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 石家庄货运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发展物流产业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将进一步加大对铁路货场的改造投入,重点改善铁路货场设备条件,为提升铁路货场的物流综合能力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作为现代物流网络节点,铁路货场作业能力是衡量货场能力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加强货场能力计算,以充分利用货场资源,提高货场作业能力,促进铁路物流向现代物流顺利转型。
铁路货场作业能力是指货场1昼夜能够办理的最大装车数和卸车数。货场作业能力取决于货场取送车作业能力、装卸作业能力、货位能力和搬运能力(进、出货),其中最小能力即为货场作业能力[1]。
取送车能力是指调车机车1昼夜完成的货物作业车取送车数,N取送= C La。其中,N取送为货场取送能力,车/d;C为每昼夜取送车次数,次;L为1 次最大取送车辆数,车;a为货场双重作业系数[2]。每昼夜取送车次数取决于货场所在区域编组站或中间站的调车能力和作业时间。当货场由摘挂列车本务机车担当取送作业时,每次取送作业时间和次数与列车运行图规定的摘挂列车开行计划相关。
装卸作业能力是指1昼夜内货场完成的装卸车数,N装卸= ∑N机+ N人。其中,N装卸为货场装卸作业能力,车/d;∑N机为各种装卸机械完成的装卸车数,车/d;N人为人力作业完成的装卸车数,车/d[3]。货场装卸作业能力的大小由实际作业的机械数量、装卸工组数量和作业效率决定。
货位能力是指货场的货位每昼夜可以装卸的车数,N货位= M货位K/T货位+ N直。其中,N货位为货位能力,车/d;M货位为货场现有货位数;K为货位有效利用系数;T货位为货位周转时间,d;N直为每昼夜直装直卸不占用货位的车数,车/d[4]。
货位周转时间 T货位的计算方法分为以下2种。
(1)累积计算法。T货位= [(T发+ T到)/(U装+ U出)]/24。其中,T发为发送货物占用货位的总时间,h;T到为到达货物占用货位的总时间,h;U装为每昼夜装车数,车/d;U出为每昼夜搬出货物车数,车/d。
(2)近似计算法。T货位= (6 点占用货位车 +18点占用货位车) /2×当日搬出车。其中,整车货位周转时间按占用货位车数计算,车;零担货物周转时间按占用货位吨数计算,t。近似计算法以12h为1个时间间隔,在早6点、晚18点分别统计1次重货位数,对货场的货位占用情况进行考核。
搬运能力是指利用搬运机械、工具和人力1昼夜内从货场搬进、 搬出的车数和吨数,N搬运= N出+ N进。其中,N搬运为货场搬运能力,车/d;N出为每昼夜搬出货物的车数,车/d;N进为每昼夜搬进货物的车数,车/d。提高货场进出货的搬运能力是保证货场畅通的重要条件,为提高货场搬运能力,除加强日常进出货组织及货物与其他运输单位的协作配合外,铁路货场实行“一条龙”运输服务是保证货场畅通的重要途径。
货场作业能力主要考虑取送车能力,并且在计算时引入调车不均衡系数。调车不均衡系数主要受调度布置的摘挂列车运行计划和施工天窗的影响,频繁调车受到上述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计算时引入调车不均衡系数,使之符合实际情况。
取送车能力是指调车机车1昼夜能完成货物作业车的取送车数,N取送= C La = [ 24/(P + Q)] La。其中,P为1 批车的作业时间,h;Q为调车机车1次取送作业时间,h;a为货场双重作业系数,设为1。
(1)货场改造前取送车作业能力。某货场改造前技术概况如表1所示。
货场日集装箱取送车作业能力 N取送= [ 24/ (P + Q)] La =24/(1/6×13+ 1)×13×1≈ 99车;集装件取送车作业能力 N取送= [ 24/(P + Q)] La = 24/(1×13+ 1)×13×1≈ 23车。
表1 货场改造前概况
(2)货场改造后取送车作业能力。该货场改造后技术概况如表2所示。
表2 货场改造后概况
同理,计算得到货场日集装箱取送车作业能力N取送≈ 78车,由于改造后线路缩短,导致容车能力降低,增加调车次数,从而增加调车不均衡系数,设系数为0.5,则实际能力为78×0.5 = 39车;集装件日取送车作业能力 N取送= 21车,则实际能力为21×0.5 ≈ 11车。
该货场改造集装箱日作业车数减少 60车,损失能力 61%;集装件日作业车数减少 12车,损失能力 52%[5-6]。
由于取送车作业能力取决于装卸周期和调车周期,在调车周期不变的情况下,只能调整装卸周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2种方案。
(1)还建装卸设施 (方案Ⅰ)。地区管辖范围内还建拆建门吊走行线130m,由于占用场地,不考虑土地补偿,因而方案Ⅰ不可行。
(2)补偿装卸机械 (方案Ⅱ)。为保证装卸能力和作业能力在原场地实现,提高装卸能力需要缩短装卸周期,提升装卸效率,还原装卸能力。装卸周期计算公式为
T =24×H/G
式中:G为减改造前取送车作业能力,在此按集装箱计算,车;H为1 次作业车数,H = 7。
通过计算得到 T =24×7/99 ≈ 1.70 h。由此可知,在调车周期1h不变的情况下,1个集装箱装卸周期为(1.7 - 1)/7 = 0.1 h (6 min)。改造前1个集装箱装卸周期为1/6 h (10 min),现在改造后要求调整到6min。如果装卸周期缩短为原装卸周期的60%,装卸能力需要提高为原装卸能力的近2倍,需要补偿同等装卸能力机械1台。
综上所述,由于方案Ⅰ货场土地面积有限,不具备条件,因而无法落实;方案Ⅱ方案可行,需要补偿同等装卸能力机械1台。
铁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货场作业能力可以决定该货场在物流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在货物运输组织改革中,货场作业能力的精确计算有助于确定货场在铁路枢纽中的地位,科学化、精益化地设置物流网络节点,为开放受理、随到随办提供理论依据,统筹协调运输、仓储等能力,不断提升铁路物流综合服务能力[7]。
[1] 向劲松.成都铁路局提升货运场站服务能力的对策[J].铁道货运,2014,32(8):20-23.
[2] 杨 浩.铁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曲思源,黄树根.不均衡运输条件下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J].中国铁路,2005(12):40-42.
[4] 张 诚,杨香珍.我国铁路运输业效率实证分析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0):1-5.
[5] 史丰收,李夏苗.铁路货场物流服务水平的综合评判[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25(11):55-57.
[6] 朱晓立,叶峻青.我国铁路运输效率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2005(3):51-54.
[7] 吴 刚,高四维,陈兰芳.铁路运输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24(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