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摘 要:中学音乐教师在职业角色定位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音乐教师进行更好的职业角色定位,关系着音乐教学的进步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学音乐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音乐;角色定位;音乐教师
中学音乐教师进行良好的职业角色定位,能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步,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对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也更加重视。中学音乐教师进行良好的职业角色定位,有利于音乐教师树立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素质,促进音乐教师成长和发展,确立音乐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1 中学音乐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职业角色定位观念对中学音乐教师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直以来,音乐学科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许多中学的音乐教师觉得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不强,即使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地位始终无法撼动,中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升学考试,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课时会被其他学科占用,学生对音乐课也不重视,认为音乐课就是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认真学也没多大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把音乐课当作自习课,随意做自己的事,少部分有音乐天赋且善于表现的孩子才会对音乐课有期待感,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音乐教师角色定位很容易固守成规,一成不变。传统的角色定位认为音乐教师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者,音乐教学就是按照教材的要求组织进行,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主动性参与,轻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崇尚西方音乐文化,向学生灌输的也是西方音乐文化知识,认为那是专业的音乐知识,从而忽视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教师是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动和起伏,在这种工作稳定,生活安逸的条件下,中学音乐教师很容易守着自己固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复的音乐教学工作。有的音乐教师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只把自己当作一名传授知识的老师,甚至认为自己所拥有知识已经足够教学生了,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音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低,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科研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较低,多数不能参与论文交流活动。没有新的血液,就不会有新的生机和发展,亘古不变的知识储备,不仅会让音乐教师自身止步不前,更让学生们无法领略和接触到新的音乐知识,阻碍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去感受和体验音乐,很多音乐教师就仅仅抓住这一特点,狭义的认为,音乐课就是让学生们听音乐,把学生当作被动的聆听者和接受者。守旧的音乐教学模式,习惯以教师为中心,选择容易被教师接受的教学方式,以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传统的音乐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主,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比如,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音乐教师会把音乐的题材、风格、要素和情感先给学生讲一遍,然后再让学生去感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都是千篇一律的感受,无法進行自由的想象和联想,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发展,更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参与感。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是美的代表,巴尔扎克认为:“只有音乐的力量能使我们返璞归真,然而其他艺术却只能带给我们一些有限的快乐。”《论语》中记载孔子闻乐后的感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的独特魅力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中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容易忽略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忽视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音响通过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教师不能给任何一种音乐下定义,不能将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进行音乐的感受和鉴赏。
2 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师需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观念,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音乐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音乐知识的灌输者。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不仅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集中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的陈述,让学生被动接受。比如下一堂的音乐课是关于某个著名音乐家和他的代表作欣赏,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提前去搜集有关资料,做一些课前准备,到了课堂上,先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交流,阐述音乐家的故事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欣赏作品的时候,先让学生听,听完了再自由的描述自己的感想,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说明。音乐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参与,以培养音乐审美体验和兴趣爱好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转变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任何职业,都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步,不然就要面临残酷的淘汰,音乐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现如今,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网络、电视、课外书籍等是除了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的信息量甚至会多过老师,教师无疑是学生心中知识的拥有者和源泉,所以,这对于教师威信的树立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除了音乐知识的积累需要不断增加之外,音乐技能也需要不断的训练并提高,音乐技能包括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在学生和他人眼中,音乐教师是艺术家、音乐家,吸引学生的并不是看他们所拥有的音乐知识,而是他们的演唱、演奏和表演能力,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知识储备和坚持音乐技能的训练。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音乐教师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音乐教师应该要改变过去比较单一和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习惯,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习惯。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内外的活动,如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将自己定位为 乐课程的设计者和教学计划的革新者,用意识中的定位,指导行为上的改变,为学生设计有趣且具有创造性的课程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超.《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2]殷海燕.《浅谈音乐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