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江
摘 要: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实现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的全面提高。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可以让高校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从而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立足时代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项目,《在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中构建党校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编号:DJA15012
1 新时期高校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的重大意义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一批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大计,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主力军。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后备军,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他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让他们熟知党的方针和纲领,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坚持群众路线,用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武装大脑,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任。
2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
2.1 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党员意识有待提高
从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较高,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涨,能够以身作则发挥好党员的作用。但是,随着党员数量的急剧增加,一些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不强,思想上跟不上党组织发展的要求,学校又忽视了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于入党有着一定的功利心态,不是出于对党的热爱和拥护才积极入党的,是因为考虑到报考公务员,国企等很多职位,对党员都会有优势,思想动机不纯,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党员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
2.2 重视入党前的培养,忽视入党后的教育
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非常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工作,但是当他们成为党员组织的一份子之后,却忽视了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入党之前努力学生党章,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思想素质和政治修养,入党后却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有更大的进步。有些学生甚至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既然党组织已经吸收了我,就证明我已经符合党员的标准了,就不需要在做其他方面的努力了。”挫伤了学生党员进步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
2.3 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模式和方法,主要是开展一些课堂教育活动,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并要求他们定期写思想汇报和总结材料,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不能把学习的先进理念应用于现实中,不能有效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长此以往学生还可能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到党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2.4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现在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渴望接触新鲜事物,新媒体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些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党员很可能过度沉迷于此,忽视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现实交流,严重者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虚拟性比较强,学生可以匿名与人交流,也可以随意传播虚假信息而不受任何约束。长期处于这种交流方式之中,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就会淡薄,甚至还可能出现一些网络诈骗等严重事件,严重制约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
3 新时期高校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的具体对策
3.1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掌握新技能
受到年龄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教育工作者沿袭旧的教育理念,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较少,对于微博、微信的了解比较少,出现了与大学生沟通渠道脱节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党员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不便。因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正确看待新媒体中的各种沟通方式,并能够局势俱进,掌握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为教育工作开辟新的道路。
3.2 提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对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着兼职现象,一般由辅导员担任,教育质量不高。因此,高校要建立一支素质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工作队伍,能够及时了解新时期党的工作方针的内涵,并把它们传递给学生党员,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党员一起进步。
3.3 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质量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要坚持“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方针,及时发现学生中表现良好、成绩优秀、思想先进的分子,提前对他们进行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更高的提升,当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政治信仰符合党员的标准时,就要吸收进来。当学生积极分子成为正式党员之后,也不能忽视教育和管理,要加强他们的理论认识,能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3.4 采用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新时期对学生党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坚定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之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把所学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高校学生党员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开展学生党员“三下乡”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3.5 建設学生党员新媒体队伍,拓展党员教育工作
当人党员教育工作的老师自身要具有较强的思想觉悟和教育能力,是沟通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的纽带,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他们是从教师队伍中选拨出来的,对于学生各方面的了解都比较多,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优势,更好的拓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负责学生党员教育的老师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利用各种交流软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思想动态,并把特殊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老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向学生传播一些优秀人物事迹,与思政教育结合一起,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
3.6 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和监督机制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与之相符的可考核体系和监督机制,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督促学生党员加强理论学习。高校除了要求党员学生定期提交思想汇报材料之外,还要开展一些讨论和交流活动,让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确保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一言一行,在学生中间保持良好形象,维护党的先进性。
4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新时期高校做好学生党员教育具体对策的探讨,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参与活动中表现比较积极,能给学生起到带头作用,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很大意义。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工作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洋.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穆林彦;曲毅.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3]梁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