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阳 博士 苏 兵 教授 兰小毅 副教授 程 晨(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32)
陕西是连接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区域。由此可见,陕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处于极其优越的位置。根据西安在六市一区的战略位置和其“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依据区域发展辐射理论、一体化理论和城市圈理论和区位理论中的中心外围与产业布局理论,西安作为陕西的中心城市,具有商业经济功能的辐射和升级作用,以带动周围连带区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城市经济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规律,立足陕西特殊的战略位置、区位特点、产业资源布局和发展规划,本文认为陕西未来的区域经济体应由内层、中层和外层三个城市圈组构。内层主要是建设以西安大城市圈为内核的关中城市群;中层主要包括以关天经济区,陕北、陕南为主体的“一区两带”城市群;外层是以陕西省的西安、直辖市重庆以及四川省的成都三个重要城市为外核的外围城市圈。内核城市圈、中核城市圈以及外核城市圈组成的城市经济圈将经历转型跨越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三个阶段目标的实现。
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天经济区规划对西安未来发展的定位,西安将被打造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有着文化传承和特点的世界文化之都。西安大城市圈的宏伟战略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即“中优、东进、西接、北跨、南融”战略。“中优”指的是中部优化,即以唐皇城为文化载体中心,带动西安中部的商业贸易和旅游文化;“东进”指的是东部旅游航空的发展,重点建设两个功能区域,即以临潼为中心的国际旅游城和以阎良为中心的国家级航空城;“西接”是指西部城市功能的扩充。即以西咸新区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扩展、充实、提升城市的基础功能;“北跨”即北部的跨越发展战略,以渭河区域为连接纽带,发展新的制造工业,形成西部地区较强的制造业基地;“南融”即秦岭生态功能的城市化发展,既要保持秦岭良好的生态功能,又要融入城市的发展。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战略发展,十三五规划结束时,西安的城市功能和面积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同时将建立依托西安主城区这个核心,以阎良、临潼和户县为副中心、以周至、蓝田、高陵等8个新城拱卫的城市圈格局。预计到2050年,西安大城市圈总人口将达到1250万,西安大城市圈直接的辐射范围将包括西安、咸阳、富平等11个市县,面积达3.01万平方公里。
城市群是一个地区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的有关数据表明,关中地区所涵盖的五市一区(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5个城市和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达到5万余平方公里,占陕西全省面积20.4万平方公里的27%,人口占全省的62.7%,科学技术实力占全省的80%,GDP占全省的62.3%。五市一区虽然在区位交通条件、技术人才资源优势以及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有一定优势,但是经济总体发展受到了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和限制。该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核心城市的地位不高;二是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三是产业布局不均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落后于同期发展的城市群,更无法与沿海的三大城市群相比,因此关中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刻不容缓。
西安大都市圈与关中城市群互为推进,互为支撑、互为引擎,关中城市群为西安大都市圈提供了支撑平台和经济基础,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城市经济圈为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构筑关中城市群上,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落实:一是要加快建设西安的国际大都市,并持续发力西安大都市圈,以带动关中城市群的发展;二是加快宝鸡、渭南、铜川等中等城市的发展,作为西安的辅助城市发挥承接辐射能量;三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城市的总体布局,增加城市的总量,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加快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功能和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关中城市群的布局思路是:“一轴一环三走廊”。其中一轴是指:以西安为核心城市、辐射陇海线为架构的连心轴;“一环”是指:以轴为中心,辐射整个关中地区的所有县区的城镇经济带;“三走廊”是指:渭北彬长旬城镇带、咸阳—铜川城镇带、渭南—韩城城镇带。到2020年,以“一轴一环三走廊”为布局的城市群将成为新技术经济发展带和制造业基地。
按照气候、地形和历史等原因,陕西通常被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长期以来相互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同步,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主要矛盾。根据陕西省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目标,必须统筹全局,协调发展,既要发展关中城市群,也要发展陕南、陕北城市带,相互联动,互为推动,使陕南、陕北两个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使陕西的经济发展迅速赶超,以关天经济区和陕南、陕北城市带组成的“一区两带”城市群是形成了陕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间层。
加快“一区两带”城市群的发展,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视天水这个城市的区位条件和战略位置,根据《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要在适当时期纳入关中城市群的范围,作为关中城市群向陇南地区辐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二是进一步发展陕南、陕北城市带,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在陕南、陕北发展次中心城市,建立层次有致、等级分明、城乡关联一体的城市带。三是应重视与关天经济区的联系,应通过关天经济区的发展,辐射陕南、陕北的城市带发展,推动陕西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均衡发展。四是应发挥陕南城市的“沿边”效应,是陕西与和其各地区连接的纽带和中转站。五是陕南、陕北地区应当充分将生物、旅游、矿产、能源资源与关天经济区的市场、资本和人才资源相结合,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通过双向辐射效应,实现相互间的融合和互补,以及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多年以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部地区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西部地区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区域政策差异性和独有性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逐渐淡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构成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推进的新格局。与其它经济板块相比,西部地区不仅难以依靠政策的垄断性实现超前发展,而且自身底子薄,区位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等劣势更加突出。西部各省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以及经济洼地现象,都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西部地区亟需转变发展战略,寻找西部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西部地区应当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打破地区封锁和分割,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将其聚合成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种区域发展布局涵盖了西北和西南地区,体现了鼓励重点城市、重点经济带率先发展、集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前这三大重点区域各自的综合实力还比较单薄,与东部三大城市圈相比相去甚远,吸引力和辐射力还比较有限,难以独自承担带动西部大发展的重任。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大区域形成新的增长极。
在2009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关于构建“西三角”的提案。所谓构建西三角,就是将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圈连接起来,以三大城市圈为核心带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西三角的战略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不再通过秦岭等地形判断经济发展区域,而是突破地形屏障,实现了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同步发展,这一战略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目前,我国存在着三大城市圈,而西三角如果可以构建,很有可能在这三大城市圈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经济圈,从而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可行性方面分析,首先,重庆、成都、西安三个地区之间只隔着一个秦岭,自古以来,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就比较频繁,并且相互之间有很多文化和历史的相通之处;其次,重庆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经济发展迅速;而西安是西北最大的城市,成都是西南部地区发展较发达的城市,三大经济区域的联合可以整合很多的优势资源,三个地域的经济开发区也比较多,根据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综合评价分析,重庆、成都、西安位列前三。西部城市圈的发展由原来的单核心发展到以三大城市为核心的多核心,可以大大促进西部城市圈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另外,西安、重庆、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圈也是经济发展总量较大并且密度非常高的经济圈,其发展环境也适合经济增长极的培养。
西三角城市圈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种类上来说,南北不同并且类型多样,储量也比较大。其中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另外,陕西省的优势煤炭资源占全国的一半,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存储上也位于我国各省前列;南部的四川地域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并且有很多稀有的金属资源可以远销海外,西部地域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特色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西三角的三个重要城市都是我国三线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互补性,这种关联性和带动性可以体现在三个区域发展的产业链上,比如装备制造工业、能源开采工业等,都可以实现上下游、南北部的协同,巨大的产业链将三大区域联系在一起。
三大城市圈各自的优势方面可以实现很好的互补,四川具有广阔的市场以及高质量的人才资源,而重庆则具有很好的技术资源,配合上陕西地区的能源优势,可以实现资源更好的利用,提高西部整体经济发展实力和同中东部的竞争力。西部地区的三个重要通路分别是新欧亚大陆桥、长江水道以及西南出海口,将重庆、成都、西安三个城市联系起来,也就将这三个通路联系了起来,成都、重庆可以更好的向北发展,而陕西也可以向南进一步发展。
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可以实现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为西部大开展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并且也可以实现西部经济发展新的带动力量,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以及新的增长极的形成。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西南与西北地区加强联系可以促进少数民族间的交流,维系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在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问题上,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开展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证研究,并且总结出了构建西三角的整体原则,即结构优化、优势互补、有序竞争、整体推进、均衡发展。西三角经济圈包括了四川、重庆、陕西的大部分城市,整体面积达到了39.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量也在1亿以上,构建西三角经济圈后,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9万亿,占西部地区GDP总量的50%。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新的规划战略的出台,西部地域又迎来了继西部大开发之后的新的发展规划阶段,为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选择城市圈做为基本模式和载体,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现区域经济整体跨越式的发展。陕西城市圈经济由内、中、外三层组构的布局,通过“内强、中融、外联”既可以为陕西经济铸造强大的内核,又可以为其打造了腾飞的双翼;既可以满足陕西经济做强做大的要求,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可以打破以往区域经济政策受限于行政区划,局限于一时一隅的窠臼,通过与西部相邻优质经济板块的交互和融合,实现了与西部其他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及互利共赢,推动了陕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陕西真正打造成为能够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1.徐阳,郝大鹏.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三大理论的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1)
2.徐阳,苏兵.区位理论的发展沿袭与应用[J].商业研究,2012(33)
3.刘卫东,樊杰,周成虎.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3
4.张琦.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西三角”经济圈[J].开发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