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文
摘 要: 自信心的树立是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期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但目前幼儿在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家长教养方式 幼儿教育 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1]。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的影响。学前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但程志宏的相关调查发现,在整体上幼儿在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现象[2]。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研究表明: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有密切联系[3]。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时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探讨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对于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成果
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本研究主要是依据我国学者关颖的分类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1.溺爱型,制约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家长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一切服从、服务于幼儿,不恰当地满足幼儿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事事代劳。孩子往往娇生惯养,虚荣心强,使幼儿形成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盲目的优越感,会阻碍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当孩子长大后面对社会竞争时,将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
2.干涉型,幼儿缺乏自信。
家长无法容忍孩子有差错,经常采用不合适的方式来强制执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使幼儿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缺乏自制力,进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性格:一种表现为顺从、缺乏自信心、孤独;另一种逆反心强、冷酷和有暴力行为。加上长期生活在缺乏情感温暖、理解、爱护、接纳关爱的环境中,幼儿往往产生自卑心,缺乏安全感、能力感,继而产生无助感、自卑感、软弱感与无能感。
3.放任型,幼儿自信不足。
家长对幼儿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忽视孩子内心世界的需要。家长对幼儿表现出的积极行为不能给予及时的强化和评价,孩子觉得会大煞风景,甚至对不良行为不加干涉或过于迁就。由于缺乏关心和教育,幼儿认为自己在家长眼里、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这样的孩子表现出内向、对人冷淡、缺乏自信心等不良个性特点。
4.过于保护型,幼儿易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把孩子囿于自己控制之下,其结果是阻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独特个性的养成,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最终会使孩子适应性差,进而较少地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水平逐渐减低。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曾指出:成人的过于保护是造成幼儿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5.否定型,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家长管教过于严厉,对孩子的否定多于肯定和鼓励,中国的很多家长都会拿自己家孩子的劣势或不足与别人家同龄孩子的优点相比较。然而,长期否定会使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自我接纳程度低,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甘于落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失望。
6.民主型是发展幼儿自信心的温床。
首先,家长把孩子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知道并允许孩子享有自己的权利。其次,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估计,并对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最后,对方法把握有度。孩子往往意志坚强、积极向上,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和他人很好地相处。实践表明,这样的家庭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增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得出,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不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当然需指出的是,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上的差异,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二、相应的策略
1.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满足幼儿尊重的需要并产生归属感,发挥家长的榜样和期待作用。
第一,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自信心。家长要始终保持相信幼儿的心态,并放手让幼儿自己观察、操作、体验、自我服务。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尽量放大幼儿的优点,持之以恒地做到及时地适度强化。第二,满足幼儿尊重的需要并使其产生归属感。马斯洛认为,自信心是在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并指出尊重需要缺乏满足会导致沮丧和自卑感。对此,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尊重幼儿,如让幼儿享有一定的决策和服务的权利,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满足其尊重的需要,并产生归属感。第三,发挥家长的榜样和期待作用。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获得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对其自信影响很大。另外,家长对个体的期望和态度会影响其自信心,家长要保持适度的期望,使个体经过一定努力能达到。
2.在操作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信是个体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于长期生活体验意义整合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幼儿成功体验的获得是发展其自信心的重要途径[4]。因此,家长要尽可能促使幼儿涉足各种领域,寻找他的强项和成功点。这些局部的成功积累越多,幼儿的自信在心灵中占的比重就越大。幼儿成功体验的获得和幼儿自身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幼儿能力是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内部因素。
第一,从游戏活动入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游戏,使其在同伴的交往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产生集体归属感,完善其自信心。第二,从日常生活入手,多鼓励、多赏识,锻炼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第三,从幼儿需要入手,留给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家长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及个别差异性,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机会,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取得成功。
3.培养幼儿自我认知与评价能力,增强幼儿的耐挫力并教给补偿的办法。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具有他律性,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中权威人物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且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对幼儿进行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让幼儿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归因,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得出,对个体正确归因的引导也是培养自信的重要方面。此外,个体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自信的建立和发展。应引导幼儿发现个体的优势与特长,不断强化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和稳固个体自信心,从而增强耐挫力。家长还应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挑战新事物,并引导幼儿战胜挫折。
自信是个体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后天的教育培养对自信的形成与稳固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增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养训练,以切实提高个体自信水平、促其自信发展。
参考文献:
[1]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2]程志宏.关于幼儿自信心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
[3]刘海虎.上海市家庭心理研究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三代同堂家庭利于培养幼儿自信心.C51幼儿教育,1991,(11),12.
[4]杨丽珠,王娥蕊.大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5.