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媚,徐 玲,刘 宏
(重庆市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 402760)
·经验交流·
2002~2014 年重庆市璧山区霍乱疫情及水产品监测结果分析
罗 媚,徐 玲,刘 宏
(重庆市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 402760)
目的通过分析2002~2014年璧山区霍乱疫情及水产品监测结果及干预措施,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并有效的防范霍乱疫情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璧山区2002~2014年的霍乱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2005~2014年随机抽取水产品样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璧山区共对水产品检测4 443份,检出霍乱弧菌5株,阳性率为0.11%,璧山区水产品存在污染状况。2002~2014年共报告霍乱病例38例,带菌者166例,病例主要发生在2002~2006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后,2006年以后无病例发生。聚餐及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引起霍乱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发生疫情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特别是根据水产品检测结果实时调整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霍乱疫情的发生。
霍乱;监测;防控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等特点[1]。璧山区是重庆市的霍乱疫情高发区[2],2002~2014年共报告6起霍乱疫情,流行株为稻叶型和O139群。发生疫情后璧山区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同时严格按照《重庆市霍乱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选定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作为监测点,对市售水产品进行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实时调整防治策略。自2007年开始,璧山区已连续8年没有发生霍乱疫情。现将璧山区2002~2014年霍乱疫情及水产品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通过国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2~2014年霍乱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水产品监测 2005~2014年,每年的 5~10月,在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抽取市售水产样品,主要是蛙类、贝壳类、甲壳类、鱼类及其他(包括养殖水、容器和市场环境等)。采样方法:表面涂抹、肛拭子、整体或部分样采集。
1.2.2 检测方法 按照《重庆市霍乱监测方案(试行)》,璧山区疾控中心主要负责样品的采样、送检、检验、鉴定和调查,阳性标本由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认,并进行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鉴定,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检测tcpA和ctxA毒力基因毒力检测[2]。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霍乱流行概况 2002~2014年璧山区共报告霍乱疫情6起,病例主要发生在2002~2006年,其中病例38例,带菌者166例,无死亡和无二代病例发生,血清分型为O139群和稻叶型,见表1。
2.2 流行形式 2003年的3次霍乱疫情流行菌株为O139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3起疫情发生在璧山区经济比较发达的街镇和城乡结合部,均是集体聚餐引起的食源性暴发,聚餐食物中明确有从西三街水产品市场进购的甲鱼等海水产品,其中1起疫情在同批次的甲鱼中检测出O139群霍乱弧菌,同时疫情的发生与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烹饪方法有关。2002年的2起霍乱疫情(稻叶型)和2006年的1起霍乱疫情(O139群)均成散发流行,每起疫情只发生1例病例。
表1 重庆市璧山区2002~2014年霍乱疫情统计表
2.3 霍乱弧菌监测结果
2.3.1 水产品监测情况 2005~2014年,璧山区共对水产品检测4 443份,检出霍乱弧菌5株,阳性率为0.11%,见表2。检出阳性率低于重庆市主城区水产品检出率[3]和沿海地区水产品检出率[4]。蛙类和鱼类分别检出了阳性菌3株和2株,阳性率分别为0.27%和0.15%。
表2 璧山区2005~2014年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情况(n)
续表2 璧山区2005~2014年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情况(n)
2.3.2 阳性菌株血清分型 在检出的5株阳性菌株中,检出O139血清群2株,占40%;稻叶血清型3株,占60%;未检出彦岛和小川血清型。
2.3.3 阳性菌株的毒力分型 2005~2014 年水产品中检出的5株霍乱弧菌,送重庆市疾控中心进行tcpA和ctxA毒力基因检测,其中2株O139群流行株tcpA和ctxA毒力基因均为阳性,3株稻叶型非流行株,未检出tcpA和ctxA毒力基因,见表3。
表3 2005~2014 年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肠毒素检测结果
2.4 检出阳性的水产品来源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璧山区2005~2014年检出阳性的水产品(蛙类和鱼类),均是来源于重庆市西三街水产品批发市场。而且O139群和稻叶型均是本区近年来霍乱疫情的流行菌株。
近年来我国霍乱疫情以食源性暴发为主,特别是进食海(水)产品等[5]。璧山区地处内陆,是重庆的卫星城市,近年来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但卫生习惯仍较落后,是重庆市的霍乱疫情高发地区。2002~2014年,璧山区共报告霍乱疫情6起,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多与甲鱼等水产品有关,并且与加工过程中操作存在不规范,食盆、砧板和厨具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有关。王成科等[6]、肖邦忠等[7]有类似报道。其中2003年的3次霍乱疫情都是O139群霍乱弧菌流行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全部是集体聚餐引起的食源性暴发,通过对聚餐食谱分析,惟一具有共性的食物是从重庆市西三街水产品市场购进的水产品。2002年的两起霍乱疫情(稻叶群)和2006年的1起霍乱疫情(O139群)均成散发流行,每起疫情只发生1例病例后,流行自然中止。
发生疫情后,璧山区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1)部门联动,采取了全面调查采样,隔离治疗患者,保护易感人群,管理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环境消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2)认真做好餐饮单位及从业人员的霍乱防治知识的培训和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改变不良的食品制作方式,严格实行生熟分开,妥善处理和保存剩余食品等。(3)加强聚餐的卫生管理,严格实行聚餐申报制度,规定100人以下的聚餐由乡村医生实施现场卫生指导,100人以上的聚餐由区卫生监督人员或乡镇专业人员实施现场卫生指导。(4)加大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不饮用生水,注意饮食卫生,防治“病从口入”[8],引导市民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2005~2014年,璧山区疾控中心对市售水产品进行采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防控措施:(1)加强海水产品的霍乱监测工作,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在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阳性后,立即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2)在检出阳性后,对已销售的水产品进行追踪或追回,对食用过该批水产品的人群进行医学观察;(3)检出阳性后,对污染的养殖容器要彻底消毒,污染的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通过这些干预措施的实施,壁山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虽然在2005~2014年曾3次从水产品中检出阳性样品并且还有毒力株检出,但自2007年起璧山区连续8年无霍乱疫情发生。璧山区的水产品监测结果、水产品的来源追踪及干预措施的实施,为全重庆市乃至全国的霍乱防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1] 肖东楼. 霍乱防治手册[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20.
[2] 赵寒,李勤,龙江,等.重庆市2003~2012年霍乱监测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3):1536-1538.
[3]龙江,赵寒,曾艺,等. 重庆市 2005~2007 年霍乱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807-2809.
[4]李柏生,谭海玲,王多春,等.广东省霍乱病例与环境来源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研究[J].疾病监测,2009(6):39-324.
[5]曾晓军,黄砜,周一平,等.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J].实用预防医学,2006,6(3):619.
[6] 王成科,阳小玲,陶文弟,等.一起0139霍乱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8,6(1):15-17.
[7] 肖邦忠,李勤,龙江,等.一起酒楼聚餐所致的霍乱暴发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1):88-89.
[8]刘涛,肖善良,罗燕,等.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6):378-380.
10.3969/j.issn.1671-8348.2015.30.039
罗媚(1975-),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工作。
R183.4
B
1671-8348(2015)30-4287-02
2015-04-10
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