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程教育教学研究

2015-01-07 20:53:10张朝兰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氛围考核方式

张朝兰

摘 要:针对高职电类学生刚入大学,还比较习惯高中理论教学,《电路分析》是联系高中物理与大学电类专业课的纽带,盲目用项目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反差,会产生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对后续课程项目教学会发现学生基础性理论较差,无法对知识进行牵移和应用 。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电路仿真软件;考核方式

《电路分析》又是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后续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单片机等项目课程教学,它在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其基本课时日渐减少,又要与后续课程友好衔接但又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传统的电路分析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笔者认为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电路分析》的关键。

1 互动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有的老师只埋怨学生基础差、上课玩手机、打瞌睡;即使做实训课,学生不来,即使来了也不主动做实训等现象。笔者认为课上两个关键对象是学生与教师:首先教师要言行身正、说话有感染力、用激情把一堂课的相关理论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其次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好一堂课,哪些讲,哪些做?先讲先做还是先做后讲等一系列安排都会影响本堂课互动的好坏;再次教师要根据自己生活中案例或科研实际合理的引入情景教学,如生活中负载用电情况,又如讲节点、网孔、回路等时如能让学生先观察教室的电路、再画出来,结合着电路的串并联与KCL与KVL讲,对画对的同学加以肯定,同时总结讨论一些现象,这样既能很好的讲练结合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

随着多媒体普及到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不再采用板书教学了,诚然: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其弊端是一旦学生思维不集中,开一下小差,根本就跟不上进度。板书虽有限、但能抓住学生思维、上课内容深刻,有助于学生记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应即时的与学生沟通,确保上课效果的最佳。

3 有效利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EWB)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仿真软件较多,我平时主要使用Pspice软件,通过仿真可以将电路复杂难懂的问题具体化,如电容的充放电过程、电路的暂态等,使人具有直观的感觉,避免了复杂的推断和演算,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消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来验证想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

4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训与理论结合,并布置典型习题 课后作业要(作业少而精)

我们都知道电路分析线性电路部分主要围绕三大定律(KVL\KCL\VAL)展开的,无论是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支路电流法都是在这三大定律上推论而出,理论性较强,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中学阶段数学、物理没打好基础,有的甚至是文科生。笔者为了学生能较好的理解,除了课堂上有针对性讲解典型例题,每讲一题作分析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用面包板搭接电路、万用表来测各支路电压或电流来验证,与理论的多种方法作一比较,总结每种方法的要领和解决的根本目的。实际操作中将本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后让每一组做不同的题目,题目具有针对性、典型性、要求分别用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支路电流法或戴维南定理来求出,并做实训用面包板,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作比较,得出结论。这样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时间、又能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动手能力。若有机会,拿往年老生的作品如 万年历制作实物 、智能寻迹小车、流水灯等实物给新生看,并简要介绍其功能操作演示,这样会激起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告诉他们自己也行。

5 在实训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

《电路分析》课程定位为电路的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包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常见电路的三种状态。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实操训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中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门的需求,也培养了学生对未来社会的职业适应能力[2]。在教学设计中,做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6 考核方式

任何一课门的教学改革都离不开考核方式,因为它能客观、公正的测量学生对本门课的掌握程序。电路分析考核总体分为理论试卷的考核(40%)+实操考核(30%)+平时考核(40%);平时考核主要是出勤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性以及小组团队合作情况等,总之平时考核是多方面的,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给出一个客观且相对公正的平时成绩。理论做实验实训的支撑、又实验实训能验证理论定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广,有助于创新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加之平时成绩的考核,能有效的节省上课时间,又能让学生对业余时间的一个很好管理[3]。

经过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发现:多数学生能改变高中时压力太重无兴趣、不爱学的思想观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操作,对后续课程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

[参与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职业教育.2004.10.

[2]张一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王晓松.《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成人教育〉.2006.8.

猜你喜欢
电路分析教学氛围考核方式
优化氛围,提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气神
对普通高校绩效考核的对策研究
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5:35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3:37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9:35
浅谈汽车电路分析的教学方法
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09:00:30
化繁为简 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