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武 陈一峰 毛和明 杨松生 杨利 冯双云 杨洪梅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用于判断细菌感染的指标很多,如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细菌学培养、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等,但即便如此,临床医师有时仍难以区分是否为真正的感染。此时,医生常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原学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虽然细菌学培养有较高的特异性,但需要48~72 h后出结果,所需时间长,等待培养出结果后再开始治疗有可能延误患者病情,所以传统的方法均存在检查时间过长或缺乏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等问题。基于上述的原因,临床上存在着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直接导致细菌耐药产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患者经济负担增加。
细菌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其病死率也随之明显升高[1]。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并发感染至关重要。目前有研究认为,降钙素原(PCT)是检测全身细菌感染及脓毒血症的特异性较高的诊断鉴别及辅助指标[2],而PCT动态检测是否能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呢?丽江市人民医院对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收治的200例怀疑为细菌感染患者实施血浆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丽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收治的200例临床怀疑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各科分别50例,其中,男147 例,女 53 例,年龄 4~73 岁,平均年龄(55.9±6.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100)。患者入选及排除本研究的标准如下。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则入选本研究:(1)入院后临床怀疑有细菌感染患者;(2)年龄1~75岁。排除标准:(1)入院时已经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患者;(2)年龄≤1岁或≥75岁;(3)恶性肿瘤晚期患者;(4)入院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5)确诊为单纯病毒或真菌感染患者。重症医学科患者按诊断分为:复合伤9例,重型颅脑损伤12例,腹部手术21例,骨科手术1例,急性脑血管意外6例,急性药物中毒1例。儿科患者按诊断分为: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10例,单纯支气管肺炎24例,支气管肺炎并心衰4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细菌性痢疾1例,急性淋巴结炎1例。呼吸内科患者按诊断分为:AECOPD 18例,细菌性肺炎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哮喘9例。普外科患者按诊断分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例,急性腹膜炎9例,腹部外伤手术后14例,急性胆管炎8例,肠道肿瘤术后3例,急性胆囊炎11例。患者依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组情况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PCT≥0.5 ng/mL为阳性值,开始应用抗菌药物。(1)采集标本:怀疑感染时抽取2 mL静脉血送检。(2)检测方法:用免疫层析法对治疗前后血浆PCT水平进行检测,操作按照试剂盒(武汉明德生物有限公司)说明书严格进行,最小测量值0.05 ng/mL,最大测量值为100 ng/mL。对照组则依据临床感染征象、WBC升高、发热≥38.5℃开始应用抗菌药物。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感染部位、致病细菌(依据48~72 h后细菌学培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来验证PCT对于指导细菌感染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
表1 患者依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 2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应用抗菌药物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2组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APACHE-Ⅱ评分组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4 2组患者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的情况 观察组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情况(n)
细菌感染在临床ICU、呼吸科、儿科、外科手术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及时治疗少数可进展为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细菌的数量、毒力和机体免疫状态等有关[3]。细菌感染可进行细菌涂片、细菌培养、病原学、血象等常规检查。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确诊及时、抗菌药物的合适选择、营养支持疗法等[4]。
本研究对ICU、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怀疑为细菌感染患者实施血浆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产生后迅速裂解为降钙素等产物[5]。正常人PCT值很低,一般不超过0.1 ng/mL,但在细菌感染情况下,全身的实体细胞会被激活而产生大量的PCT,由于缺乏相应的裂解酶,PCT迅速升高[6]。PCT结合临床信息能够进一步明确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和优化抗生素疗程。通过每天监测PCT作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使抗生素治疗的疗程缩短,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使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微(<0.1 ng/mL)。0.5 ng/mL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分界值[7]。对怀疑感染患者进行动态PCT监测,可准确、及时判断并发严重细菌感染及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并且能准确判断引起病变的感染源是否得到根除[8]。从而指导抗菌药的合理使用,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及细菌耐药。本研究对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怀疑为细菌感染患者实施血浆降钙素原(PCT)检测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浆降钙素原(PCT)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缩短了抗菌疗程,降低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1] 龙威,邓星奇,唐建国,等.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在门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0,8(20):174.
[2] 王丽芬,江春娇,武慧萍.血浆降钙素原(PCT)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健康必读杂志,2011,8(8):155.
[3] 冯震,邓历.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46.
[4] 梅蕊,王东升,葛平.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9):217.
[5] 杨公炜,汪明明,徐皖苏.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5,11(9):841-842.
[6] 李敏,操寄望,罗和生.降钙素原在早期评估细菌感染严重程度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4):62-63.
[7] 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
[8] 王林霞,韩国强.降钙素原对细菌性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5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