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民,黄 强,刘臣海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合肥 230001)
·经验交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正民,黄 强△,刘臣海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合肥 23000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胰瘘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高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与胰瘘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大于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胰漏;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在临床治疗胰、十二指肠疾病中常用的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疾病在外科治疗技术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大量的临床调查中发现,PD术后胰瘘(pancreatic fistula, PF)的发生率仍较高[1]。由于PF是导致PD发生并发症和致死率的主要原因,从而受到高度的关注,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提出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来降低PE的发生率,但效果却仍不明显[2-3],通过探讨PF的影响因素来预防并降低PF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讨发生PF的相关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因胰腺疾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胰腺疾病诊断明确(包括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且具有手术指征;(2)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排除标准为:(1)术中因患者情况改变手术方式或停止手术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有免疫抑制性疾病者。
1.2 手术及术后处理 所有的手术操作均由本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主刀完成。消化道重建方法均采用Child方法进行吻合,均采用胰管空肠套入方式。术毕胰管内放置支架内引流并在胰肠吻合周围放置引流管行外引流。术后每日记录引流液量,并于术后1、3、5、7 d测定引流管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 d,术后需禁食禁饮,至第4天方可适当的进少许流食。在术后第5天如引流量较少且淀粉酶的水平较低,可在7 d 后拔管,若淀粉酶的水平较高,但无明显的腹部体征时,可带引流管出院回家计量,当引流液少于20 mL后夹闭若无不适后可拔除引流管。PF的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制定的胰瘘诊断标准进行:术后2周,引流液大于50 mL/d,淀粉酶浓度大于1 500 U/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变量分析采用四格表的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218例PD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74例,其中胰瘘16例(7.34%),腹腔感染12例(5.5%),急性功能不全8例(3.67%),肺炎7例(3.21%),上消化道出血5例(2.29%),腹腔内出血6例(2.75%),胆瘘7例(3.21%),胃排空延迟8例(3.67%),胃肠吻合口狭窄4例(1.83%),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0.46%)。出现2种以上并发症的12例,3种以上并发症的4例,其中胰瘘伴感染2例,伴有腹腔出血1例。可见在PD术后的并发症中,胰瘘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2.2 胰瘘的单因素分析 PD术后胰瘘的各单变量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高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与PF的发生有关(P<0.01),与年龄、性别、清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方式及生长抑素的应用无相关性(P>0.05)。
表1 PD术后胰瘘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1 PD术后胰瘘的单因素分析
2.3 胰瘘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胰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F是PD术后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PF的发生率在5%~15%,致死率在20%~40%,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致死率已小于5%[5-6]。PF发生后可引起腹腔感染及腹腔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加大了PD术后的风险[7]。因此对于导致PF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对PF的预防及降低PD术后的病死率方面具有意义重大。
近年来,对PF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有很多,Ramacciato等[8]通过研究发现,胰瘘的高危因素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关,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关;其次与胰腺疾病的类型有关,主要是胰腺组织学的类型、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还与围术期的处理,包括术前胆管引流的应用、新辅助化疗使用、是否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及营养支持等;与手术方法、胰肠吻合方式和技术、胰管支架、腹腔引流的放置,以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手术时间等也有关;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和外科医疗体系的规模与PF的发生也有重要关系。Ren等[9]的研究结果认为:胰管直径小于3 mm、胰腺质地较软,高龄和BMI>25及胰腺的脂肪水平超过 10%均是PF的独立危险因素。张懿等[10]对接受PD的2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患者在术前的血清胆红素、血清清蛋白水平和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术中出血量是导致PD术后PF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总之,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中,胰腺质地(较软)和胰管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是PD术后导致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公认。
在本研究中发现,PD术后PF的发生率为7.34%,与国内外的大多数文献报道相一致[11-12],对导致PF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中,高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与PF的发生有关(P<0.01),与年龄、性别、清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方式及生长抑素的应用无相关性(P>0.05)。对PD术后发生PF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又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也同国内外大多数报道一致[13-15]。Akamatsu等[15]通过研究发现,发生PF与未发生PF在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 907±1 594)mL和(1 081±866) mL,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胰腺质地较软造成PF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胰腺纤维组织相对较少,在缝合胰腺时容易发生撕裂,导致胰肠或胰胃的吻合口不牢固,一旦发生异常破裂则难以尽快痊愈,最终加大了发生PF的风险。胰管直径在PF的发生中也至关重要,胰管扩张的胰腺常伴有胰腺的慢性炎症及组织的纤维化,此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也不足;缝合扩张的胰管也较为容易,特别是直径大于5 mm的胰管时缝合的可靠性更有保证,且在置入胰管时也更为容易,因此当胰管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时PF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针对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尽量减少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酌情给予补液治疗。对于术中遇到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的情况时,应尽量仔细操作,术中避免对胰腺不必要的牵拉,同时尽量牢固的缝合吻合口。
综述所述,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F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了降低PF发生率的建议,如认真做好术前一般情况的评估及术前预测,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重视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组建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等[16],这些建议都有待临床进一步的证实,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仍需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方法来预防PF的发生。
[1]周晓宏,何勇,龚建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四大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5):377-379.
[2]Droeser RA,Jeanmonod P,Schuld J,et al.Octreotide prophylaxxis is not beneficial for biochem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severity severity of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 surgery[J].Dig Surg,2013,29(6):484-491.
[3]钟小生,沈展涛,黄有星,等.捆绑式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78-2479.
[4]林叶,简志祥,金浩生,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65-2167.
[5]台剑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多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
[6]Yamamoto Y,Sakamoto Y,Nara S,et al.A preoperative predictive scoring system for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World J Surg,2011,35(12):2747-2755.
[7]潘凡,江艺,张小进,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8):587-588,602.
[8]Ramacciato G,Mercantini P,Petrucciani N,et al.Risk factors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a collective review[J].Am Surg,2011,77(3):257-269.
[9]Ren S,Liu P,Zhou N,et al.Complication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pancreatic cancer:a retrospective study[J].Int Surg,2012,96(3):220-227.
[10]张懿,张肇达,田伯乐,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5):960-961,963.
[11]窦科峰,曹大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6):424-426.
[12]Addeo P,Delpero JR,Paye F,et al.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ductal adenocarcinom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orbidity:a multicentre study of the French Surgical Association[J].HPB(Oxford),2014,16(1):46-55.
[13]陈友谊,孙备,姜洪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8):680-684.
[14]林叶,简志祥,金浩生,等.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65-2167.
[15]Akamatsu N,Sugawara Y,Komagome M,et al.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atio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to the pancreas body as a predictor of leakage[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0,17(3):322-328.
[16]李伟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回顾性分析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4.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9.043
陈正民(1983-),本科,主治医生,主要从事普外科的研究。△
,E-mail:hq-sohu@sohu.com。
R656
B
1671-8348(2015)29-4156-03
2015-04-13
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