的“三美”。同时也能意识到,以闻一多的“三美”视角来看中国现代诗歌的翻译,尤其是新月派诗人的原作,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意识到译本的不足,“三美”更是完善中国现代诗歌翻译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

参考文献

[1] 陈敏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语言艺术[J].文学教育,2012,(6)

[2] 段春红.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及其英译诗作的文体学分析[J].语文学刊,2015,(4)

[3] 蓝棣之.作为修辞的抒情林徽因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地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 林徽因.林徽因文集·文学卷·附文[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5] 梁婧.论三美理论在新格律诗中的体现和意义[J].青春期刊,2013,(3)

[6]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 3 卷[M].北京: 三联书店,1982

猜你喜欢
三美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命题、冲突、思考——评歌剧《林徽因》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