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判公开原则的研究

2015-01-07 06:40蓝颖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制度完善现状问题内容

蓝颖

摘 要:审判公开俗称阳光下的公正,其作为防止司法腐败,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原则之一,现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首肯和普遍采用。我国《宪法》在125条对公开审判的规定意味着审判公开在我国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并且这一原则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也得以体现和贯彻。本文先概述了审判公开原则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并且应当正确认识该原则在我国目前的实践现状,为后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对审判公开原则的简要探讨,希望推动司法公开的进程,让审判权在公众的监督下健康地运行。

关键词:审判公开;内容;庭审直播;裁判文书;现状问题;制度完善

1 审判公开原则的内涵

审判公开原则是指除法律明确规定的几类特殊案件外,法院在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时应公开进行,公民可以到法院旁,新闻记者也可以采访报道。

有学者认为,“公开”的标志一般表现为:开庭前法院先期发布公告,公告开庭的时间和地点、案由、被告人的姓名;审理过程公开,即法院审理案件的活动包括证据的提出、调查与认定等,应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公开的对象既包括向当事人公开,也包括向社会公开,不禁止公民旁听和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审判结果公开,即判决书的内容应以公开的形式宣布。作为审判公开原则的例外,立法同时规定了几类特殊的案件,比如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件实行不公开审判,只允许本案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有关的司法人员参加,禁止公民旁听和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2 我国审判公开原则实践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审判公开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我认为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2.1 較之法庭审判公开,审判全过程的公开不够

一方面,除庭审阶段外,其他阶段未被纳入公开的范围;另一方面,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秘密活动影响到公开审判。如法官与律师、当事人单方接触,审判委员会仅听汇报即定案制度,上下级法院的内部请示汇报制度等,都意味着实质性活动的庭外话、秘密化,致使公开审判内容的限制与实际意义的降低。

2.2 较之向社会公开,向当事人公开的重视不够

这不仅仅表现为上述种种现象,而且也表现在证据方面。1.证据展示程序的缺乏,使当事人双方都缺乏对他方证据的全面了解,如在刑事诉讼中,控方证据不为被告所全面了解,即使庭结束,也可能有相当多证据不为控告出示,未被辩方掌握;2.由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没有建立起来,一旦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法院没有任何可以强制其出庭的有效办法,实践中多采用由审判人员宣读证人证言,这就使当事人的质证难以进行;3.由于法律规定,法院调查证据是否通知当事人在场由法官决定,实践中多采用秘密的方式进行。

3 我国审判公开原则的完善

3.1 充分正确利用新闻媒介

伴随着庭审公开改革的全面深入,新闻媒体日益成为庭审公开的重要途径。对此,法院应当主动敞开大门,摒弃司法神秘主义,保障新闻媒体的监督,至少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1.完善媒体关于案件报道的相关法律制度。允许媒体报道案件相关情况是审判公开化的彰显,但立法必须为媒体的报道划定严格的界限。

2. 法院应当给媒体的报道创造便利,主动与媒体“交朋友”,尊重媒体的报道。其一,建立案件新闻发布中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法院应当主动发布案件相关信息,抢占话语权,避免案件评价偏颇 ;其二,设立媒体专席或者媒体工作室,为其报道提供相关材料,但禁止媒体在法庭内拍照、录音和录像。

3.2 完善审判文书公开制度

对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裁判文书公开的步骤应作明确规定。第二,统一规范裁判文书格式,要求法官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第三,把判决理由作为裁判文书的重要内容,改变现有的文书制作模式,明确法官的义务和职责。第四,完善裁判文书公开途径,釆用多方面的公开方式。

3.3 完善旁听制度

我国在建立旁听制度的过程中应对新闻媒体旁听的设置重点规范,因为媒体也有广泛的代表性,对其进行特殊的照顾也是合理和必要的。到底应该分给媒体多少席位,法院分配位置的时候不应该偏袒任何个人或个别媒体,以保证分配的公正、透明。还应该理清旁听人员应该按何种程序产生,对特殊人员是否应该优先配置,对新闻媒体的旁听是否有倾斜设置等问题。

3.4 完善诉讼参与人及相关媒体的救济制度

为了防止审判公开成为一纸空文,除了要完善法院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外,还要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保障机制。比如建立审判委员会审查制度,建立新的救济制度来弥补这些不足。

注释

[1]刘家兴、王国枢、张若羽等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88。

[2]唐炳红、王艳:《论审判公开与庭审直播》,载《当代法学》,2001(6)。

[3]左卫民、周洪波:《论公开审判》,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3);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157。

[4]成代军、蒋丽:《立案公开视角下基层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的缺陷、完善、落实》,蒋惠岭主编:《司法公开理论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305。

参考文献

[1]刘家兴、王国强、张若羽: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蒋惠岭:只有公开审判,没有内部“司法”——司法公开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3]高一飞、龙飞:司法公开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4]唐炳洪、王艳:论审判公开与庭审直播[J],当代法学,2001(6)

[5] 王亚明:审判公开的价值权衡与路径选择[J],法律适用,2013(3).

[6]高一飞:庭审直播的根据与规则[J],南京师大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制度完善现状问题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司改背景下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制度之完善
浅析股灾中的中国式熔断机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主要内容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