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调整、路网建设不断完善,运力与运量矛盾在总体上趋于缓和,铁路主要矛盾转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运输市场对运输质量、便捷性、时效性及个性化运输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此,铁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一系列快运产品,提高了铁路在货运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铁路快捷货物运输起步较晚,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 60年代初,开行了第一列供应港九地区的快运直达列车。第2阶段:从 1992年起,开办了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和小批量货物随行李车运输业务。第3阶段:1997年4月至今,铁路走向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快运新产品的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及国家、铁路发展需要,经历3次重大变化。①2012年以前,逐步并稳定形成了大宗直达列车、五定班列、行包专列、特快行邮专列等快运产品梯队;②2012年,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我国铁路推出115列按照客车化模式组织开行的快运货物班列,根据《铁路快运货物班列预定服务与运输组织管理暂行办法》(运营货营函2012 [347]号),开行速度等级为特快 (160 km/h)、快速 (120 km/h)、普快 (80 km/h)3大类快运货物班列;③2014年年底,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满足货种丰富的白货货源需求,提高铁路快运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行新的班列运行图,将以往特快、快速、普快的分类方式,重新细分为特快货物班列、快速货物班列、跨局和局管内货物快运列车 (零散货物班列)、中欧班列、中亚班列、铁水联运集装箱快运列车、普快货物班列,全部按客车化模式组织开行。
铁路快运货物班列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铁路面临的经营压力和其他运输方式竞争所开发的快运产品,产品呈现阶梯化、多样化、规范化等特点,伴随着上述一系列快运产品的诞生,受理、运价、装卸作业标准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业务受理方面,完全敞开受理,除法律明令禁止之外,货物受理不收重量、体积、件数和批量限制,不区分运输组织模式,最大程度为零散白货货主提供便利,提高零散白货通过铁路运输的积极性。运价方面,改变过去未与市场挂钩,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不突出、不能随行就市等问题,按照收入覆盖成本、价格紧贴公路的原则,针对零散、批量快运,建立了与市场对接的计价收费模式,实行了完全市场化的“一口价”[1];实施了“一口价新管内”“一口价新直通”,严格规范杂费项目和标准,真正实现了“一口价”办理。作业规范和标准方面,2014年相继出台《零散货物快运货装作业标准 (试行)》《货物快运货装管理暂行规定》《货物快运货装管理暂行规定》《货运班组台账表报管理办法》等,从快运货物装卸、台账管理、车站作业等方面为铁路快运货物班列有序高效开行奠定基础。
2014年,全路特快和快速货物班列运量约580 万t,班列平均兑现率 45.72%,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北京、乌鲁木齐、沈阳、成都、昆明铁路局的特快货物班列运量占全路近6成;2014年7月铁路调图后,下半年特快班列月运量维持在50万~65 万t 之间,远高于上半年各月的运量。全路日均开行管内循环货物快运班列70余对,跨局快车8对,初步构建了全路散货快运网络,日均发送量突破7万t。对 108类白货实行按实重 (体积) 计费报价,组织开行技术直达列车,批量散货快运从实施前日发送量 1 000车增到 1 500车。
班列运输时间是客户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特别是由于近年高速公路和大载重汽车的迅猛发展,公路“门到门”全程运输时间少于铁路,铁路与公路相比处于竞争劣势[2]。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图定运行时间需要加强兑现力度,快运货物班列始发正点率较高,但运行和终到正点率尚需继续加强;②两端“最后一公里”时间难保证,虽然在铺画干线运行图的基础上,对小运转及调车机车取送接续进行了安排,但实际执行超时间标准问题还有待改进;③班列运行质量盯控组织力度有待加强,运输部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中标班列的盯控,但同时还应加强对其他班列运行质量盯控,加大“最后一公里”组织力度,通过采取相应激励机制,提高铁路局、车站的作业组织积极性,尽快改善班列运行质量。
目前,虽然铁路已经针对零散、批量快运建立了完全市场化的一口价,但对特快、快速、中欧、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班列计费模式还有待完善。一是班列价格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处于竞争弱势,如与公路运输相比,班列铁路线上运输价格虽然低于公路运输,但加上两端短拨、装卸等费用,“门到门”综合运输价格尚未与运输市场“门到门”运输价格接轨。二是班列产品价格体系需要理顺,避免铁路内部货源不良竞争的情况。三是班列价格缺乏灵活的市场反应调整机制,经过系列价格调整后,应加快制订货运班列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1)载运工具有待升级改造。从载重容积上,快速班列使用 PB 型和 P65型棚车,载重40t,可以装载 120~130 m3货物;公路运输 2000年以9m车型为主,目前发展到17.5 m车型为主,载重35t,可以装载 160~170 m3货物,部分车辆最高装载220m3货物,更符合白货以轻泡货物为主的特点;从技术装备上,汽运车辆普遍安装 GPS 或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及时追踪货物信息,比铁路货车追踪系统更灵活方便。
(2)装卸作业场地等服务设备设施有待完善。铁路货场规模小,装卸、仓储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如部分装卸车点无风雨棚,遇阴雨天气易造成货物湿损,托盘、叉车等现代化物流设备配备不足[3],装卸劳动力和仓储能力不足,更新改造尚需时日,使现有场站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零散白货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3)集装化运输水平不高,主要问题是快运货物用集装箱装运货物时装载亏吨,全程费用高,集装袋技术条件不完善,包装不统一,现有的集装笼、托盘等规格不统一,再加上部分货物零散,很难使用叉车等现代化作业工具装卸,造成装卸效率低,影响运到时限。此外,由于班列服务开展“门到门”运输比公路增加了装卸作业次数,货损也有一定程度增加,对客户造成一定影响。
(4)增值服务项目不丰富。公路运输目前可以提供取送货上门,按月度、季度结算运费,代收货款,到收运费等增值服务,而铁路班列运输综合性增值服务项目短缺。
(5)信息化服务有待完善。公路货运信息发达、沟通及时,而铁路开展全程物流时间较晚,目前在货运信息化建设方面还较为滞后,对于全程“门到门”运输信息还不能提供,尤其是在出现班列运行晚点等情况时,不能准确回复班列具体到达时间,给客户造成一定困扰。
在中长距离上,铁路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公路,铁路转移需求增加的最大来源也是公路。公路运输具有装卸次数少、跟踪报告制度完善、能单车核算和承包、经营灵活等特点,铁路应客观、充分、全面认识到公路运输的这些优势,从而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根据当前班列的开行方案,各去向的班列运行里程基本在 1 500~5 000 km。因此,班列开行的最大周期可以考虑如下:1 000 km 以内 1~2 d开行1列,1 000~2 000 km 范围 2~3 d 开行1列,2 000~3 000 km 范围 3~5 d 开行1列,3 000~4 000 km 范围 5~6 d 开行1列,4 000~5 000 km范围 6~7 d 开行1列为宜;同时,任何去向班列的开行周期不应超过10d。针对快运货源充足、快运班列真正有时效性、班列开行需求旺盛的地区,在考虑班列开行效益的情况下,组织开行优质快运班列,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开行城际“夕发朝至”货运配送列车、季节性班列等。
快运班列的开行质量不仅取决于装车站的货运组织和开行时间,更有赖于快运列车途径的各车站、各铁路局的严格作业和质量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影响快运列车的准时到达[4]。因此,开好快运班列、实现快运列车的正点到达,需要满足快运班列的订车需求,实行自动审批,并组织配空,确保装车兑现;需要进一步优化班列运输组织方案,适当减少班列中途甩挂等中转作业,尽量减少在货运中心站装卸作业或不进行装卸作业,优先保障“门到门”货物的装卸作业,提高班列的时效性;需要从装车站到卸车站的密切配合和紧密合作,加强铁路局间的班列交接考核;需要货物卸车局提前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在运输计划编制和运输组织上给予保障;需要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采取共同配送模式[5],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近年来铁路快速发展,运能释放,为解决铁路运力紧张矛盾打下了基础,同时铁路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提供“门到门”运输及两端服务,一定程度上为吸引铁路潜在客户提供了条件。因此,我国铁路货运运价调整的市场环境基础已经具备,零散、批量货运已经建立了市场化的计价收费模式,可以借鉴零散、批量快运特点,针对各类快运班列建立完全市场化价格体系,理顺不同快运产品间价格关系,实时监测公路、水路运输价格变动,建立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快运产品价格体系,提高铁路快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基于物流中心和快运中心站,铁路应充分发挥中长途运输的优势,以组织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为核心,综合实现运输、装卸、配送、仓储、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及增值等物流功能。
(1)加快铁路货运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影响铁路快捷货运发展的因素在于班列起始的货源集结、装车效率及到达站的卸车效率。因此,通过加强物流中心和快运中心站仓储、分拨等功能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设备,以提高快运货物的作业效率;按照物流节点布局,合理改造既有货场,积极建设大型综合性货场。
(2)提高集装化运输水平。研制全路统一规格和标准的集装化器具[6],如集装袋等,在铁路局试点并全面推广;针对集装箱装运货物装载亏吨情况,可以实施装卸费率调整,集装化器具不计费且免费回送等运输政策;开发相应集装化用具运用管理系统。
(3)发展物流综合服务。完整的电子商务通常由物 (服务) 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组成。铁路快运班列可以将12306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网上营业厅,完善货物追踪、电子支付、网上理赔、行业数据交换等全程服务内容,实现路企良好交流和信息直通[7],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特色化和个性化服务。
快捷运输是未来铁路货运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虽然目前在运载工具、时效性、价格、经营模式、服务质量、设备设施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但随着不断发展、改进和经验积累,我国铁路货物快运将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物流化方向迈进,为铁路抢占货运市场、提高货运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1] 郭玉华.深入推进“三化”建设 全面提升货运工作质量[J].铁道货运,2015,33(1):1-9.
[2] 贾永刚,左 琼,魏 然.铁路快运班列组织优化及营销对策探讨[J].铁道货运,2014,32(9):13-17.
[3] 张明峰.发展铁路装卸机械化的探讨[J].铁道货运,2013,31(4):49-53.
[4] 王治理.郑州铁路局铁路快捷货运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4,32(5):29-32.
[5] 范 军,路应金.低碳经济视角下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0):65-68.
[6] 王先枢.沈阳铁路局推进集装化运输发展的探索[J].铁道货运,2015,33(1):33-36.
[7] 汤银英,王建华.铁路绿色物流营销发展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